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讀后感
《蒙眼》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蒙眼》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蒙眼》讀后感1
《蒙眼》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小小說。一個老師讓同學們都蒙上眼睛,自己從一個孩子的口袋里搜出來被偷走的手表。那孩子成年之后再見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時,老師卻茫然地說:“我不知道是你偷的,為了不破壞孩子們在我心中的形象,我也蒙上了雙眼……”
小小說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考。作為一個老師,怕偷手表的同學被他人歧視,讓大家蒙上眼睛,這是一種關愛,更是一種最高明的教育智慧。面對犯錯的學生,老師以何種態度對待,以哪種方式處理,將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于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生首先是一個接受教育的個體,犯了錯是情理之中。若老師把學生行為定位在道德敗壞上,一味追責,揪住不放,縱使學生會賠禮道歉,也只是迫于老師的壓力而已,也許心靈并未受到觸動,更有甚者會懷恨在心,一錯再錯。如果老師用特殊的方式,小心呵護著學生的自尊心,學生自然會領悟到老師的一片良苦用心,從內心深處產生愧疚感,從而自覺認識到錯誤并痛改前非。若一個老師因為自己獨特的處理方式贏得了學生的尊敬,那么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必定會高大起來。或許在以后的學習中,該老師的課堂會更加井然有序,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學生奉為至寶。“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
最令人感動的是老師說自己當時是蒙眼搜身。為了不給那個犯錯的孩子帶來屈辱,為了自己不用有色眼鏡看待犯錯的孩子,老師的心思如此縝密,考慮得如此周到。老師不是完人,老師也是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老師不可能把“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這樣博大胸襟的話語時時記在心間;老師也會在忙得焦頭爛額時,對不守紀律的學生劈頭蓋臉一頓痛罵;老師也會在閑暇之余,提到不務正業的學生,氣得牙根癢癢,恨鐵不成鋼。可是老師卻會在大是大非,關乎學生名譽和人格時,給犯錯的學生留下足夠的面子,極力維護學生那強烈的自尊。因為我想讓所有學生都原諒你,所以蒙上所有學生的眼睛;因為我怕我無法真正原諒你,所以我蒙上自己的眼睛!
人生是一場修行!在人生的行進途中,希望我們慢慢拋棄自私、狹隘、惡毒,漸漸的把善良、寬容、博愛擁入懷抱,那么我們就贏得了整個世界。老師如此,做一個人更是如此!
《蒙眼》讀后感2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在苦難中成長的故事。葵花,從小就沒了媽媽,爸爸跌入河里,從此一去不復返。青銅,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語言。他們一個在城市,一個在鄉下。一個在大麥地,一個在干校。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最后,可能是青銅感動了蒼天,他竟會說話了……
每一篇故事都讓我落淚,每一篇故事都讓我感動。
《蘆花鞋》中,青銅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他是多么的想去上學呀!讀到這,我的心酸酸的。如果他們的生活條件好一點,他們能同時去念書,那該多好啊!而他稚嫩的心靈上已被劃上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他失去了語言。葵花上學了。有一天,二瘸子來照相,葵花沒有照,她家里生活節儉,青銅知道了妹妹的心事,他去賣蘆花鞋,不管風吹雨打,青銅總是去賣鞋子。有一天,大雪紛飛,青銅執意去賣鞋子。鞋子賣光了,一個人還想買,青銅把自己的賣給了那個人,自己赤腳奔波回家的路上,他的腳凍得通紅……
《三月蝗》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擾亂了他們安穩溫馨的生活。孩子們從興奮到害怕到無助,大人們從燒香拜佛到恐懼到無可奈何。災難之后,一切都沒了。可青銅和葵花在遭遇了水災、蝗災之后卻變得更加堅強、樂觀。青銅逮到了一只鴨子,嘎魚家少了一只鴨子,嘎魚以為是自家的鴨子,大鬧了一番。后來,青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這時,悲劇發生了,奶奶為了給孩子添衣,自己病倒了,牛也去了。家里急需要錢,這時,我們一直認為是壞孩子的嘎魚卻送來了鴨子,給奶奶補補身子。令人感動……
懂事的葵花故意考砸了,為了給奶奶治病,葵花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葵花回來了,奶奶卻永遠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