《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稼了,雄姿英發”。在“小喬初嫁”的后面,著一個時態助詞的'“了”字,不僅詞意別扭,而且在古人詩文中頗為少見。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黃論東坡《念奴嬌》云:“‘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論調則了字當屬下句,論意則了字當屬上句”。這說明他對蘇詞中出現的“了”字,已有所懷疑,但意見還模棱兩可,沒有進一步探索。
明天啟壬戌版梅慶生注《蘇東坡全集》中載《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名,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這應該讓大家恍然悟到,現在蘇詞通行本中“小喬初嫁了”這個“了”字,是后人對“正”字的錯寫和誤值。再查清嘉慶版《白香詞譜》,其中載有元人薩都剌《念奴嬌石頭城用東坡赤壁韻》后段首句:“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現在把這一句,按古人句讀,分成三句。依照詞有一定句數,句有一定字數來看,薩詞是用“六、四、五”的句式,而不是用“六、五、四”的句式。他既然用東坡赤壁韻,可見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詞的格調,用“六、四、五”句式填譜的。明版梅注蘇詞,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不僅詞意比前挺拔流暢,而且符合詞的格調。再看毛主席《念奴嬌昆侖》后段首句:“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么雪”。又《念奴嬌鳥兒問答》后段首句:“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可見古今詞筆一致,都是用“六、四、五”的句式,嚴格遵守詞的格調的。從以上詞例來看,可以證明現刊蘇詞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小喬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開頭“正”字的錯寫和誤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