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篇)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
今天,我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觀看央視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節目,將近兩個小時中我的眼淚始終沒有停止,內心的震撼無法言表。
我很難體會那么弱小的肩膀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擔,稚嫩的心靈如何經受起失去親人的痛苦。然而生活的貧苦、家庭的災難并沒有壓垮他們,他們用微笑面對生活,用愛心支撐起家庭,用孝行詮釋了血濃于水的親情。
最令我敬佩的是“板車女孩”黃鳳,她的爸爸在工作時,不幸從樓上摔了下來,之后媽媽離家出走,奶奶又身體不好,年幼的他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她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癱瘓的父親,用鐵制的板車推著父親千里迢迢去上海求醫,這樣的執著與堅持,這樣的信念與毅力,這樣的不畏前途路漫漫,一心只為父親的孝行怎能不令人感動。
最令我惋惜的是龍花,她的獎狀貼滿了墻,她多么渴望上學,可是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她不得不放棄學業,但她沒有放棄夢想,能讓弟弟妹妹考上大學就是她的夢想之一。
最令我感動的是吳林香的事跡,她6歲父母離異,20xx年母親得了肺癌晚期,家中五口人她是唯一的勞力,可她始終微笑面對重病的媽媽和一貧如洗的家。其中一個鏡頭:吳林香向媽媽展示她兩三歲時候和媽媽一起拍的照片,媽媽看著照片,不知不覺間笑容洋溢了整個臉龐,這一刻仿佛沒有疾病與痛苦。可緊接著鏡頭又轉到了當天晚上:林香媽媽被癌癥折磨的痛不欲生,林香強忍住淚水還在努力勸說媽媽。看到這一幕我心碎了,誰都是為人子女,親眼看到親人承受折磨,自己卻無能為力,該是怎樣的心痛與悲愴,命運給了一個小女孩太多的磨難,而她卻說:“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上天讓她來到這個家并且服侍媽媽一輩子。”
鮮花感恩雨露,雄鷹感恩蒼穹。魚兒感恩大海,小鳥感恩樹林。我們要感恩父母,想著幾位最美孝心少年學習,有一顆熱血赤城的赤子之心。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2
這群與我們同齡的人,在被苦難扼住命運的同時,沒有選擇屈報,而是用他們的豎毅與堅守,用自己最善良的心,去愛著他們所愛的人。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后,內心滿滿的是感動,眼里滿滿的是淚水。
節目開始,白巖松叔叔說,“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個字就給中國人民做了規矩。我把他說的話深深的記在了心中。接著又播放了XX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吉林XX、女14歲,河南XX,男12歲、內蒙古XX……他們的事跡非常感人。我看得很投入,眼淚不由自主的淌出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南的XX、XX、XX三姐弟,弟弟出生時手臂神經斷裂,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媽媽又在三年前去世,為了養家爸爸經常起早貪黑在外打工。XX已經十歲了。自從媽媽去世后,XX就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擔子。每天早上6點,都帶著弟弟妹妹起在社區賣報紙,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
看看他們,再想想自己,00后的我們是生長蜜罐里,從小被父母寵愛,沒受過累,沒受過苦。然而他們都遭遇了生活的重創,他們沒有父母悉心照料,沒有可口的飯菜送到嘴邊,沒有漂亮的衣服穿,但他們臉上依舊掛著燦爛的笑容。在這些少年身上不僅體現了孝老敬老的品德,更可貴的是他們面對生活的災難時,仍然能在孝的道路上直走下去,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看著這個個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同學們,我們除了感動,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是嗎?同學們,還記得媽媽的賬單嗎?還記得黃香溫席嗎?還記得朱德寫的《回憶我的母親》嗎?古往今來,有多少孝心的典范,他們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定要把這優良傳統發揚廣大。
今天,我們在千百度尋你,最美孝心少年;明天,我希望最美孝心少年,不再尋你千百度!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每時都是最美孝心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3
1月8日晚上,《眾里尋你——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我看了之后,感受頗深。
在這次頒獎中,有一位來自xxx的xxx學生xxx,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媽媽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癥,不能下床,他每天需要承擔一般學生雙倍的責任。12歲,正是一個男孩頑皮、叛逆的年齡,可在趙文龍身上,這些特質都沒有,很多時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陪著媽媽去醫院透析。雖然只有12歲,xxx卻幾乎會做所有家常菜。這么多年,他幾乎從未有過玩耍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園。雖然家庭負擔如此沉重,可xxx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卻是開朗、幽默的孩子,學校里的開心事,他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媽媽,母子倆總會開懷大笑。當主持人說他的成績很好,有望上北大清華時,而他卻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省下一分錢,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聽著兒子這番言論,xxx的母親沉默了,生活讓兒子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沉重。小小的xxx用雙手支撐起了這個家!
“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看完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卻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
主持人白巖松在節目里說道:“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這個字的結構說明了孝的內涵。它是一種承擔,當初古人創造的何止是一個字,簡直是給中國人定下了一個規矩。孝就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沒錯,孝,是對老人的尊敬;孝,是對弟弟妹妹的關愛;孝,就是報答父母。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最美孝心少年的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后也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敬老師的好學生,奉獻社會的好公民。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4
今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那些堅強不屈的孩子們的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孝心少年。
其中,一位年僅五歲的小女孩梁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但會做各種各樣的家務,如:洗衣服、做飯、洗碗等,而且還很細心,每天晚上,她都記得用那雙暖和的小手為生病的媽媽按摩,減輕病痛。她知道媽媽記性不好,經常忘記吃藥,便耐心地在藥上標了字母:a代表早上吃;o代表中午吃。
有一次,梁蓉和媽媽在吃土豆時,媽媽不小心把土豆弄掉了,正當媽媽要撿起來時,梁蓉連忙把土豆搶了過去,毫不猶豫地吃了下去。記者問她:“為什么不給媽媽吃?”她的回答令人震驚:“掉地上的土豆太臟,怕媽媽把泥吃了。”這發自肺腑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寧愿自己吃泥,也不愿媽媽吃。而我呢?只要東西上有黑點,會毫不猶豫地給父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更會嗤之以鼻。
梁蓉平時對《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情有獨鐘,她用最稚嫩,最清脆的聲音唱出了對媽媽最真摯、最樸實的愛。在現場聽完她唱這首歌時,我的眼淚在眼圈中打轉,是同情?是敬佩?還是感動?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在生活中,我與她有著天壤之別,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公主般無憂無慮的生活。衣服都是父母洗,做飯這一類家務活更是靠邊站,要是飯桌上的菜不合自己的口味,還會變臉,鬧情緒。梁蓉年齡比我小,但比我獨立多了,跟她比,我自愧不如。我得向她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好少年。
節目最后,一位老爺爺對像梁蓉一樣的孝心少年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就像被車輪壓過后,沾著泥水站立的小草,這品質真可貴!”話音剛落,臺下的觀眾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我也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用他們最真的心,最好的行動,最堅強的意志,撐起了一個原本并不溫暖的家,演繹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會以他們為榜樣,做一棵沾了泥水也能站立起來的小草。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5
今天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通過樹立新時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弘揚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奔跑女孩路玉婷:我和時間搶媽媽。趕著早起,趕著上學,趕著幫媽媽送票,趕著到醫院接媽媽回家。路玉婷的生活里,時間總是在奔跑中“趕著 ”。玉婷她的母親孫小艷被診斷為尿毒癥。媽媽每周透析要三次,送飛機票的工作沒法完成,但這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路玉婷決定接過媽媽的工作,她開始了一年的休學打工。一年后,面臨中考,路玉婷回到學校,一邊照顧媽媽,一邊備戰中考。“六點半起床,做好早飯上學,午休期間騎車去給客戶送票,每周三次送媽媽去透析,再接回來。”。為了兼顧學業和媽媽,路玉婷只能“總是跑著”。
身邊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動;總有一些人,讓你感同身受;總有一些物質,能夠填滿你的心房。今天在我觀看完《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后,有一種名為“感動”的東西,占據了我的整個心房。
然而,最讓我受感染的就是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的這些少年們。
命運對待他們是殘忍的,無情的,而他們卻從來沒有抱怨過命運的不公,以燦爛如花的微笑回報這個世界。面對逆境,他們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硬是打敗了厄運的痛苦。
現在好多孩子常常抱怨作業太多,考試太多,學習累人,玩得太少;我又常常和父母頂嘴,父母因為你們長出幾根的白發,是那么的刺眼。今后,你們也應該做個恪守孝道的好孩子,不讓父母生氣,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在艱難里,他們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可他們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最美孝心少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6
在繁花盛開的五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望著一束束康乃馨,仿佛看到了慈祥可愛的母親。
存真,存愛,存心意。是我們大家對待母親的態度,更是我對待母親的標準。
母親十月懷胎時,我們無以回報;母親將我們生下后,輕輕的哼唱著歌曲安撫我們入睡,那時我們無以回報;母親一口一口的喂我們吃飯,我們還是無以回報……
我們第一次學會說話少不了母親的教導;我們第一次學會自己吃飯,少不了母親的陪伴;我們第一次學會走路,少不了母親的呵護。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家長的教導。在我們成長的階段,母親一刻也沒有離開我們,她總是默默無聞的在我們身后,為我們保駕護航……
而我們呢?
我們沒有那個本事,在事業上保她事事順利。在人生的軌道上助她一臂之力……
但,我們能夠在家里,當她疲倦的時候,為她按摩舒緩疲勞。當她感冒的時候,為她獻上一杯暖茶……
正如《游子吟》中孟郊寫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當母親年邁的時候,子女那微弱如小草一般的孝心才開始覺醒。
如果那樣會有多少個子女會后悔。我們為什么要到那個時候才覺醒呢?我們為什么不好好把握此刻呢!
是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就應當把握此刻,對母親盡到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
全國最美孝心少年中那對孿生姐弟做到了!他們奮力學舞,是為了媽媽開心;他們主動包攬一切家務活,是為了媽媽省心;他們努力擺地攤賺錢,是為了媽媽安心。
次旦拉姆做到了!她獨自一人照顧小兒麻痹癥,又有關節炎的媽媽,自己進貨,把重幾千克的貨物從商店運到家中,從不抱怨,嫌棄。
他們都有我們可敬可謂的特質:孝敬父母。
這一點正是我們需要做到的,必須做到的,也這是我們大部分子女稀缺的。
這世界上最稀缺的就是時間,時間容不得我們揮霍,我們必須把握這稀缺的時間,用孝心對待我們的父母,存真,存愛,存心意!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7
孝,乃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而今,孝就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1月8日晚上,我和家人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眾里尋你——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感覺自己接受了一次天籟的洗禮。
節目中列舉了許多“最美孝心少年”感人肺腑的事跡,其中有一個叫楊峻熙的女孩,給我的內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經不起風雨的樹種是無法成為參天大樹的。楊峻熙兩歲時患病,導致一條腿萎縮,左腳變形,但是她仍然十分樂觀向上。每當奶奶累了時,她總是把活搶過來自己干,每當奶奶有心事時,她總是搞一些表情逗奶奶開心。她的家人堅持通過各種渠道求醫,熱切盼望能實現楊峻熙當舞蹈家的夢想。終于,一位大夫被她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動,熱心開展了她的治療工作,并大獲成功。
現在許多孩子在家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一點兒都不能獨立,離開了家人的照料,就寸步難行。可楊峻熙面對厄運有擔當,有孝心,有夢想。我呢?身體健康,卻從未主動關心過爸爸上一天班是否勞累,從未主動幫媽媽分擔過一次家務。對比之下,我真是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孝順是天經地義,也是本分。”這句話從一個少年石培昊嘴里說出來,讓我有點驚訝。每天吃飯,他都不急著自己先吃,而是先把媽媽的飯送去。他的媽媽是一名公交車司機,他怕媽媽吃了涼飯會鬧肚子。他還幫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干農活,摘瓜—拋瓜—賣瓜,總是把最累的活攬在自己的肩上,小小年紀,便彰顯出男子漢頂天立地的光芒。他表示:“讓爺爺、奶奶自己干活,心就特別酸。”這不正是積極向上、尊老敬長的一種表現嗎?
看完這些少年的故事,你的心里是否和我一樣漣漪四起,久久不能平靜?如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飛速發展,更新換代,但有樣事物卻永盛不衰,那就是“孝”。“孝”就是一艘神奇的帆船,它在歷史文明的河流中逆流而上,熠熠生輝,從未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中,并且日益龐大堅固——因為它永遠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中!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8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然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孝道。
今天晚上八點鐘中央視少兒頻道播放了一個讓眾多人因感動而哭泣的頒獎典禮,它就是——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這個頒獎典禮它分別講述了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一個賣燒烤小女孩的故事,這個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高雨欣
“烤面筋、烤肉串、烤香腸!”每天傍晚,在熙熙攘攘的望奎體育廣場前,你總是能聽見一位十一歲少女稚嫩的叫賣聲。這個聲音就來源于黑龍江省望奎縣第三小學十一歲的畢業生高雨欣。高雨欣,是一個十分能干的女孩。在同學的眼里她是一個樂觀自信的女孩;在媽媽的眼前是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在老師面前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每天晚上在熙熙攘攘的望奎體育廣場前,高雨欣都要和媽媽準時出現在街邊的夜市上。十一歲是女孩子愛哭、愛笑、愛打扮的年齡,可高雨欣卻不能,因為她要在望奎體育廣場前幫助媽媽在夜市里賣燒烤,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
高雨欣在悶熱的夏夜中一邊買烤面筋、烤肉串、烤香腸,一邊向過路的來來往往的行人們大聲叫賣。哎呀,糟糕!高雨欣在烤東西時一不小心燙傷了手指。當問她疼不疼時,她卻淺淺一笑說:“沒事。”如果這件事換成小時候的我,就一定會嚎啕大哭讓媽媽來安慰我、哄我。
高雨欣在幫住媽媽賣燒烤的情況下也不耽誤學習,還能在期末考到全縣第一的好成績,她真是一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她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學習的榜樣!
因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孝敬父母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并不是要為他們買房、買車、買高檔的智能手機,而是要為他們排憂解難,做一個繼承了“百善孝為先”傳統美德的華夏兒女!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9
最近,《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我看了之后,感受頗深。
在這次頒獎中,有一位來自包鋼八中的初一學生趙文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媽媽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癥,不能下床,他每天需要承擔一般學生雙倍的責任。12歲,正是一個男孩頑皮、叛逆的年齡,可在趙文龍身上,這些特質都沒有,很多時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陪著媽媽去醫院透析。雖然只有12歲,趙文龍卻幾乎會做所有家常菜。這么多年,他幾乎從未有過玩耍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園。雖然家庭負擔如此沉重,可趙文龍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卻是開朗、幽默的孩子,學校里的開心事,他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媽媽,母子倆總會開懷大笑。當主持人歐陽夏丹說他的成績很好,有望沖擊北大清華時,而他卻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省下一分錢,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聽著兒子這番言論,趙文龍的母親沉默了,生活讓兒子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沉重。小小的趙文龍用雙手支撐起了這個家!“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看完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卻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
主持人白巖松在節目里說道:“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這個字的結構說明了孝的內涵。它是一種承擔,當初古人創造的何止是一個字,簡直是給中國人定下了一個規矩。孝就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沒錯,孝,是對老人的尊敬;孝,是對弟弟妹妹的關愛;孝,就是報答父母。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最美孝心少年的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后也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安徽宣城宣州區實驗第一小學四年級:徐雅旋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0
孟郊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把孝心傳承下去。
今年已經是“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第八個年頭了。在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中,我們認識了一位茶園女孩——王夢佳。在20xx年她的爸爸因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媽媽想把她接到縣城,但王夢佳拒絕了。她說她無法想象爺爺奶奶在爸爸的房子里孤獨終老的樣子。
每當天剛亮的時候王夢佳已經在茶園里采好茶葉了。長時間的彎腰和數萬次重復的動作讓王夢佳成為了茶園女孩。王夢佳說她希望努力讓一家人感受生活的甘甜。還有一位女孩因風濕免疫疾病左腿嚴重變形但卻十分熱愛跳舞,她叫楊峻熙。她兩歲患病,醫生說病很難治。楊峻熙的父母外出打工年幼的她經常和奶奶住在一起幫奶奶做家務。樂觀的峻熙聽說跳舞可以緩解腿部肌肉萎縮,所以她每天和奶奶一起去廣場跳舞并把視頻發到網上,希望可以有熱心的人幫助治療。
終于鄭州的某個醫院說可以矯正小峻熙的左腳。峻熙說,她希望幫助以前幫過他的人幫助殘疾人。還有一對姐弟照顧身患重病的母親,他們是徐佳琦和徐圣杰。自從小圣杰出生后母親就患有嚴重心臟病且被其他病魔纏身,父親出門打工。由于母親患病家里的事一般都是姐弟倆承擔的。比如說幫母親掃地,拖地,洗衣服,陪她去看病。佳琦和圣杰說,雖然生活很困難但仍然很幸福!
在此次頒獎典禮中還有許多孝心少年,他們被他人幫助過也在幫助著他人,他們努力把孝心和愛傳遞給整個社會!我們被他人幫助過但很少幫助過他人。有句老話叫“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們都受過“”滴水”的恩惠但卻忘了以“涌泉”作為報答。我們的年齡和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年齡相仿,我們不用為生活而發愁,但他們卻處于困境中,即使如此他們也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身處在困境中他們樂觀積極的心態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被他人幫助過要幫助他人的心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我們要將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為榜樣,像他們學習,傳遞美好,傳遞孝心,將孝心發揚光大!魯迅說過,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恨的人!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為一位中國青少年,我們應該把孝心傳遞下去,發揚光大。以這些少年為榜樣,爭做最美孝心少年!作者:李欣語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1
孝這個字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幾筆,但卻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的美德。孝不是古人隨便創造出來的字,老在上,子在下,就是時刻提醒我們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孝行天下,把這個中國人必須做到的規矩一代代延續下去。
前一個星期,葉老師推薦我們看了尋找孝心最美少年的頒獎典禮,我被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打動了。他們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甚至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家庭的所有責任。看到這一個個場景,我的臉紅了起來。我的年齡和他們差不多,平時在家里聽到媽媽說:“心心,趕緊幫我來掃地。”而我卻滿臉不情愿地說:“我剛剛做完作業,累死了,等一下再來。”每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自己忙起來。
我們是00后,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人,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神仙般的日子,就像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服務,沒有感謝不說,有時候還會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獨生子女的一代更使我們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這也養成了我們不團結,沒有責任意識的性格。
然而,這些孝心少年卻在家里獨立分擔家務,即使面對困難,他們還是在這條通往孝心大門的路上勇往直前,自強不息。孝是什么?它是一種發自內心表達的情感,哪怕是一件小事。孝是什么?它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用生命交接的鏈條。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樹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繼承了這種精神,如果全中國的同學們都發揚了這燦爛的名族氣節,讓我們每一個角落都盛開孝心之花。那我們的孝心少年還需要找嗎?所以,在這里,我希望趁父母健在的光陰,好好地孝敬他們。哪怕是幫他們捶捶背,幫他們炒菜,一聲近在咫尺的問候,一個深情地擁抱。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2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公益片《最美孝心少年》,看著看著,我的眼淚不知不覺中悄然而下。片子里的每一個孝心少年都和我年齡相差不大,卻因為各種不幸,早早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困難。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叫藍曉萍的姐妹。她們的家庭很不幸,爸爸精神失常,媽媽離開了人世,爺爺不久前也中風了,為了撐起這個家,姐妹倆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姐姐上學時,年幼的妹妹還要在家照顧爸爸和爺爺,她們的家里非常貧寒,貧寒到一家人連洗發水是什么樣子都沒見過。想起自己平時總是喜歡亂花錢,還喜歡抱怨,和她們比起來,實在太慚愧了。我還想起了片子里的另一對孿生姐弟,他們為了照顧腿腳不便的媽媽,盡心盡力,把媽媽照顧得像個正常人一樣。我還想到了臥冰求鯉這個故事,故事中的王祥為了治好繼母的病,在冰天雪地里臥在寒冷的冰面上,直到冰面融化出一個洞,洞里跳出一條鯉魚,才治好了繼母的病,王祥因此被列入《二十四孝圖》中。
我想起了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來吧,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這個世界多一份孝心!
閆云帥:
看完《宜昌最美孝心少年》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電視里,那些比我小的小朋友,都對父母那么孝順,能自己上山砍柴,為父母做飯,而我,只會做一點兒小家務,幫忙洗碗,我以后要更孝順,更努力。
說到盡孝,我想到看過的`一本書《感恩父母》,父母是那么偉大,為我們做了許多事情,我們也要盡力去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讓他們擔心太多。在這部片子中,有許多感人的事跡,如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能自己上山砍柴,背著比自己還高的柴火,赤腳回家,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自己的媽媽失去語言功能時,教她說話……看到這些,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們畢竟和我差不多大,卻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盡孝的名言有許多:“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盡孝,是中國的美德,更讓我們懂得了親情的珍貴。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3
昨晚收看20xx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流了很多眼淚,除了感嘆這些孩子在遭遇了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困苦和折磨時,所煥發出的樂觀、堅韌、孝道,我最想譴責的是、我最難以理解的是:怎么有那么多的爸爸/媽媽,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撫育孩子的責任,贍養老人的責任,一甩手,離家出走了,任由生活的重擔落在幼小的孩子身上,任由艱難和困難去折磨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他們良心何在?
我們是不是該譴責他們?譴責他們不負責?譴責他們喪失天良?你真的可以一走了之嗎?真的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云彩?特別是父母同時離家出走的那個,你們真的可以安好嗎?
生活對于每個人都不容易!但這種不容易如果由小小的孩童稚嫩的肩膀去承受,我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他們能有多大的能力呀!他們再有孝心,再努力,能有你一個父親或母親這些大人們的力量大么?你們這些所謂的父親母親們,不是親手在殺死自己幼小的孩子么?不是親手毀掉他們的前程么?人生的苦難,應該共同面對。你怎么可以!你們怎么可以!
我看好其中一個家庭,父親出車禍了,母親沒有離家出走,而是擔負起了家庭重擔,老人也從老家來了,共同照顧這個家,當然還有孩子,懂事的孩子、孝順的孩子,與家人共同撐起這個家——困難的家,也是有希望的家!這才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應該推崇的一種道德,應該弘揚的一種社會價值觀!
我們應該譴責那些拋棄孩子和老人的人,譴責那些無論什么原因就離家出走的人。就算是夫妻婚姻出了問題,哪怕離婚了,孩子也要盡可能跟隨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一方,苦難真的不該由孩子去承受。對于那些困難到極限的家庭,政府應該由自己的責任,也不應該由孩子的孝心去成全。
但愿今后再挑選孝心孩子之類時,多選擇一些陽光的健康的普通的家庭吧。不是悲慘的生活中才有孝心。要讓普通的正常的人家,孝心隨時隨地放射光芒,普照大地。
尤其是現在中國,獨生子女的時代,倡導孝心,讓所謂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知道先要孝敬、孝順,才是普世價值之所在。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4
當車輪重重壓下去時,柔弱的小草總能再次抬起高昂的頭。這是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最大的感受。
“善孝為先”,我們身邊總有些人讓我們感動,總有些精靈填滿心房。最美孝心少年那些清脆悅耳的名字,那些感天動地的故事,悄悄占據了我的心房,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命運的坎坷,讓他們體會到我們所不能體會的艱辛。那幕情景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X歲,媽媽在她歲時腦溢血沖高后右半身落成了殘疾,半年后小XX的爸爸不堪清貧,離家出走,年幼的她用她那稚嫩的雙手撐起了家,吃早飯時媽媽的右手挾土豆沒挾穩,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小XX見了,連忙拾起土豆,吃了落在地上的半,記者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她說:“我擔心媽媽吃著泥。”早飯后小XX見媽媽難受特意為媽媽翥了個雞蛋,媽媽不吃,小XX只好哄媽媽人口,就這樣個雞蛋母女倆吃了十幾口才吃完。看著這些,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絲慚愧不由生上心頭,爸爸媽媽那幾根白發像針樣扎在我的心上。這段時間跳舞,我瘦了許多,媽媽整天嘮叨:“多吃點!”“你早飯吃的什么?”。聽得我耳朵都起繭了,我總是不耐煩地回應幾句,有時懶得理她就干脆言不發。看看小XX,我和她比起來像大海里的滴水,像森林里的片葉。我也曾想讓爸爸媽媽笑口常開,卻總弄得他們眉頭緊鎖,讓他們遠離了笑容,每當看見他們失望的神情我的嘴角也揚不上來。爸爸媽媽多嘮叨就說明他們多愛我們,他們只是用不同方式去愛,他們是那么的愛我們,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何以回報?看了小XX的故事,我明白了“孝”字的含義,個孩子背著個老人這就是“孝”。我們應該從小學會孝敬和愛我們日夜操勞的爸爸媽媽,并把這種美德推廣到尊重所有老人長輩中去,做個善良的人,有孝心的人。
孝心真,孝心善,孝心美,孝心感動世界!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在學校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記錄片,這個活動是在全國各地選出的十位孝心少年,他們的事跡,感動我們所有人,讓感恩之心風靡人間。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一個出場的女孩黃鳳,她生活在偏僻、交通不便利的大山,她的父親全身癱瘓,而她媽媽卻離家出走了,那時,她白天上課,下課回來就照顧父親,種地做飯,小小年紀就扛起了整個家的責任,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身上。為了父親的方便,她請電焊工給父親焊了張大鐵床,她聽說上海的醫院醫術高明,有可以救治父親的希望,她毫不猶豫地推著父親,帶上年邁的奶奶,千辛萬苦地用推車把她父親送往上海,一路上,她的一家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到達上海,上海的醫生們都認為病情嚴重,也束手無策,在上海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輾轉北京,終于父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她不顧一切地為父親求醫治病,定能孝感動天,我希望離家出走的母親能和他們重新團圓,并祈求她的父親能康復。
看完這些故事,我聯想到了我的日常行為,有時,我不但不愿意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經常跟父母頂嘴,提很多無理的要求。從今以后,我要改正我以前所有的不良習慣,盡可能多幫父母分擔家務,要聽父母的話。因為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已經很累了,還要照顧我的生活,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我要懂得感恩,用實際行動去做一個好兒子。
《孝心少年們》的故事完全觸動了我,讓我的淚悄然落下。雖然我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和故事中的人物相比起來,我是太幸福了。百善孝為先,想想我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卻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好好學習,實在是說不過去,想想真是慚愧。最美孝心的少年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改變自己,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