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少年讀后感
奔跑的少年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奔跑的少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奔跑的少年讀后感1
人生道路漫漫,有些人會在這滿路的荊棘中涅槃而生;有些人卻在這里彷徨的掙扎。成長的道路,無法缺少奮力的奔跑,哪怕傷痕累累,哪怕鮮血淋漓。都不曾放棄心中的信念。
在漫長的假期里,我閱讀了克里斯托弗·保羅·柯蒂斯寫的《奔跑的少年》。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副精彩絕倫的冒險奇境,讓我深深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這個故事講述了11歲的男孩伊利亞擁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賦——用投擲石塊的方法去捕魚,百發百中。這常人的天賦,無疑在生活中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但他過于軟弱膽小的性格,遇到一點事情就驚恐不已。所以他渴望長大,渴望有一顆堅強的心。于是他開始奔跑,開始磨練,直到經歷了種種困難他才長大,他才真正蛻變,得到真正的自由。
無形之中我們也在奔跑。也許我們沒有像伊利亞那樣豐富坎坷的人生,但我們也在平靜的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奔跑。
也許是一次考試的失利,那種挫敗感蔓延在身體的每個角落,我也曾懊惱,懊惱自己的碌碌無為,懊惱自己的粗心大意。我也曾反思,反思是哪篇課文沒背好,或是哪道題沒明白清楚。我想要得更好的分數,而我只能在這一次次失敗中,吸取一點點經驗教訓,一步一步往前爬,即使那滋味并不好受。
最典型就是長跑中的極點現象。幾千米的跑步,中后期會呼吸困難、肌肉酸痛、頭暈目眩、情緒低落。而只要堅持過這一段時間,就會身輕如燕,比剛開始更加有動力。
在漫長的道路中,年少的我們應該用奔跑去迎接我們的青春。奔跑是一種陽光積極的力量。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瓶頸和迷茫,也許冰冷的雨水會打濕我們飛翔的翅膀。但請你不要放棄,繼續奔跑,在這條路上創造屬于你的光輝歲月。
奔跑的少年讀后感2
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甜日子,一直是家里的“公主”,只要有什么要求,爸媽都會想法設法滿足我。不過當我讀了《奔跑的少年》這本書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媽媽說我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書中少年家里很貧窮,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書包都買不起,少年一直用袋子裝著課本。別人家的孩子坐車上學,他夾著課本跑步上學。不懂事的孩子經常嘲笑他,罵他是“窮光蛋”、“小窮鬼 ”,他一聲不哼,最后竟跑出了名堂,他全國長跑比賽得了第一。
看完《奔跑的少年》我有點目瞪口呆,我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么窮的人,以前我一直認為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知道爸媽賺錢的辛苦,我的玩具柜里盛滿了玩具,有好幾件是我又哭又鬧讓爸媽給買的,有的還很貴。這個少年這么窮,還能挺得住,我非常佩服他,如果是我的,早就讓爸媽省吃儉用地拿錢給我買票坐車上學了。少年人窮志不窮,每天堅持跑步上學,沒有想到竟成了長跑冠軍?!俺缘每嘀锌?,方為人上人”,我要以奔跑的少年為榜樣,讓苦難變成一筆財富。
我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要做耐風霜的松樹;我不能一直依靠著父母,要學會自強自立。要把經歷的苦難當成一筆財富,這樣,我有一天也會成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