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魚觀后感
北漂魚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漂魚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漂魚觀后感1
“北漂”,這在近幾年成為一個熱詞,在網絡和人們的生活中被時常提起,北漂不僅僅是指的一個群體,也是在描述一種生活狀態。漂,是不由自主的狀態,北漂,就是在北京不由自主的生活著,努力尋找實現夢想機會的一個群體。20xx萬人口的北京大都市,北漂的人可能就要接近千萬,所以《北漂魚》是獻給千千萬萬在北京,或者是在外地漂流的人們的一部電影。
《北漂魚》沒有把故事講得很空,而是落實到一個點上,北漂人余小寶(姜峰飾)對老家的親人都說自己在北京當電影導演了,其實他還是混的有上頓沒下頓的主兒,家里連老婆孩子都有了,余小寶就是為了一個電影夢留在北京的,這么多年的打拼但是收效甚微,混的慘過民工,討薪都顯得沒有底氣。余小寶的女兒沒和他商量就來到了北京,她想要看看爸爸做導演的威風樣子,這下子,余小寶真的要導演一出好戲給女兒看看了。
影片《北漂魚》講得就是一部嬉笑心酸的故事,有笑有淚,不單純搞笑,余小寶可笑的謊言背后是道不出的苦澀。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絕大部分人都是星斗小市民罷了,只不過是誰比誰錢多一些,或者誰比誰文化高些,但其實本質差別不大,尤其是在沒有北京戶口和一份穩定工作的前提下,大家都是漂浮在北京,這是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到哪一天。
筆者也是一名北漂,所以看這部電影就能體會到片中余小寶的感受。雖然這部電影畫面不夠精致,道具和布景也都盡量節省,但影片所傳遞的精神卻很能打動人,在這個時代,人們已經不用為溫飽而擔憂發愁,但人都有一個夢想支撐,或大或小而已,在北京漂著,不是為了掙大錢,是為了有一個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自我價值,這里是一個廣闊的舞臺,但什么時候輪到自己唱一次主角,誰也不知道,只有等待和尋找一次機會。
《北漂魚》電影的生活化處理手法很不錯,影片中出現的地下通道場景,余小寶為了生活這里練攤,除了和他一樣練攤的人,他還看到有賣唱的歌手,地鐵出口處的地下通道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這里的賣唱歌手曾經成就過旭日陽剛和西單女孩,或許我們可以把這里看作是那些有藝術夢想的北漂者的一個舞臺,他們在這里做到了讓自己的才藝給更多的人看到,也借此來緩解生活上的經濟壓力。旭日陽剛中的王旭也出演了這部電影,他屬于本色出演,他還為影片演出了主題曲,在堅毅帶有悲涼的歌聲中,道出了北漂者的心路歷程。
北漂魚觀后感2
作為一個兩次北漂,至今仍然掙扎、浮沉在北京,所謂的影視圈的小小從業者,在觀看《北漂魚》的時候,有無數次感同身受的體驗,而這所有的體驗,都幾乎在影片后段,那個曾經的無良群頭,憤而自己拍了自己一板磚之后的慷慨陳詞之中,化成一股辛酸,消逝風中。僅從那一段看似雜亂無章的碎鏡頭,一個個熟悉到不行的地名,幾乎就能親自感受到編劇和導演對這部影片傾注的所有心血,以及回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北漂至少有上百萬人,這其中當然也不乏已經漂到了金字塔頂端,甚至買下了房子、車子,在北京安下家,結束北漂境遇的成功者。但是絕大多數,仍舊是懷揣著一個偉大的夢想,混跡在北京東南西北各個角落之中,卑微生存著的人們,就象影片中的余小寶和他的同伴們一樣。
我相信,《北漂魚》的.導演余治林在影片創作之初就已經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射到小寶這個人物身上了,所以其中的種種境遇和橋段,都有著真情實感,毫不做作。當然,這是影片最打動人的部分。不過我現在要說的卻是影片的另一部分——故事。
《北漂魚》的故事是標準的“強盜電影”體例,一群各有特長的人,為了同一個目的集合在一起,歷盡種種困難,最終達成目標。雖然看上去在這部影片里,這一群人的特長和能力實在有限,而他們所達成的目標對于旁人而言,無疑又渺小、荒誕得可笑,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么大的反差,所以才更加顯示出其中情感的真摯。同時影片雖然寫實,卻又不少荒誕到令人不敢相信的橋段。比如無良群頭居然把一群臨演以拍戲的名義,騙到工地上搬磚;又比如一身功夫的武打明星,只能淪落到動物園扮演母猩猩,來換取一日三餐所需。荒誕卻透出辛酸。
為了圓一個善意的謊言,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倒霉蛋們,搭建起一個臨時的劇組。以拍電影的荒誕來對抗現實的更加荒誕。雖然受到資金等各個方面的限制,影片沒能在荒誕的部分更加展開,多少顯得有點不夠來勁兒,尤其是結尾處明顯可以感覺已經欲振乏力了,但是那種北漂的辛酸,還有強撐著面子也要在女兒面前做出一個導演夢的理想,還是足以令人動容。
最后再說說那個令我差點落淚的鏡頭吧。當大銀幕上依次展示出,諸如“通州八通線城鐵橋下燒烤攤”、“黃村”、“蘋果園”等等遠離北京市區,卻留下我們這些北漂多少回憶的臟亂差、蒼蠅小館子時,當我看到小寶和他的伙伴們盡管如此,依舊堅持著自己不死的電影夢,繼續掙扎求存,力爭上游,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