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讀后感
居里夫人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居里夫人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居里夫人讀后感1
在上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關于居里夫人的故事書,我特別喜歡看。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卓越非凡的貢獻。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是唯一一個令我敬仰、值得我學習的女科學家。
居里夫人生在波蘭,小時候的家園被沙皇俄國統治著。居里夫人十歲的那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她去世前對孩子們和丈夫說的最后一句話:“我愛你們。”最重要的親人不在了,他們的生活立刻變成了灰色,對于小瑪妮雅來說,沒有比這更悲傷、更痛苦的了。可她沒有退縮,相反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了。終于在自己熱愛的工作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最讓我感動的是居里夫人的專心學習和對待榮譽的態度。“在她看書時,不管周圍有多么吵鬧,都不會使她分心,小瑪妮雅總是那么專心致志,再難記的詩,她只要讀一遍,甚至聽兩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所以大家都很服她。”讀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我心里有點內疚,居里夫人那么好學,可我做作業剛寫幾個字就玩一會兒,寫幾個就休息一會兒,都成壞毛病了。居里夫人父母雙亡,丈夫因車禍去世,而她還不停的學習,在科學的道路上跋涉,而我有時候卻因為一個玩具就哭鬧個不停……我如果能像她那樣的認真執著的話,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更好,將來說不定我也可以獲諾貝爾獎,為人類造福!
居里夫人在8年內連摘諾貝爾物理、化學桂冠,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對于這樣高的榮譽,居里夫人更是平淡對待。她曾經拿一枚金質獎章讓她的小女兒當玩具玩,并教育她的孩子們說:“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一輩子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她的這句話同樣也凈化著我的心靈,她如一朵鏗鏘玫瑰,指引著我,我以后一定向居里夫人學習,長大也做一個像她那樣的人。
居里夫人讀后感2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風云人物,他們當中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科學家和優秀的藝術家。當然我對每個人都是肅然起敬,但我最敬佩的卻是居里夫人。因為她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一位唯一兩度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是女中豪杰,是我們女性的驕傲,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新華書店購買了這本朝思暮想的《居里夫人故事》一書,一氣呵成后,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居里夫人以下三方面的高尚品質更使我由衷地佩服。
第一:貝多芬曾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就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你看,居里夫人在索爾本大學求學時,一個月僅用40盧布支付全部的費用,每天只吃涂黃油的面包和定量的生菜、果實,住在小閣樓里,冬天的水能結成冰,有時生活窘迫得入不敷出,常常餓得昏倒。但就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她卻每天都在拼命學習,在學業結束時,考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第二:范仲淹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你看,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人都成了膽小鬼,望而卻步。但居里夫人卻不顧自己已快五十歲、多病的身體,毅然組成了移動式放射療法醫療隊,奔赴了前線。整整四年,居里夫人率領醫療隊整天起早貪黑,救治了數不清的傷病員,而她卻不計一分的報酬。
第三: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一個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你看,她拒絕價值巨大的專利收入,把自己的錢和獲得的金質獎章全都捐獻出去,她淡泊名利,寧愿過著清貧的生活。
說實話,在看這本書時,我和書中的人物已融為一體。我同居里夫人一起同歡喜、同悲傷,她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震撼著我、啟迪著我。在她的身上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就像是一盞指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相信在今后的歲月中,我一定會把居里夫人當做我一生中永遠學習的榜樣。在前進的道路上摔倒后再重新爬起來,在困境中頑強抗爭,在坎坷中頑強拼搏,努力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對社會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讀后感3
最近看完了《居里夫人傳》,是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寫的。心里充滿著對偉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她對事業的執著、堅毅、吃苦耐勞,對自己慳吝,對社會的無私奉獻精神。
居里夫人小時候雖然生活貧窮,但她仍然堅持不懈的讀書。當居里夫人來到巴黎索爾本大學求學時,穿著舊衣服,住著簡陋小房,用茶水和面包充饑。大學里的圖書館深深地吸引了她,一次,在圖書館里看書,居然忘了吃飯,結果昏倒在了圖書館里面,這是多么的認真刻苦啊!平常,我們在做作業,思考問題時總是怕苦怕累不愿意多想,可曾想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么好,可卻還在偷懶;但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居里夫人居然還在認真刻苦的學習著,思考著,真是太佩服她了!
她是個“夢想家”,是個永恒奉獻的人,這一點是我最最看重與欽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財富,不接受名望,“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叫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讓他不斷嶄新科學的遠景,那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夢想家”的原則。
我記得那句“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這是皮埃爾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搞放射學研究。皮埃爾死后,他又忍住哀慟,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責任,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來更加艱苦!親人們一個個要么遠在他鄉,要么哀傷離去,她孤單地做著工作,終于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依然淡定,她作為一個女性給了那些保守勢力重重一擊。此時又一陣軒然的榮譽大波向她襲來,她沒有被打到,儼然像個風浪中歸來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實力來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堅持下去的一生。
她甚至經歷了世界大戰的考驗!但并沒有倒下,真令人驚愕和叫絕!
讀罷一書,心里涌現出李清照的名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我的努力還很不夠,我的目標還很遙遠,我的路還很長。
居里夫人讀后感4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科學像是大海里領海的指南針,把人類從野蠻人帶向文明人的道路。科學史上閃耀著無數顆閃亮的星星,它們在黑暗里指引后來者指向科學新的路程。在這些星,就有這么一位偉大的婦女——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有居里夫人的女兒艾芙·居里所著。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個偉大的人的平凡。也許,平凡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的高尚。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波蘭是一個在歷史上無數次遭受強國蹂躪的國家,在這里的生活,居里夫人蒙受俄國侵略的黑暗和亡國奴般的痛苦,忍受突如其來的貧困。年輕的居里夫人歷經許許多多的磨難,她來到了巴黎,認識了一個她一生的伴侶皮埃爾·居里。夫妻倆共同研究,懷著同樣的夢想,在她的人生中創造了第一個輝煌,無數的人開始知道有居里夫婦反射性元素的發現,叫這對夫婦很高興。但在這樣的幸福后不久,噩耗傳來,皮埃爾死了,居里夫人喪失了她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侶。此后,她痛苦過,但是她依然堅強地走著她與丈夫共同走過但是還沒有走完的人生的道路。終于,她創造了她的人生中的第二個輝煌,成為了當今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兩次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毋庸置疑,居里夫人是科學家中的偉大的巨人,她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熱愛著她的祖國和不求名利的炙熱的心。她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勤奮,她的偉大離不開她的平淡平凡。她在用她的一生,向世人闡述了偉大的含義。正如她所說的,她就是一個夢想者,不求回報,她的發現是為了科學的夢想和人類的夢想,我感覺到,人的一生或許會遭受黑暗,經歷痛苦,忍受孤獨,但你要有一顆堅強的孜孜不倦的心,你就會在你的一生中享受奮斗的力量,夜巡不一定會成功,但在自己的心里和夢想中,你就已經成功了。
讓我們像居里夫人一樣,為生活奮斗,為夢想奮斗。
居里夫人讀后感5
看完了《居里夫人自傳》,感覺確實是一本勵志的好書,盡管本人已經早已變得百毒不侵,不再需要勵志和洗腦的年齡,但還是把它一字一句的看完了。
這本書很薄,而且包含了居里夫人為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寫的傳記,屬于自傳的部分就更少了,就這么少的內容還不是居里主動去寫的,是在一個記者(麥隆內夫人)的強烈要求下寫的。所有盡管是《居里夫人自傳》卻包含了她的自傳和她為她的丈夫寫的傳記兩個部分。
書中涉及到了很多關于鐳的發現的部分,講述了發現鐳所付出的艱辛(還記得在提純礦石時的艱苦描述,還有身體受到輻射還在堅持著實驗)和快樂以及缺乏資金的窘迫,鐳的發現,會帶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居里夫婦卻把它獻給了全人類,以至于自己都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建立一個更好的實驗室,還有去靠捐款。
居里夫人因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而且對科學的癡迷,與堅韌不拔,注定了她的偉大成就。對實驗研究的陳述,不知不覺中在激勵讀者的意志。
愛因斯坦這樣評價:
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我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純潔、她的嚴于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
大家最快樂的事情往往是童年時代,而且越是快樂的事情,越喜歡去回憶,越會有更多的筆觸去詳細描述,居里夫人對自己的童年描述非常多,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快樂在感染著你,那花、那草、那美景會在讀者的腦海中清晰的勾勒出來。然而對于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會不想觸及,這些不想觸及的部分可能就是最大的傷痛,書中在自傳時對丈夫的去世沒有描述原因只是說是一場災難,接著就是對帶來的痛苦的描述,以至于我只知道她的丈夫不是正常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翻到書的最后去查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才知道皮埃爾因車禍去世。
最后還要提及的是這本書翻譯得非常好,尤其是對居里夫人的童年,以及居里夫婦郊游時,對景色的翻譯非常優美,看得出譯者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
居里夫人讀后感6
居里夫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她的一生如驚濤駭浪般,跌宕起伏.
本書主要敘述了瑪麗斯可羅特夫斯基從小時候對科學的好奇、長大后對科學的無比熱愛直到最后的成功,中間以對科學的熱愛為暗線,講述了她求學道路上的坎坷,婚姻的不幸,獨自撫養兒女的困難以及最后時刻病痛的折磨,向所有人展示了一位女性的拼搏和頑強不屈的精神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對居里夫人的敬佩、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毅力、崇拜她的淡泊名利。感慨之余,也不禁心生愧疚,我們和居里夫人相比又做到了什么呢?她可以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面對幾十噸瀝青的煎熬,也可以面對金錢毫不動搖,更可以把自己多年的勞動成果無償捐獻!我們呢?!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且不說淡泊名利,就連最基本的堅持都做不到,我們所謂的堅持,只是在口頭而已,它那么簡單,卻又那么難,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而做到的,不是都獲得了成功嗎?愛迪生、萊特兄弟、包括今天的馬云,哪一個不是通過堅持與努力才獲得了成功?
諸多的無奈和艱難,她始終用堅定固執的灰色雙眸告訴人們——她從未屈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少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多少年艱苦生活的壓迫,卻從未屈服!她與丈夫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淡泊名利,遠離無聊的應酬,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后,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他們夫婦并把個人的諾貝爾獎金,用來幫助華沙貧困學子,以及正在戰亂中的國家波蘭。
作為學生,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如居里夫人一樣為國家效力,但卻可以從當下做起,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讀后感7
在寒假里,我讀了《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居里夫人的堅持不懈和無私奉獻。一個人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須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并一直堅持不懈,而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偉人。
居里夫人小時候的生活雖然艱苦貧窮,但她能一直很努力地讀書。居里夫人來到巴黎求學時,穿著破舊的衣裳,住著簡陋的小房子,用茶水和面包充饑。有一次在圖書館里看書,居然忘記吃飯,結果昏倒在圖書館里。這是多么刻苦認真的`精神啊!平常我們在做作業時,總是怕苦怕累怕多,不愿意多思考研究,而居里夫人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認真學習、思考,實在是令我太佩服了!
記得有一次,體育期末考試,老師告訴我們說考試內容是四百米長跑,而這項是我最不擅長的,想到這里,我緊張極了,真想放棄。沒過多久就聽到監考老師大聲喊道:“5號、6號準備考試。”聽到自己的號,我心里更害怕了,對面的選手信心百倍,而我卻不敢站到跑道上。我突然想起媽媽告訴我的一句話:“每一件艱難的事情開始都是要勇敢的邁出那第一步”。是的,我也可以做到。
“各就各位——預備——跑!”一聽到這個口令,我馬上飛跑起來了,害怕的念頭不見了,生怕落在對手后面,剛開始我對自己很有信心,一分一秒過去了,漸漸地,我感覺腳步越來越重,口干舌燥,真想坐下來休息。我突然想起居里夫人的故事“要堅持不懈、要堅持、堅持”。終于我用最后一點力氣跑完了全程。
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爾很熱愛科學,他們一起發現了“釙”、“鐳”,他們在發現的過程中也吃了很多苦,有人想用巨資買下“鐳”,但居里夫人卻堅決不賣。他們視名利為浮云,一心為科學做奉獻。
居里夫人她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堅持不懈的性格,對科學執著的精神,令我終身受益。
居里夫人讀后感8
在我的印象中,科學天才都是住在象牙塔里,過著優裕的生活,耳畔充盈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贊歌。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好書《居里夫人》。它徹底改變了我對科學天才的認識:原來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父母都是教師,她是家里五個子女中最小的。由于母親過早地去世,只有靠父親一個人十分有限的薪金來養活全家。在這樣充滿艱辛的環境下,造就了她從小就非常獨立和堅強的性格。
居里夫人小的時候天資聰穎,且非常勤奮讀書。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她去當家庭教師為自己和姐姐積攢去法國留學的學費。她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巴黎,在著名的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把自己關在屋里埋頭學習。她的幸福和樂趣,都在拼命學習之中。最終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被授予了學士學位。后來她和丈夫一起從事科學研究,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了鐳。她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為了提煉出鐳,需要大量的瀝青礦渣。由于居里先生身體不好,他們兩人做了分工。居里先生繼續研究鐳的特性,居里夫人則負責從礦渣中提取純的鐳鹽,這是一個重體力活兒。瘦弱的居里夫人每次要把20千克瀝青礦渣,放進一個大鍋里進行提煉。花費了四年多的時間,整天都圍著大鍋轉,聞著瀝青有毒的氣味,把它們煮沸、倒出、結晶,克服了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看了她的故事后,我感到慚愧萬分,我往往知難而退,不敢面對挫折。我時常半途而廢,做事有始無終。她頑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敬佩。
在丈夫去世之后,她并沒有悲傷氣餒,而是化悲傷為力量,繼續研究鐳的應用。因此她又一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她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動,鞭策我戒驕戒躁不斷前進。
有人反對居里夫人的學說,她并沒有去爭議,而是自己動手,用事實來證明一切。她還把費盡千辛萬苦獲得的鐳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贊嘆說“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和對科學對人類的無私奉獻,非常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今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像居里夫人那樣,走進科學的殿堂;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全世界的科技進步而努力奮斗!
居里夫人讀后感9
讀一本好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也是自我修養。今年“五一”長假里,我閱讀到了一本好書——《居里夫人》,使我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奮斗,激勵了我更加勤奮地去學習,去開墾我知識領域。
居里夫人是一個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次試驗,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現。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居里夫人》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也不停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成就之一——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對照,我真感到慚愧,平時我做事沒有恒心,每當做數學題時,一旦碰到難一些的題目,就不愿多動腦筋,一次做不出來,就渴望家長的幫助,希望他們能幫我完成。
《居里夫人》這一本讀物,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常也包含著這個深刻的道理嗎?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奮斗終身!
居里夫人讀后感10
讀完《居里夫人》后,再次為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她的一生,對我有太大的啟示。 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一章,她當時經濟是那樣的不堪一擊,學習是那般的刻苦,現在的我呢?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至直會空口白話,卻拿不出一點實際行動來,自訂的學習計劃哪回不是失敗了,只會想就是做不出一點實際行動來,我實在想擁有居里夫人那拼搏奮斗向前的精神,哪怕有十分之一也好,畢竟,一個人想要成功,是需要精神支柱的。 美好的生活是值得我們向往的!
幸福并不是那樣的遙不可及的!我想,只有有執著的追求,才能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氣。 我一頁一頁地閱讀下去,才知道她的個子并不高,面色蒼白,貌似羞怯,可她的臉上卻總是洋溢著一種智者的恬靜與超然,使她美麗非凡,她還有著樸素頑強的性格,堅定不移地探索真理的信念,不愛慕虛榮,為科學奉獻一切的精神。 而最讓我驚嘆的是她從小就萌發出來的勤奮,你能想象一個人一天只吃幾根小紅蘿卜,半只櫻桃,然后一直學習到凌晨三點鐘,睡四個鐘頭。這一切只為了省一點錢交學費,書中寫道“怎么回有人覺得科學枯燥乏味呢?
與之相比,小說顯得多么空洞,童話故事又顯得多么缺乏想象力啊!這位年輕姑娘的靈魂總涌動著無限知識的向往,對物資及其規律的探索。”可見,居里夫人是多么熱愛學習啊! 我發自內心地贊嘆,居里夫人是如此的刻苦,在那樣貧窮的時候,還這樣的用功讀書。相比之下,我呢?不愁穿不愁吃,不用擔心上不了學,零食玩具樣樣齊全,什么都不缺,還抱怨這抱怨那,大呼上學辛苦,應試教育殘忍,唉,我還真是不知足呢! 我想,我雖然不像居里夫人那樣癡迷與鉆研,那樣永遠的閃耀,但我可以靠近她那刻苦鉆研的心,那顆不顧一切奉獻自己的心,我可以變成一個靜靜眺望著滿是星辰的天空的人。
居里夫人讀后感11
小時候媽媽就經常給我講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這個光輝的名字,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我幼小的心靈里。如今,我長大了,我多么渴望更加全面的學習她啊!寒假里,我終于如愿以償的得到了《居里夫人》這本書,于是我便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
從書里,我了解到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瑪麗。 斯可羅夫斯。她出生在波蘭的華沙,當時屬于沙皇俄國占領區。她從小生活在悲哀當中,但她毫不屈服。由于瑪麗能過目不忘,所以,她很小就和姐姐去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后,瑪麗獲得過中學金質獎章和物理、數學學位。大學畢業后,瑪麗當了一年的家庭教師。正式工作后,她成為了科學家。結婚以后,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 居里一起發明了” 鐳“ !
這一偉大的科學發現震驚了世界,榮獲了諾貝爾獎。但是,不幸的事又發生了:丈夫慘遭車禍身亡。這給居里夫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她又一次挺住了,堅持用頑強的毅力進一步研究,再一次登上了諾貝爾領獎臺。
看著,看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的女性啊!為了祖國,為了造福于人類,她付出了許多許多。為了工作,她置患肺結核的身體于不顧;為了提煉出鐳元素,她在一噸鈾鹽前,奮斗了3 年零9 個月。因為長年接觸放射性物質,她的身體受到了傷害。但是,所有這些,都被她頑強地克服了。回想起自己在學習中碰到一些困難就煩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問媽媽,就是問同學,很少自己解決過一道難題。為這類事不知被父母批評過多少次,但我總覺得無所謂,還振振有詞地說什么:” 不懂就不能裝懂嘛。“ 今天,我才明白這種依賴行為,是不良學風。為什么居里夫人能成為萬世景仰的楷模,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是因為她從小意志堅強,攻破了學習、工作中一個又一個頑強的堡壘。是的,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必須從小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追求,去探索。居里夫人的身后灑下了許許多多的汗水和心血,而我以前在家里是” 小公主“ ,在學校里是” 嬌寶寶“ ,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以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今后,我將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精神,在學習生活的道路上排除萬難,闊步前進!
居里夫人讀后感12
我是一個有名的“小書迷”。這不,放寒假了,我讀書的機會又來了。每天我徜徉在書的海洋里,尋找著我的樂趣,尋找著我成長的力量。偶然間,一本震撼力特強的書《居里夫人的故事》走進了我的心里。
這本傳奇之書記述的是1867年到1934年偉大的、杰出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一生的故事。她是成功女性的典范,也是一位謙虛的科學家,具有著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從書中我得知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首都華沙的普通家庭里。由于自己的刻苦、頑強奮斗,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學求學。她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其苦其累盡在不言中。后來,她與皮埃爾居里喜結良緣,志趣相投的他們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他們為了尋找新元素而廢寢忘食,憑借驚人的毅力,先后發現了鐳、釙、釷等當時人們不知道的新元素。在居里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遇難,這對她的打擊非常沉重,但她最終還是將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繼續進行科學研究。隨之,有無數的獎項朝她涌來:一百多個榮譽、十項獎金、更有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上享受,可她卻視名利如糞土,繼續埋頭研究科學……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居里夫人折服,她從科學的殿堂中向我們走來,靠的不是引人注目的外表,而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居里夫人相比,我深感慚愧:在老師同學們眼里,在親戚朋友眼里,我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誰也不知道我內心的弱小,平時我做事沒有恒心、沒有毅力,在數學上遇到難題就不愿多動腦筋,一旦做不出來就求助家長,甚至老師布置的觀察探究都不愿意做。今天這本勵志的書,這個偉大的人,給我洗了腦,充了電,幫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居里夫人使我懂得對待學習應該刻苦認真、對待困難應該不屈不撓;居里夫人使我懂得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居里夫人更使我懂得,做為一名在校的小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在將來有機會攀登科學高峰。
謝謝您,居里夫人,您將在我心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