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1
第一次讀《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筆和單純的世界所吸引。三十年后的現在,再讀《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淚,為小王子那懾人心魂的憂傷而心悸,為他純潔而執著的愛所感動,也為自己那逐漸泯滅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在序言里面說的,他把這個童話“獻給雷昂?維爾特,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于1942年寫成的世界著名兒童文學。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全書講述他來到地球的種種經歷。故事既美麗又傷感:飛行員“我”因為飛機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遠離人煙的撒哈拉沙漠上,這時一個迷人而神秘的小男孩兒出現了,執拗地請“我”給他畫一只綿羊。他就是小王子,純潔,憂郁,愛提問題,對別人的問題卻從不作答。在攀談中小王子的秘密逐漸揭開了,因為一朵美麗而嬌氣的玫瑰,小王子離開了一直平靜地生活著的小行星。他先后游歷了六個星球,在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覺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國王,財迷心竅的商人、迂腐的點燈人……他用樸實的語言,向你傾訴一些隱藏在事實背后的東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他不斷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確實奇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小王子》這部童話情節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意趣。(.)作者以小王子孩子的眼光,用凝練的語言滲透了對人類文明的深邃認識,寫出了人類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闡述了成人的空虛、盲目、愚蠢、狂妄、死板、教條,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系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作者還特別借小王子之口贊頌了情誼和友愛,希望人們要發展友情,相互熱愛,勇于承擔愛的責任。因為在作者看來,小王子的愛情,純凈淡雅,誠懇認真。所以作者認為愛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樣熾熱,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兢兢業業為玫瑰花鏟除惡草,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愛得死去活來,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愛得不顧一切。如果死能夠使他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夠讓他和所愛的人相會,他會義無返顧地選擇死去。小王子就是這么做的,他輕輕地倒下,正如他無人知曉地來到地球。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兒童文學》這本書,其中有一篇《翟志剛:母親托起我的航天之夢》深深吸引了我,我被翟志剛追求理想的偉大精神所感動,也被翟志剛的媽媽無私的母愛而感動。
翟志剛叔叔小時候的家境很貧困,家里全靠母親一人工作維持家里的生計。母親上街賣瓜子賺錢養家,翟志剛很體貼母親,從小學會了做家務,還幫助母親上街賣瓜子,他看到母親很辛苦就決定輟學在家,母親堅決支持兒子讀書,翟志剛刻苦勤奮,學習迎頭趕上。后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空軍學院,成了一名光榮的飛行員。在學校里,翟志剛訓練很艱苦,成績名列前茅,他從一千多名航天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20xx年9月25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翟志剛手持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美麗的宇宙里向人們揮手致意,他把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留在了茫茫太空。
看完故事,我想翟志剛真了不起,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追求自己當宇航員的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他刻苦學習,堅持不懈,不管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是學習航天本領,都是那么認真,最終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支持,在困難時,母親鼓勵他,給他精神上的啟迪;在母親生病時,她也不影響兒子的訓練,默默支持兒子的航天之夢,這是多么偉大的母親啊!
翟志剛,你是母親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3
童年是個絢麗而又溫馨、美好而又浪漫的字眼,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燦爛而難忘的歷程,《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主人翁湯姆也不例外。
書中的主人公湯姆索亞出生在一個不怎么被人提起的小鎮。童年的他定然是沒有多少幸福的陽光。但再多的拘束,也縱然是鎖不住他向往自由,渴望自我的一顆心。如果厭煩了教會學校的枯燥乏味,背負起家庭的冷落和繁重的心情,那么湯姆索亞做出了怎樣的抉擇?不因為生活的無味和心情壓抑而倒下,湯姆毅然決定去當一個海盜,他覺得在這個社會必須要有一點作為才可解放自己。在滿懷躊躇之后,他才在眾多的選擇中看重了海盜這個職業。但自己孑然一身的力量是小的,他明白只有團隊的協作才可以助自己實現夢想,因此,他在鎮上覓到了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哈克貝利?費恩——雖然他是一個不怎么好的孩子,但湯姆總算尋到了朋友。有了朋友,便是齊心就有了共享,在湯姆曾經的生活中,就好像抹去了沒有朋友的一面。
從他們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的正直和勇敢,以及在平時生活中聰明可愛,幼稚而又認真的舉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部小說就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從書中的湯姆的成長經歷中,我更加懂得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堅信只要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就能成功。生活在充滿陽光的湯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歡樂、有夢想,美夢便可以成真。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發揮,創造出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空間。
不可否認,我非常喜歡天真活潑,自由自在的湯姆,在他的身上確實可以看到許多我童年的影子。但他自由活潑的性格特點也讓別人太操心了,特別是他的姨媽,為了他,經常擔驚受怕,可湯姆卻不明白大人們的心思,我想這或許是湯姆身上唯一需要改進的地方。不過我最欣賞的還是他對一切新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且能大膽實踐,勇敢面對,而對自由、未來的向往和執著追求,怎能不讓人嘖嘖贊嘆呢!
人們常說:童年就像一罐蜂蜜,越吃越甜。時隔越長,就越令人回味無窮。尤其可見,童年的時光不但美好,而且十分寶貴;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只要充實地過好每一分每一秒,童年就會變得更加燦爛輝煌。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4
《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全書涉及世界兒童文學作家百余人、世界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近二百部、精彩書籍封面和插圖三百余幅。它引領讀者跨越兒童文學的門檻,走進兒童文學的世界,了解兒童文學的基本模式,熟悉兒童文學的分類,品讀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感受兒童文學人物的魅力。可以說,《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是一部二百年世界兒童文學歷史與傳世經典名篇的閱讀圣典。
這本《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中,有一篇文字介紹《不老泉》,其中引用了美國童書評論家安妮塔西爾維在《給孩子100本最棒的書》里對它的贊美——就我個人而言,如果只能帶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到荒島上的話,那應該就是《不老泉》。
其實我很想說,就父母而言,如果只能選擇一本書,帶孩子領略世界兒童文學經典名篇的魅力,那應該就是這本《閱讀與經典》;就所有喜歡讀書又童心未泯的大人而言,如果只能選擇一本書,讓你免于錯過全世界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妙的圖畫,那應該就是這本《閱讀與經典》;就所有對兒童文學感興趣的大人與孩子而言,如果只能選擇一本書,讓你對早已熟悉的故事有不同以往的新的體會,或是去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那應該就是這本《閱讀與經典》。下篇開篇的一段文字打動了我。彭懿老師在說到“為什么讀經典”時,引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一句話——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新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就是這樣一本帶我們初讀或重溫,并不斷有新發現的世界兒童文學閱讀寶典。
彭懿老師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幽默輕松,充滿童趣。大量大量的出自世界插畫大師之手的原版圖書的封面、插圖讓這本書精美至極,即使一字不讀,只是翻一翻,也是種美的享受。當然,最有價值的還是彭懿老師的講述與評析。豐富的資料背景、深入淺出的講述、優美又俏皮的文字,還有實用指導價值超強的“中文譯本推薦”和“延伸閱讀”??很難說,這是本講述兒童文學的文學書,還是本講述兒童文學的工具書。
總之,值得一生珍藏!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5
讀完《伊索寓言》,讓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臘神話與傳說》這本同民族的著作,兩者都是古希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將其進行比較,發現《古希臘神話與傳說》介紹的主要是關于神化了的人的偉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戰爭、人與命運抗爭等宏偉主題,突出表現英雄人物形象,傳達一種至高的古希臘民族和那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現當時的客觀現實生活,作品往往觸動讀者對生命本質、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問題的思考。
而《伊索寓言》是一些關于擬人化了的動物及農夫、牧人、漁夫等普通底層人民(有少許神)的小故事。從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傳達一種容易為人們理解的樸素處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話、史詩等能表達將許多特征統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較宏闊、全面的社會生活畫面,只是于字里行間揭示古希臘早期人類的一些生存狀態、價值觀念和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普世道理。
讀神話、史詩覺得有點嚴肅、理解上傾向歸于歷史的真實,讀寓言則覺生動、通俗、有趣,對寓言蘊含的意義的理解可以是開放的、多元的。兩部作品盡管有一個用神話,一個用寓言各自講述古希臘人們的故事方式、內容上的不同,從另一方面看,也正體現古希臘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和立體感。
從《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臘人是善于從日常生活事例中總結經驗的,這三百多個故事就是他們積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驢子和買主》教人“從其交友知其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馬夫》告訴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處在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與自然、命運抗爭的時代里,古希臘人形成了一套與之相應的價值觀。
我覺得故事中就表現出了生命貴于一切,試圖保持生存;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強者具有優勢,但也不能因此輕視弱者;贊譽機智、誠實、狡黠,諷刺虛偽、貪婪、恩將仇報;提倡著眼于現實,少幻想,追求眼前現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價值取向。也發現寓言不僅從正面宣揚古希臘人信奉的處世原則能帶來的好處,也從反面揭露人類貪婪、虛偽、愛被奉承、好逸惡勞等劣性給自身帶來的惡果。
總體感受是:《伊索寓言》將動物擬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諷刺性增強,并獲得更多話語自由。雖然寫動物是為表現人類,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動物的固有本性,如狐貍的狡猾,驢的愚蠢。寓言雖是幾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總結,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正因為人類本性中來自×性的那部分還未被文明很好地“馴化”,需要智慧來給以警醒。想成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歷盡滄桑、冷暖,在文明剛剛開化的時候,往往有大智慧的閃現,正如《伊索寓言》的出現。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6
《愛麗絲漫游奇境》是一本適合少兒閱讀的好書,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作序推薦說,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現在的書太多太多了,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比較發現,真正的好書又太少太少了,的確是這樣。并且故事很離奇,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兔子會說話、穿衣服、帶懷表,而這是人才能做的事情,還因為兔子洞很深很深居然愛麗絲睡了一覺才掉到底,又因為愛麗絲居然迷失在一個鎖閉的大廳里一會兒變大一會兒又變小就是變不合適出不去,故事因為離奇才吸引人往下看,才牽動讀者的心,這本書的作者正是打好了這張牌。
在一個陽關明媚一天,正在樹上睡覺的愛麗絲做了一個夢.夢中,她看到了一直揣著懷表的兔子急急忙忙的奔跑在小徑上,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跳下樹追向兔子........她越跑越遠,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漫游奇境的歷程。她經歷了許多怪事,比如喝了"喝我"瓶子里的水,吃了一些點心啦,都有讓愛麗絲小姑娘一會兒變得很大,大到整個屋子都盛不下,一會兒又變得很小,小到像一根小姆指,無論如何也無法攀上一張桌子;遇上一只壞脾氣的老鼠;見到一個用撲克牌組成的王國和愛砍人頭的皇后;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愛麗絲當了證人.就在王后要砍掉愛麗絲的頭......
當我讀完《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之后,覺得這個故事新鮮,有趣,并且很喜歡小說的主人公愛麗絲。愛麗絲 是一個天真可愛,富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的小女孩。在愛麗絲的身上反映出少年兒童純真的天性。故事的內容看似荒誕離奇,卻是孩子們心目中所向往的。但即使夢幻的,美好的,途中也難免會遭遇到坎坷。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不要畏懼。想想愛麗絲,讓自己變得勇敢,堅強起來。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7
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對我頗有幫助的書,他就是《冰心兒童文學全集》,冰心是我們所熟悉的作家、兒童文學家,曾寫過許許多多我們所熟悉的文學作品,我看了這本書后,也感觸頗深,冰心用她婉轉的手法,詮釋出一個美好的世界,即使她的作品沒有配上插圖,你也能從她美妙的文學中品味出一絲色彩。
冰心的作品老少皆宜,從冰心的作品中你可看到很難懂的,你也可以看到童趣十足,栩栩如生的作品。而《陶奇的暑假日記》則是天真童趣的代表作,《陶奇的暑假日記》講述了陶奇在暑假里通過寫日記作文得到了提高,自己得到了快樂,里面的動作描寫的有童趣,讓人讀了有愉悅感句子深的我們借鑒與其這是一篇童趣小說,不如說這是一篇鼓勵孩子寫日記的教育文章罷了!
如果說冰心的一篇散文能讓我們記憶深刻,那莫非《寄小讀者》系列了,《寄小讀者》系列是冰心在不同年代與小讀者的'聯系《寄小讀者》算冰心描繪一生的作品,從冰心二十多歲的《寄小讀者》,再到四十到六十歲的《再寄小讀者》,又到七八十歲的《三寄小讀者》,我們不禁感到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穿越了無數光景。可你要細細的研讀,你不禁感覺他深奧,可我們我們總會耐心的去看,恐怕人們短時間內無法研究透《寄小讀者》系列,所以它里面的秘密可以讓你伴隨很多年。
說了這么多,再談談冰心的詩吧,冰心的詩令人熟悉,因為她的詩有吸引力,又很平常,與其說冰心的文章要令人鉆研,不如說冰心的詩是易懂的。
讀了《冰心兒童文學全集》,我感到中國文學作品很偉大,看了冰心的作品,我更想看巴金、老舍的作品,可以說冰心兒童文學給我打開了中國文學的大門。
兒童文學作品讀后感8
我認真并高興地欣賞完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每次合書時我都要閉眼享受般地做深呼吸,品味著書的墨香,回憶著自己的童年,仿佛自己也經歷過一場童話般的童年,溫馨而愉悅。同時回味著書里一個個難忘又好笑的鏡頭??
我想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關鍵在于,你的愛是孩子們需要的嗎?在實施愛的過程中是否也在同時扼殺著孩子們的童真?《窗邊的小豆豆》能夠引起無數人共鳴,特別是在兒童教育的方式上,同樣也為我這位年輕的教師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首先,童真是世界上最可愛、最善良的品質。童真也是最原始、最寶貴的美好品質。在渾濁社會里唯一隔離塵俗、喧囂,沉淀著最純潔、圣潔,透明干凈的亦是童真。一個人可以放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但決不能輕易放棄曾經擁有過的“童真”。因為,里面包含著無價的善心、尊嚴、原則以及人們最可貴的情感。但很可惜,人們在追求成功,追求既定目標時,往往就不由自主地首先扔下“童真”,以為這都是阻礙自己成功的“包袱”。人從一出生就開始與社會親密接觸,而社會千姿百態,包羅萬象,不能給予每個人百分百的“無污染”環境。小林宗作老師經常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美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并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可見,小林宗作老師一直在關心、關注孩子“優良品質”的培養,一直在呵護著“童真”的教育,一直在營造一個充滿歡樂、童真的校園。通過欣賞《窗邊的小豆豆》,我們有如沐浴在童話里。我認為,人長大了,尚且保留童真,是個性化的需要,更是人性化的需要。
其次,小豆豆在一年級因為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 “巴學園”的小學。因為小林校長的愛護與引導,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著她天真的腦袋里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所有看完這本書的孩子,沒有不羨慕小豆豆的,很多像我們一樣的成年人也一樣,長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終生難忘的快樂。可惜,這種快樂在我們這群大人的呵斥聲中變得太短暫。
書中的小豆豆,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了真誠的愛護。她在被別的學校退學后第一次來到巴學園時,在校長面前打開了話匣子,一口氣講了4個小時!最后,小林先生撫摸著她的頭,說道:“好,就這樣吧!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啦。”書上寫道:“這個時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因為,從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么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么長的時間里,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探出來,專注地聽著??”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空靈,那么的純凈,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夠保護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擁有幸福的每一堂課,擁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又從何做起呢?做為一名教師,讀完此書使我體會頗深。我們需要反思并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應倡導: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對孩子的關愛、對孩子的認可。“你是最棒的”、“你是個好孩子”應是我們經常和孩子們說起的。我想這也正是黑柳徹子的這本《窗邊的小豆豆》的精髓所在吧!希望我們身邊的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家長及老師細心地呵護,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里一樣快樂地成長著、成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