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后感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是教科書級的好書,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也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游戲,包括游戲材料、游戲形式、游戲場地、游戲環境等等······游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兒童在游戲中建構知識,他們通過自主選擇,進行符合他們發展水平的游戲活動。游戲是一個值得花時間并應受到充分重視的兒童學習方法。高質量的環境,是建立高質量的基于游戲的課程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兒童創設能夠促進他們發展的學習環境,為他們的'學習提供鷹架式的幫助。
在書中“戶外環境創設”中提到,“戶外環境變化”是一個長期的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是了解兒童最需要什么、最喜歡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購買器械和玩具設備。這個計劃的參與者應該是教師、家長、管理人員定期交流,不斷討論、完善新的修正計劃。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方說了算。當然,我們不能忘記最重要的意見來自于我們所關注的兒童自身。孩子的需求才是決定我們為之改變的根本,一切計劃都是圍繞孩子來的。
比如在我們東操場的游戲環境,經過幾年的變化在原來開辟出戶外田園區的基礎上,又根據幼兒的需要拓展出了野戰區,幼兒的游戲不再局限于平衡、負重走,而通過高的繩網、軟梯、軟吊床、飛鏢、靶子等游戲材料的投放,演化出了更多適宜幼兒的游戲,孩子可以在里面進行野戰游戲,也可以挑戰不同高度的繩網。這樣的游戲場所與大自然相結合,更像是一個冒險叢林。
在操場上的體鍛游戲也早從原來的分班活動變成混班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自由自在的在整片操場游戲,而非只局限于本班一塊小小的區域,活動內容也根據時令、孩子興趣分成了鉆爬區、投擲區、繩區等等·····家長提供的油桶也隨著孩子的游戲興趣任由他們“擺布”,推、滾、當成小汽車坐上面、擺在幾個輪胎前當樓梯走、有積水的時候當鼓一樣敲,在他們自由探索下實現了一物多玩。而場地的合理分配也十分重要,比如在前面西操場的書屋下,孩子們用小推車運泥土,采點蘿卜葉喂喂兔子,在樹屋下進行娃娃家游戲,在樹屋上面寫生、聊天,真是連成年人都向往的田園生活,更何況天真可愛的孩子啊·····
我們一直說要親近大自然,其實只要在自然能夠承受的基礎上,人工的添加一些不至于讓它們受到嚴重傷害的物體,就能創造出適宜的游戲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