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1
《經濟學原理》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大師曼昆所著,記得這是第二次看這本書,本書總共有13篇,分為36個章節。在讀完此書之后,感覺全書結構合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將一些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尤其是經濟學十大原理,講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語簡單樸素,用簡單的文字和簡單的案例深刻的闡釋了經濟學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樸素的語言講解深奧的知識,讓人印象深刻。
同時,曼昆教授在此書中用重點講解應用與政策,而正規經濟理論則次之,這真正讓讀者領會到經濟學的學以致用。本書主要講解了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企業行為與消費者選擇理論、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經濟波動、以及宏觀的經濟政策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識,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經濟方面的知識。
其實對于一個外行來說,我覺得本書的最大價值并不是有多少深奧的理論體系,而是在簡單的語言中教會我們形成一種經濟學思維。教會我們用經濟學的知識去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要有經濟意思,要把理論知識變成有價值的實際行動。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學習,因為有些知識的確似懂非懂。我相信這些知識對我以后的理財有很大的作用,肯定會受益終生。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2
《曼昆經濟學原理》很意外的想法,老師為什么推薦這本書,其實經濟學的書很多,以前本來選擇學金融。但是我想教科書,我是沒法看的。因為那是枯燥無味的,但是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被書吸引了。給我的結論就是這本書讓人很輕松快樂的接受他,不像其他經濟學的教科書充滿了哲學的味道,讀來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講述人身的道理。學經濟的同學,在課堂上聽得像一個機智善辯的老師滔滔不絕地步道,讓人有著醍醐灌頂的新鮮感,但總擔心老師咄咄逼人的提問。但是《曼昆經濟學原理》則是用例子說話,像年輕的老師談吐風趣,總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講課一樣,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讓我們愿意去接受他。曼昆在書里有說過:“本書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你學會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辈⑶冶緯ㄟ^把理論、案例研究和新聞中的經濟學事例結合起來,將給你提供充分發展和實踐這種技能的機會。在深入了解經濟學的本質和細節之前,概述一下經濟學家如何研究這個世界是有幫助的。
本書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闡述了人們如何做出選擇,以及人們之間如何相互貿易。像這樣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他們如何在市場上相互交易的領域叫微觀經濟學。而接下來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個經濟運行的輪廓,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原理九: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在這是個原理里,就有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的定位。給讀者很大的吸引,對一些不是學本專業的學生和看者來說,是個很好的入門教材。讓人懂得生活中學經濟,這本書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書是要慢慢的琢磨,不是把他讀完就可以了,而是讀出他的精華,那樣只是一點,你也受益匪淺。然而這十大原理,讓我明白經濟學的博大精深。在各個領域中,經濟運行特點,對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帶來的影響。小到我們家庭瑣事,大到國家經濟實力。從簡單的例子到復雜的,在此期間,你可以提高閱讀能力,辨別經濟力度。這本書的內容側重于應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類教科書那樣側重于正式的經濟理論。作者試圖使讀者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在將來讀書看報、經商或從政時都能夠應用經濟學知識。但是這不意味著這本書沒有提供系統的經濟學基本理論,事實上這本書包含了經濟學初級教程所有的中心論題和基本原理。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很好奇這是一本什么書??墒蔷W上的評價讓我匪夷所思,在我覺得一本寫理論的書,是乏味的,但是我卻看到了這本書的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讓我很有興趣去看他。并且看了后也沒有失望,這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在每闡述一個經濟學原理以后就盡可能地回到與這種原理有關的應用和政策上來。例如,這本書在第4章到第6章闡述了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緊接著在第7章至第9章把這些原理應用于市場經濟社會所面臨的三個重要問題:為什么自由市場制度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的途徑?稅收是如何妨礙市場機制運行的?誰是國際貿易的贏家和輸家?“案例研究”原本是工商管理課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現在曼昆把它運用于經濟學原理教科書,來說明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一書的絕大多數章節都有相關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這本書的大多數章節還設有“新聞信箱”,引用報紙上的新聞來說明如何運用經濟學思想來闡述當前的社會問題。最后,這本書的體系結構也不同于流行的經濟學初級教程。它不是從“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或“經濟學研究什么”開始,而是在開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經濟學的十個基本原理,這使初學者一開始就能抓住經濟學的精髓。這本書也沒有嚴格遵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傳統二分法,而是盡量模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界限。第一章的“經濟學的十個原理”既有微觀經濟學原理,也有宏觀經濟學原理?!皣H貿易”這個宏觀經濟學內容現在被曼昆放在了“供給和需求”篇目下。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3
我這個經濟學零基礎的人,一直想找本書學學經濟學。于是選了這本《經濟學原理》。讀下來,這本書是極好的入門書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礎,沒有數學公式(其實偶爾還是有一兩個),定性的內容比較多,定量分析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經濟學的概念。對我來說,有概念,也就達到看這本書的目的了。學習總結如下:
1. 需求與供給。供求關系貫穿全文。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說,“掌握了供求關系,連一只鸚鵡都可以做經濟學家”。的確,供求關系可以解釋大多數經濟現象。在我們不知道任何經濟學之前,其實已經了解了供求關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產量下降,青菜價格自然上升。供求關系實際就是那只“看不見的手”,在“看不見的手”的牽引下,市場總是能夠有效的配置資源,創造最大的剩余價值。通過供求曲線,分析了稅收對經濟福利的影響:稅收會降低經濟總福利;還分析了進出口對經濟總福利的影響,總的來說,進出口會增加一國的經濟總福利,也驗證了開篇的十大經濟學原理之一的,“貿易使人們生活變好”。
2. 十大經濟學原理之一,理性人考慮邊際成本,邊際效益。 這一點體會尤深。比如說,當你在家吃飯時,還剩下一點,但是你已經感覺飽了,再吃就過了,你會選擇吃完不浪費,還是不吃?理性的選擇應該是不吃,因為此時你吃下一口飯的邊際效益為零或者負(如果你一定要說你的邊際效益是少浪費一口糧食的話,但是那種精神上的滿足已經不是討論范疇了)。
3. 價格歧視可以解釋團購、抵用券等現實經濟活動。價格歧視的另一個常見的地方是精裝書和平裝書,其實二者差別不是很大,但價格差異常常是幾倍。因為二者的銷售對象不一樣:前者是作者的fans或對錢不敏感的土豪;后者針對的是普通消費群體。
4.作者總是建議讓市場自己來調整經濟,即讓“看不見的手”來調整經濟,而不鼓勵政府過多的宏觀調整。原因很簡單,市場總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資源,找到供求平衡點,而人為力量的插入,會打破平衡點,經濟總福利會減少。關于這點,總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中國的經濟狀況。我對中國的經濟并不是很了解,只是聽說政府調控較多,但是很難說政府調控是好還是不好,至少,我目前還沒有分析好壞的能力。
5. 公地悲劇。 人是自私的,公有的東西大家都不會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的魚,野生動物,因為誰捕魚多,或者誰獵殺得多,誰將會擁有更多的利益,一個人不會去關心這種動物會不會滅絕,只關心我不獵殺,其他人也會獵殺,因此我盡最大的力量去獵殺。 因此能夠私有化的東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屬于某個人,他就會考慮獵殺多少動物,能達到利益最高,而不會顢頇地趕盡殺絕。作者舉了個例子,黃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數量都很多,現在黃牛還是很多,大象因為象牙不斷被偷獵,數量越來越少。黃牛多的原因是,黃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養殖黃牛,通過出售黃牛肉來獲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們不會努力保護大象,就算你發現有人偷獵,你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經這樣做了),人們可以通過出售象牙獲取利益,再將大象私有化,人們就會像養殖黃牛一樣養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圖,大象就不會絕種,反而數量可能增加。
6.宏觀經濟學概念。GDP,CPI,GDP平減指數,通貨膨脹率等概念,以及這些宏觀指標如何計算。GDP就是全國生產的總蛋糕:一部分給人民吃掉(消費)、一部分不吃,留著以后再吃(投資)、一部分給政府吃(政府購買)、一部分賣給外國人吃(凈出口)。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宏觀經濟指標常常分為真實的和名義的。比如真實GDP和名義GDP。真實GDP是不涉及到物價水平,它假設物價跟基年(用來比較的年份)的物價一樣,也就是只跟國家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綜合。名義GDP的計算采用當年的物價水平。通過真實GDP和名義GDP可以計算GDP平減指數,從而計算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的另一個計算方式是采用CPI。真實利率和名義利率。這個比較好理解。例如今年的名義利率(銀行給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所以真實利率只有3%。
7. 貨幣量與利率是宏觀調控的神器。利率高了,人們就偏向與存錢,人們消費的錢就少了;同時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代價也大了,企業用于投資的錢少了,社會總需求減少。反過來,利率低了,社會總需求增加。 書中所講,美國調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過調整貨幣量來實現的,政府用現金贖回政府債券,貨幣流向金融機構(銀行),銀行準備金增加,利率降低。
……
有些東西看了就忘,有些東西沒記住也沒忘,有些東西暫時記住了,還有些東西已經記住了。
細節容易被遺忘,但是思維方式、思想只要當時明了,就不容易被遺忘。 看了一本書,總會被“潛移默化”的。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范文4
經典自是經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我所讀過的最大眾化的經濟學專著。稱之為大眾化,是因為這本書是為大學生編寫的教材,作者意圖使讀者通過本書學習能掌握經濟學詞匯,理解現實經濟現象;稱之為專著,是因為自高中以來,所接受的經濟學教育簡直對理解現在的經濟生活一無所用。在此先回顧一下子高中以來所學的政治經濟學,那是一本小冊子,先從商品講起,再就是交換,貨幣,再就是價值和剩余價值,然后是資本,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再就是競爭和壟斷,資本的全球化,通貨膨脹,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資本主義經濟的固有矛盾,經濟危機。社會主義經濟以及共產主義經濟的特點及優越性。這些概念,用于激發勞資矛盾,加深社會主義必定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心,鼓舞無產階級埋葬資產階級的熱情,無疑是對的。
經濟學不僅僅是學者坐在書齋里寫寫的學問,更重要的是要指導社會生活,并在社會生活中接受檢驗以證明其真理性。正如物理學要學習歐姆定律,牛頓定律等一樣,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也介紹了十條最基本的原理,并從這些原理出發,進行了演繹和發揮。
原理一,經濟資源是有限的,人們面臨權衡取舍。這一條還需要證明嗎?誰都能理解。那么按需分配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正是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我們才會在生活中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曼昆說:“也許一個人一生中沒有一種取舍比工作和閑暇之間的權衡取舍更明顯和更重要。”。尤其對于個人來說,時間是最大的稀缺性資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要是把時間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棄了學會改變境遇的奮斗和追求。更多的把時間用在投機取巧上,就缺少了踏實工作的時間。
人在生活中,會面臨抉擇,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卻是無窮的。如何抉擇,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維模式了。也必須在“公平”與“效率”間作出合理的選擇,所以就有了我們經常見到的我國提出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上就是選擇了“效率”,當然會在必要的時候會采取一些措施來縮小差距,但不管怎樣,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勢力是絕對超過中西部地區的。這種選擇是非??茖W的。第四條原理將會給一個充分的理由。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我們想工作多掙錢,必然放棄閑暇時間。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后流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聽院士講座的時候王選曾說過,開發激光照排系統時沒有周末節假日,一律工作,當然回報也是巨大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經濟生活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不要認為別人傻,出現了意想不到理解不了的事情,實際上有很多不知道的內幕。投標時你的價格低反而落標,肯定不是對方傻,寧選貴的,不選對的.。處理很多事情時往往考量更多的是邊際量,而非yes or no。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由于人是理性的,天然趨利避害,提高存款利率,就會加快貨幣回籠,存款增多。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所謂亂世用重典
原理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由于自然條件的不同,人的天生條件和后續教育的不同,中東出產石油,巴西出鐵礦,澳洲出羊毛,日本人會造電器,德國人會造機械,法國人會造香水,意大利人會造衣服,美國人會造電影,每個人都具有比較優勢,所以分工提高了效率,貿易促進了福利。在這里讓我們回顧一下李斯《諫逐客令〉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ò)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jué tí),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夫擊甕叩缶(fǒu),彈箏搏髀(bì),而歌呼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候之術也。
原理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產率的概念,曼昆對其的定義是:一個工人每小時工作時間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總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例子,如果克魯索捕到更多的魚,那他的生活水平就會提高。與克魯索一樣,一個國家只有能生產大量物品與勞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為什么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我們看到美國在20xx年的GDP是109855億美元,而中國在20xx年的GDP是117252億人民幣,顯然中國的GDP是低于美國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國人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高生產率,認真研究決定生產率的因素,包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知識。
原理9,當 發行過多貨幣時 上漲
貨幣供給變動會嚴重的影響經濟,所以中國人民銀行在作出貨幣政策時一定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在第二十七章《貨幣制度》中曼昆很詳細的談到了“銀行與貨幣供給”。
高通貨膨脹必然伴隨貨幣量的高速增長,假設貨幣量增加之前,經濟是均衡的,當貨幣量增加時,在現行的 水平下,貨幣的供給量超過了需求量。因而人們會以各種方式花掉這些超額貨幣供給,由于經濟中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并沒有變,這種更大的物品和勞務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勞務的價格上升。 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貨幣需求量。貨幣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 上升。
但是無論是美聯儲還是中國人民銀行都不能完全貨幣供給,因為家庭存款和商業銀行選擇的貸款量是它們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個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制度中,經濟中的貨幣量部分取決于儲戶和銀行的行為,部分取決于美聯儲或者中國人民銀行之類的 銀行。
原理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
經濟中 總水平的持續上升就稱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貨膨脹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中很詳細地談到了兩者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就很好的說明了兩者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但很多經濟學家對這一觀點提出異議。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線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權衡取舍。其實,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長期中,通貨膨脹很高,自然失業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認同這種觀點。
目前我們國家的就業是個大問題,國企職工的大量下崗,應屆畢業生的源源不斷,雖然暫時失業率控制的還不錯,但以后的問題的確很快就會出現在決策者的面前,我國 會采取什么措施呢?但我想現在的 上升是不是 作出的安排呢?或者暫時失業率的穩定是以豬肉從以前的5元上升到如今的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