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托舉》觀后感
《生命的托舉》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的托舉》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的托舉》觀后感1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學校要讓我們去看電影,同學們十分高興,大家都猜測著今天的電影內容。這不,我們要出發了,想知道電影內容的話,就跟我來吧!
電影開始了,播放師把這個故事慢慢的播放著,每當老師為了救學生而犧牲時,同學們都禁不住熱淚盈框。影片講述了向陽小學的校長、老師舍身救助學生和相互依存,維護寶貴生命的故事。時間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自然,突然間,大地顫抖了,一場特大地震發生了。在教學樓坍塌的一瞬間,老師們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共同的目的——保護學生。地震后,這個鎮的交通中斷,通訊中斷,音信全無,成了盲點。常校長從廢墟里爬出來,當知道一切外援都不可能馬上到來的時候,他只能拖著傷腿組織僥幸跑出來的師生在廢墟上救人。在廢墟里,尚老師用雙手拼命地挖著,終于挖出一個可以逃生的洞口,學生們一個一個地從這里出去了。最后一個學生被卡在洞口了,尚老師用全身的力氣蹬出了學生,就在這一瞬間,洞口坍方,尚老師被埋,當救援人員找到尚老師時,尚老師已經去世。音樂女教師袁婧,地震發生時,袁老師和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下,她用歌聲鼓舞學生們堅強起來。后來在援救人員的協助下,她把學生全部救出廢墟,當袁老師用盡全力將學生一個個從廢墟中托舉出來的時候,他們的身影和太陽的光輝融為一體,是那樣輝煌燦爛。然而,就在這一刻,余震奪走了袁老師年輕的生命。影片中常校長為了救其他孩子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孩子生存機會,真是令人敬佩服。雖然有些老師的名字沒被登上過榜,但卻永遠牢記在我們心中。
《生命的托舉》觀后感2
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人,他叫老師;世界上有一種最勇敢的人,他叫老師;世界上有一種最無私的人,他還叫老師,老師用他們的愛化作翅膀,托起了生的希望,用愛照亮了整個世界。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兩年多的時間了,但今天當我們再一次看到那些畫面,淚水仍然忍不住流了出來,那一個個的鏡頭仿佛就是剛剛發生一樣,是那樣歷歷在目。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令我感動:一位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著重物,不讓孩子們受傷,可把她救出來時,她已經死了她有一個僅僅兩歲的兒子,給兒子唯一的留言是:"寶貝,如果你還活著,你一定要記住,媽媽永遠愛你,觀后感《學生作文《生命的托舉》觀后感》。"僅僅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但這句話中包含著多少親情,多少慈母的愛啊!為了不讓學生們受傷,他拋棄了自己的兒子,救回了更多的生命,這種精神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么?一個僅僅兩歲的小生命失去了母愛,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我相信,愛的接力棒會傳遞下去,這個孩子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
還有個場面讓我感動:常校長的兒子,平時上課不專心聽講,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說出了這樣一些話:"爸爸,媽媽,快來救我,我出去后一定好好學習,不惹你們生氣了。"可是作為校長,忙著去救別人家的孩子,耽誤了救自己孩子的時間,他就這樣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這本來是個將要破裂的家庭,兒子臨死前在水泥板上刻下了五個字:"爸媽不分開",小小的孩子這么懂事,他的父母看到后還有什么理由再鬧呢?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啊!
我們這些沒有經受過磨難的孩子,應該珍惜自己的寶貴生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中每分每秒的時間,不是么?
《生命的托舉》觀后感3
11月21日晚,學校組織我們在教室觀看了一部《生命的托舉》的電影,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四川錦陽的一所小學。二零零八年五五月十二日,四川省發生了里氏八點零級的大地震,四川許多都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錦陽市也不例外,許多學校也難逃這次大災難。在災難中,在教學樓倒塌的一瞬間,老師們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保護學生。影片中常校長為了救其他孩子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孩子的生存機會,真是令人敬佩。
常校長是向陽小學的校長,他在地震后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救援。他在救援時沒顧上喝一口水,沒顧上吃一口飯,一直在廢墟中不同地挖著,不放棄一絲生的希望。當他發現廢墟中的兒子常斌,正準備奮力營救時,卻發現了另外一只小腳裸露在廢墟外面,他陷入了艱難的抉擇:是先救兒子還是先救那個孩子?情況的危急不容他有過多的思考,最終他選擇了那個孩子,當他把那個孩子從廢墟中救出后,再救兒子時,此時兒子已停止了呼吸。觀看到這兒,我的心里好難受,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愛啊!常校長是多么的無私!我想他的兒子在天堂里也會理解他爸爸的做法的。
影片中有太多常校長這樣的事例;老師在災難來臨時舍生忘死先救學生,學生逃生后回來救老師,老師和同學們在廢墟下相互鼓勵……他們都是凡人,但是他們做出了非凡的事,在這里我要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