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
早就聽說《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一直想買來讀讀。正好那天,呂老師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也連連稱贊,我連忙買了這本書。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主要講述了小豆豆從退學到巴學園的過程。在巴學園里,小豆豆找到了真正的童年,找到了真正的樂趣。在小林校長的教育下,由一個調皮、淘氣的孩子變成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好孩子的過程。
《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共有61小節,這61個小節講述了小豆豆61個不同的童年瞬間。小林宗作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與眾不同的學校布置使小豆豆一見到巴學園就喜歡上了這所有著獨特風格的學校。小豆豆喜歡這所學校,喜歡這所學校的老師、喜歡這所學校的同學、喜歡這所學校的小林校長、喜歡這所學校的一切……
讀完這本書,我細細品味著每一節小故事。書中每一節故事都非常精彩。從小豆豆身上我感受到了孩子獨有的調皮、可愛、天真等特點。
讀到最后一節《再見,再見》時,我流下了眼淚,這里面既有同情的眼淚,也有惋惜的眼淚。我同情,同情小豆豆,從此失去了這所記錄了她成長足跡的巴學園。我惋惜,惋惜巴學園這么好的一所學校,從此消失了……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2
這學期我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學時的真實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巴學園是個很特別的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五十來名學生,學校的教室是由廢棄的電車組成的,每天的午餐必須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老師的教學方式也跟別的學校不一樣,老師把每天要學習的科目重點都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習,從自己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別的科目只要在放學之前完成就行了,如果你上午完成了一天的學習計劃,下午就可以出去散步。學校的活動也很多,野炊、溫泉旅行、露營……一次又一次的活動,豐富多彩,讓我很向往。
我覺得我們的學校就像巴學園一樣,學習的環境是輕松自在的,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學校里的老師像小林校長一樣,有一顆博愛、寬容、仁慈的心,我愛我的學校!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3
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彩繽紛的童年,它總是讓我們依依不舍地悄悄離去,多么讓人留戀啊!有時我很想返回到六七歲時過的童年,那時的我無憂無慮,沒有煩惱。有時我又想快快長大,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巴學園里的小豆豆就在那里擁有了她那美麗而又純真、快樂的童年。
在這本書中,有我最喜歡的小豆豆,她是那么的天真爛漫,因為上課調皮,所以不得不讓小豆豆退學,又讓他來到巴學園,漸漸地也適應了那里的環境,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小林宗作是那么的和藹可親,在小豆豆第一次去學校時,校長先生極其耐心地聽了小豆豆四小時的話,從來沒有人這樣認真的聽小豆豆說四小時的話,在這兩個人的身上都有同一種感覺,那就是溫暖與安心,仿佛被春天的太陽里照耀著,享受著滋潤,是不是很幸福呢?在小豆豆的心里永遠會有抹不掉的快樂回憶。
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讓我感到溫馨,讓我感到這是一首美妙的歌曲,但是讓我們傷心的是,巴學園被大火毀滅了,雖然毀滅了,但是小豆豆在這里的美好回憶永遠不會被大火消滅,因為她愛巴學園愛小林宗作,在她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永遠抹不掉的回憶,她永遠不會忘記的,直到生命沒有了為止。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4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使我深受啟發。 小豆豆是一個因為淘氣,不努力學習,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幸虧遇到了能夠理解他、接納他的巴學園校長,才有了重返學校的機會,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最終成為一個熱愛學習的好學生。
讀了這本書,我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我們也像小豆豆那樣淘氣的話,雖然不至于會失去學習的機會,但肯定會錯失學習的大好時機,后果將會不堪設想。由此,我想到了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有一次,我們班的幾個男生,因為下課時閑得無聊,在走廊上你推我擠,一不小心,一個同學的頭被撞破了,到醫院縫了好幾針,受了很多痛苦不說,很長一段日子不能正常上課。我們學校也有許多在各種各樣的大賽中獲獎的同學,有些還被評上省、市、區級三好學生。來看看他們成長的經歷,他們所獲的獎項難道不是平時刻苦學習的結果嗎?
說到刻苦學習,我想到了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孔子小時候,家里非常窮,他哥哥讓他出去找份工作,以補家用,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讀書上,可是孔子卻說不能放棄學習,學習是最重要的。就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孔子還是刻苦好學,終于成為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的一代圣人。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那么好,學習條件也非常優越,我想我們沒有理由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長大以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5
一天, 我在圖書館里看到了一本叫做《窗邊的小豆豆》的書。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我很喜歡這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它有著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與眾不同的“從地上長出來的校門”,有笑著可以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的與眾不同的校長,為了不讓他們挑食每天與眾不同的午餐都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他們的教室是廢舊的電車車廂……我很喜歡這個學校與眾不同的教書風格,每天的第一節課,都讓學生們根據愛好選擇喜歡的科目,這樣老師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然后因材施教。我也被小豆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所感動。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們要珍惜與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間,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們和睦相處。
《窗邊的小豆豆》適合所有人看,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沒有人不被書里的劇情所打動。你也來看看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6
太多的小細節值得人尋味,小豆豆無疑是幸運的,她有著理解她關愛她的媽媽,或者說她的媽媽對她的關愛是以豆豆的立場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就像支教過程中,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審視世界,而非以成人的眼光打量孩子的行為,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覺得你們距離很近,才愿意與你交流,才愿意讓你走進她的世界,我想這才是短期支教最大的意義,人說改變就在一瞬間,我們短短十天的支教肯定無法改變什么,我們努力走進他們,不經意間在孩子的心目中創造出了一個精彩瞬間,改變自會發生。
一次只要有那么一個孩子因為你的一些行為或是一句話而有所改變那么這次支教就是成功的,或者說用成功與失敗去定義本身就是錯的,在一個地方種下一顆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會長大,會開花結果。小林校長還教會我不要試圖去改變,小豆豆就是典型,如果她進入巴學園校長只想著怎么去改變她的行為那么一定只是適得其反。
這讓我想起來了一個在廣西支教的志愿者——盧安克,他總說“改變自會發生,但這不是我的目的”我想也是如此,不要為了改變而改變,改變不是目的,當你做了自己該做的能做的,改變自會發生。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7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使我深有感觸。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因為淘氣被原來學校退了學,后來來到了巴學園,并成為了巴學園里的一員,因為在小林先生的愛護、關心和領導下成為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女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黑柳徹子,里面講得都是她小時候經歷過的真實故事,寫這本書也是為了獻給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師。
讀了這本書后,從中我看到了一個活潑、開朗、有點古怪的小豆豆。我們要學習書中的小林宗作老師,關愛同學、幫助同學、理解同學。讀了這本書后我還要學習小豆豆那樣活潑。平時我是一個比較沉靜的女孩子,不怎么愛說話,從今以后,我要學習小豆豆做一個活潑、開朗的好孩子。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美好,不要為一點兒小事去計較,做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因為我畢竟還只是一個小孩子,不必像大人那樣什么事都想著。
同學們,相信你們讀了這本書后,也會有同樣的感觸,如果,沒有讀過這本書的同學,也可以試著去讀一讀,相信它不僅會改變你的性格,還會改變你的一生。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8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不錯的書。它是黑柳徹子寫的。
黑柳徹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少年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的代表作有《窗邊的小豆豆》等書籍。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豆豆和校長先生談話的時候。小豆豆嘰里呱啦講了整整四個小時!校長先生沒打過一次哈欠,還不時地問:“后來呢?”
校長先生是投入到了小豆豆的事件中了,否則他不可能聽得那么久。他尊重別人。
要講就再講講小豆豆的新朋友高橋君的事吧!高橋君剛來的時候,小豆豆想讓他看看電車教室。小豆豆帶著高橋君沖向教室。當小豆豆到了的時候,高橋君離教室還很遠呢!高橋君的腿很短,個子很矮,不會再長了。當高橋君到教室時,他說:“你跑得真快!”當小豆豆得知,高橋君是從大阪來的時候,她就請高橋君講一講關于大阪的事。正要講的時候,上課了。
小豆豆和高橋君做了朋友,和他一起玩,很棒呀!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9
今年寒假,我讀了由日本作家黑劉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了巴學園。在校長小林先生的愛護下,一般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本書告訴了我們:學習,不能只靠老師。要有主動性,自覺性。因為學習,不是給老師學的,也不是給父母學的,而是給自己學的。不能只靠老師和家長。而小豆豆的校長小林先生就是抓住了這一點。上課老師都不講課,而是把當天要學的所有課程寫到黑板上,讓孩子從自己喜歡的課程學起。而且巴學園還會組織很多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
還有家長不能逼著孩子學,要讓孩子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不能把孩子的喜好、理想扼殺在搖籃里。我就見過一個家長,把孩子天天關在家里,讓孩子沒完沒了的寫作業,有時候寫不完還不讓吃飯。這種情況在中國太多了。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可家長非要孩子學鋼琴。這就是把孩子的喜好扼殺在了搖籃里。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想學什么就學什么,不能強求。要培養孩子的自覺和主動。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10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的觀念漸漸深入到教學當中,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已成為老師的一種教學理念。“蹲下來看學生”,已經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行為準則。
我也喜歡巴學園,喜歡小林校長,喜歡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形象。非常佩服他能夠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最棒的是,他真正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的想法,當小豆豆為了找到心愛的錢包,居然異想天開地將糞坑里的東西全撈了出來堆成了一座小山時,他并沒有厲聲呵斥小豆豆,沒有大驚小怪地“震驚”于孩子的頑劣,也沒有責備孩子的這種天馬行空的搗蛋行為,更沒有大張旗鼓地喊家長來以示警告!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聲“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哦”!
小林校長用他獨到的教育方針和不懈的努力,把巴學園打造成了孩子們的理想樂園。他總是把每個孩子當作平等的一員來看待,校園里有的孩子行為古怪,有的孩子身理缺陷,有的孩子個性極強,但校長卻從不歧視他們,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小心翼翼地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保護著他們脆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