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素》讀后感
《我和小素》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和小素》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和小素》讀后感1
誰的眼睛會說話呢?有的同學可能會回答沒有!可我說有,那就是我們吳老師的眼睛。
語文課上,我想起座位里有份剛出爐的《中國兒童報》,就拿出來看,看了一會兒,一抬頭,發現吳老師正用一種批評的目光看著我,好像在說:“中隊委上課怎么能不聽講呢?”我的臉紅了,馬上把報紙收起來,認真聽吳老師講課。
有一次,我們在電化教室學《新星》一課,有一百多位老師聽課,吳老師問:“誰能講講關于衛星的知識?”我把手舉得高高的,吳老師叫了我,我說:“一九八四年一月美國派航天飛機修理好了一個觀測太陽的太陽號衛星。”我坐下后,吳老師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好像在說:“回答得好!”看到這目光,我舉手更積極了。
有一次,我病剛好,感覺精神還不太足,吳老師一邊講課一邊用關懷的目光看著我,好像在說:“吃得消嗎?”看到吳老師的目光,我馬上坐好,好像在回答:“吃得消!”
還有一次,吳老師和我們玩猜“領袖”,吳老師當“偵探”,她一進屋就把睛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說:“你們得小心點兒,我已經摸著一點兒眉目了。”“領袖”被猜中了,吳老師的眼睛笑得彎彎的,好像在說:“哈哈!終于被我猜中了。”
現在,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逢見到吳老師,我總要先看看她的眼睛在對我說些什么。
《我和小素》讀后感2
楊若溪是武漢的一名初三女生,媽媽是一名護士長,爸爸是一名工程師。青春期少女裝上強勢媽媽,使母女之間的關系急速升溫!但因為有外婆的愛、爸爸的理解以及“閨蜜”小素的陪伴,若溪每天都過的有滋有味。若溪和小素相約考同一所高中,夢想著一起從事繪畫工作,一起去西藏的`大草原,坐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畫湖泊,畫天空,畫草原……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一切,外婆因感染而去世,小素一家也接二連三的“中招”。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若溪的鼓勵下,小素終于從爸媽去世的悲慟中走了出來,重獲新生……
庚子鼠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舉國上下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心惶惶。我們全部居家隔離,整天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我們每天關注新聞,一串串上升的數字多么令人揪心。無數英雄,披掛上陣,勇戰病毒,他們不顧及自己的安危,為我們換取安寧的生活。和小素相比,我其實是幸福多了。
現在,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我們可以坐在教室里認真學習,可以去書店盡情閱讀,可以去游泳館自由游泳……這完全是因為祖國媽媽的強大,祖國人民的強大。我祝福小素以及跟小素有同樣遭遇的人們能夠勇敢面對生活,堅強生活下去。
讀完這本書,加上經歷這次疫情,我學會了要堅強,懂得了體諒與換位思考,知道了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的重要性。我相信若溪和小素跟我一樣,也獲得精神與心靈的飛速成長。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