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1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時間最長,影響力最遠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個同事給我推薦的那時候對于當剛剛做媽媽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媽媽,所以說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迪。現在重拾這本書之后我發現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過案例的分析給人們闡述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好孩子的媽媽,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作為教師一員的我身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生的老師。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筆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觀點我很是認同,好媽媽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在校園里好老師也要為學生做好好榜樣,小到一個站立,一個坐姿的標準,進入校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個人的衛生及穿衣打扮,活動時的紀律,每天的本職工作,遇事處理的態度與方法等等,在在師德師風42條負面清單出臺后,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約束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
其實有部分老師平時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細節的方面還是做得不夠,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為什么有的家長會反映,我們管不住呀!但老師的話孩子可以當圣旨,渴望而知,老師的言行舉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的頭腦中。
對于學生來說,這是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這種老師們平時無意識產生的一些,也是最為直接,最為深刻,最為持久的。一天,在學校里面看見兩個學生為了一點小事在那里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講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說了一句,我們老師說的怎樣怎樣,說明這個老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說老師必須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樣,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自己的教育潰于蟻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2
暑假的時候有幸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知道尹健莉老師寫的書在對幼兒教育這塊有很大的見解,所以這次的寒假,趁著有時間,又再次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另外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赐赀@本書之后,也是感觸極深,尹健莉獨特的看法,深刻的筆觸,道出了很多關于幼兒教育的看法。
就如尹建莉老師之言,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的成長需要很多的雕琢,而雕琢這塊璞玉的人就是與他最親近的人。其實媽媽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媽媽是跟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跟他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雖然父親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跟媽媽相比,媽媽對于照顧孩子更為細膩,更為照顧的周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愛人的也是媽媽。
我覺得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有的時候媽媽也是給孩子信心的最好對象。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都在模仿著。首先尹健莉老師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好媽媽,書中她也是用自己的案例在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做一位對孩子有幫助的好媽媽,雖然也有可能迷茫的時候,但她還是很努力,很堅強的去克服了,成功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好媽媽的力量。最為映像深刻的就是關于圓圓打針的時候,孩子們小時候最怕的事就是打針,每當孩子們聽到要去打針的時候,也是不情不愿,會哭,會鬧,圓圓也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害怕打針,去醫院也會哭,也會鬧,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的力量,尹健莉老師選擇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釋,為什么要打針,打針一點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叮一下那樣簡單。其實孩子會懼怕打針,有的時候是因為孩子給不了自己信心,尹健莉老師就一直在鼓勵著圓圓,你一定行,慢慢的圓圓開始接受,也不再抗拒。相信打針也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事兒,每個月要打的預防針,生病的時候要打的退燒針,掛水的時候要打的針,每次要打針的時候孩子哭的總是那么的讓人受不了,很多的媽媽肯定是一開始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去哄著自己的寶寶,可是寶寶如果還是繼續哭鬧,媽媽就會失去耐心,語氣中可能就會略帶嚴厲,媽媽們常常忘記了寶寶會抗拒,是因為寶寶沒有勇氣,媽媽也忘記了要給自己的寶寶帶去鼓勵,讓他們有勇氣面對。尹健莉老師就給我們很好的上了一課,不管是已經做了媽媽的,還是正準備做媽媽的人,這本書對于我們都有著非常深刻的映像。因為是通過自己發生的事兒,把自己當成案例寫的,特別會給人感觸,也特別容易讓人接受,看起來是真實可靠的,而不是紙上談兵,不牢靠。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需要媽媽的陪伴,很多的媽媽也是忽略著這一點,覺得孩子的成長自己的參與無關緊要,也不注重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這些不關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孩子特別的依賴媽媽,他們需要媽媽的陪伴,他們需要媽媽的鼓勵,需要媽媽給他們信心,媽媽的這一角色真的對于孩子來講特別重要。有一些媽媽就始終沒有注重到這個問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去看看和本書,可以給你很大的啟發,你會收獲很多的東西,你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陪在孩子身邊,陪伴著他們成長,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就可以想到你,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就在他們身邊,在他們遇見一些事沒有信心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在他們旁邊給他們信心,鼓勵著他們。不管他們長多大,你都可以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有意思的童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3
說真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看到這么好的一本書,在看書的態度上,只要不是出于任務,我向來由著自己的性子,若內容足夠吸引人,我就會一口氣把它讀完,就是通宵達旦在所不惜,若內容枯燥乏味,我就沒有耐心讀下去。這個周末連續下了兩天的雨,而我卻并不為此煩惱,因為我遇見了一本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其實這本書買來已經好久了,只是也許因為教育類的書看多了,難免會有厭倦,想著不過又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內容,便遲遲沒有翻動,正好這個周末下雨不出門,閑在家中便信手翻來,慢慢讀來,真是驚喜連連。我想若以后有了孩子,我仍會把這本書好好再看一遍。
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她的真誠,書中沒有任何枯燥的理論,書中的母親是一位教育專家,通過多年的教育,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女兒,而書中所舉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兒時的一點一滴細節,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所持有的態度。讀完此書,我的心似乎也跟著溫柔起來了,作者在跟女兒相處的過程中,至始至終都是懷著一顆溫柔的心在對待。
書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如書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長看見孩子摔跤了就會去責怪讓孩子摔跤的東西如板凳,以此來安慰孩子,但作者卻教自己的女兒摔跤后學會互相體諒,反過來給板凳揉揉痛,是啊,一個對物有情的孩子,長大后一定會是一個心善的人,雖是一個細節,卻足以看見作者不凡的功力。讀到這里,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讓我驚喜的還在后頭。
比如作者看見自己的女兒罰抄數學公式,在得知女兒已經會背的前提下,這位媽媽居然替孩子抄寫要罰的公式,因為作者認為這些都是“暴力作業”,而如果機械重復抄寫只會讓孩子消磨對這門功課的興趣;還有如我們經常覺得應該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不刻意回避吵雜,讓孩子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中生活,事實證明這對她以后的學習很有幫助;又比如我們經常讓孩子要聽話,但在作者眼里,做父母的才應該適時的“聽話……
就像本書前言所說,對于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時就像一塊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我們常常責怪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為什么不懂事,但是否曾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時我也常常感嘆,家長如此野蠻,又怎會教育出乖順的孩子呢?家長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會不任性呢?
所以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溫柔,再溫柔些,因為他們原本沒有錯,他們犯錯,有些只是因為年紀小,沒有經驗,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間接的也是因為家長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謊,只看見孩子欺騙了你,卻沒看見他寧愿忍受欺騙帶來的負罪感,而不愿把事實告訴你,其實已經說明你和孩子之間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讀完此書,你會對教育孩子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最后我想說,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牽手一起成長,一起讀古詩,一起數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溫柔再溫柔些,其實好媽媽也就是好老師,而好老師也一定是一個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4
其實,我不明白什么是“愛無痕“,直到那天我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才真正理解了愛的教育原來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某天,女兒的爸爸送給我一本書。
“好好看看吧,你總是嘮叨你們班的學生是怎樣出色,可你的女兒卻有那么多的缺點。反思反思吧,你那優秀的學生是人家媽媽培養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關于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深遠,正如書中所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她把自己的教育實踐細細地揉進自己的筆尖下,讓一段段生動又鮮活的育兒小故事,絹絹細流般潤澤著每個捧起這本書的人。書中字里行間都能讓我感受到尹老師女兒乖巧懂事、快樂健康、成熟自立,我又能強烈地感受到女兒所擁有的一切絕非天姿,而是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愛無痕教育。
看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不是有那么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嗎?孩子不是為了“成才“活著,孩子是為了“快樂“而活著?!敖逃粦撚泄?,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于濃濃的愛中。我是老師,同時也是父母,我知道只要我們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當我的女兒在生活、學習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總是責問孩子的錯誤:
“你怎么就不能把字寫工整,要不就撕了重寫!“
“趕快去寫作業,別磨蹭了!“
“你總是丟三落四的,什么時候就把自己也弄丟了!“
是的,我已然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尹老師的細心和耐心,沒有真正地和女兒平等對話,而是居高臨下,命令責問的語氣,蠻橫強硬的措施。試問,又會有哪個孩子愿意天天在逼迫的生活中度過童年呢?孩子從出生可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多付出一些辛苦,多付出一些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力求把這張白紙涂的五彩繽紛。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折射出來的是父母為人處世的態度。
怎么能用笨重的鋤頭來雕琢那一塊塊精美的玉器呢?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獨立意識?,F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孤寂沒有寄托是他們的共同點,可以給他們找一個永遠的朋友——書,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必需,“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運!“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昂⒆拥耐陮⒁蝗ゲ粡头盗?,讓我們做孩子的好朋友,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美好、幸福、快樂的童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5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時間最長,影響力最遠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個同事給我推薦的那時候對于當剛剛做媽媽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媽媽,所以說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迪,現在重拾這本書之后我發現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過案例的分析給人們闡述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好孩子的媽媽,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作為教師一員的我身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生的老師。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筆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觀點我很是認同,好媽媽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在校園里好老師也要為學生做好好榜樣,小到一個站立,一個坐姿的標準,進入校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個人的衛生及穿衣打扮,活動時的紀律,每天的本職工作,遇事處理的態度與方法等等。
在師德師風42條負面清單出臺后,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約束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其實有部分老師平時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細節的方面還是做得不夠,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為什么有的家長會反映,我們管不住呀!但老師的話孩子可以當圣旨,渴望而知,老師的言行舉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的頭腦中。
對于學生來說,這是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這種老師們平時無意識產生的一些,也是最為直接,最為深刻,最為持久的。一天,在學校里面看見兩個學生為了一點小事在那里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講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說了一句,我們老師說的怎樣怎樣,說明這個老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說老師必須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樣,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自己的教育潰于蟻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6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時間最長,影響力最遠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個同事給我推薦的那時候對于當剛剛做媽媽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媽媽,所以說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迪,現在重拾這本書之后我發現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過案例的分析給人們闡述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好孩子的媽媽,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作為教師一員的我身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生的老師。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筆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觀點我很是認同,好媽媽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在校園里好老師也要為學生做好好榜樣,小到一個站立,一個坐姿的標準,進入校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個人的衛生及穿衣打扮,活動時的紀律,每天的本職工作,遇事處理的態度與方法等等,在在師德師風42條負面清單出臺后,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約束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其實有部分老師平時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細節的方面還是做得不夠,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為什么有的家長會反映,我們管不住呀!但老師的話孩子可以當圣旨,渴望而知,老師的言行舉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的頭腦中。
對于學生來說,這是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這種老師們平時無意識產生的一些,也是最為直接,最為深刻,最為持久的。一天,在學校里面看見兩個學生為了一點小事在那里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講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說了一句,我們老師說的怎樣怎樣,說明這個老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說老師必須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樣,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自己的教育潰于蟻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7
最近在微博里看到一個小男孩因不滿媽媽不給其買玩具而當街拽母親頭發、扼住母親喉嚨的新聞,讓我大吃一驚,而后寒心不已。是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成長環境才造就了這一幕的發生。這個男孩不僅扼住了母親的喉嚨,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嚨,更是扼住了社會的喉嚨。為了減少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我在此特別推薦一部家庭教育經典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希望能給天下的父母親帶來幫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專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學碩士,曾從教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別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兩次跳級,20xx年16歲的女兒即參加高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在個性方面,她女兒自主自立、自強自愛,是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還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頗受天下父母親的歡迎和喜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記載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穎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則,還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如何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它集理論和實踐于一身,是實事求是談論家庭教育的典范,更是家長們最實用的育兒工具書。
俗話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一個優秀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不太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一對不孝敬長輩的父母,絕不可能培育出一個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給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學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為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8
這本書買回來已經很久很久了,而且放在我的床頭柜上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隨著豆豆的成長,我才感覺到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力不從心!
她每一天的進步和反抗,以我的原有能力已經無法應對,我已經不能再單純的陪她玩,現實迫切地需要我去學習,去學習如何來應對她的成長所帶來的困惑,去學習如何在陪她玩的過程中引導她走向健康正確的道路!這不單單是為她負責,更是為未來的社會負責。一棟樓蓋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地基沒有打牢固,那么它將容易倒塌。育人同理,喂她吃飯,她會長大,喂她精神糧食,她會更加豐富,不單單是吃飽飯那么簡單,所以,我又拾起了這本書,仔細閱讀。
媽媽是朋友,陪著孩子玩耍。媽媽是老師,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本書的作者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從書中的案例及作者女兒親身實際成果,我也贊成作者的觀點。孩子從小愛上閱讀,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閱讀中可以體會故事帶來的樂趣,可以增加識字量,可以拓展書本教材以外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提高寫作水平。書中也指出了現實教育中的弊端,一味的追求作文分數,而死搬硬套,僵化學生的思維,寫不出真實的作文是多么失敗的事情啊!真希望有更多的老師看到這一觀點,不要再扼殺學生的閱讀熱情和寫作熱情!
對于孩子的品格,是影響她一生的因素,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她能淡然的面對人生,包容一切人世現象,不計較,不爭求,做最簡單的自己,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我們的各種希望,寄托,目的而背負沉重的包袱。在此,作者提到了“實事求是”四個比黃金珍貴的東西,是的!有人能做到實事求是嗎?不要批評孩子,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是一張白紙,怎么畫?是你譜寫的!
如果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是不是該檢討下自己哪里沒有做好呢?尊重孩子,把她當做朋友一樣對待,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對待,她也是有自尊心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9
“最簡單的教育最有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個體”與“群體”,家長與孩子通常處于“一對一”的教育狀態,我們有時間陪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蘊,更能在親子閱讀中增進母子情感。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現在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成績,為了提高孩子成績,給他們報補習班、各種興趣班,是的,這種經過題海戰術出來的孩子,當下成績可能會有提高,可是孩子的潛質又如何呢?閱讀是需要過程的,不像各種補習班效果那樣明顯,有些家長因此也把閱讀放在了第二位,在孩子學完各種補習班之余的時間才讓孩子來閱讀。雖然有些家長注意了對孩子閱讀的要求,但是不會選擇合適的方法,一邊喊著讓孩子讀書,自己卻玩起了游戲、看起了電視劇;有些是硬性的規定,一周內必須讀一本書,至于孩子讀書的效果怎樣,無從過問。如果孩子閱讀不快樂,最后什么也實現不了。作為家長,我們不妨從自我開始,做一個閱讀型的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制訂閱讀計劃,選擇最佳的閱讀時間,共同閱讀。當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與書打交道,無意識間他們就有讀書的愿望,在這種自我愿意的驅使下能不快樂閱讀嗎?閱讀交流對于閱讀的成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孩子讀同一本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這樣我們既能聽到孩子的心聲,又能讓孩子從大人的閱讀心得中學會閱讀的方式和方法。良好的親子關系在這樣和諧的閱讀中怎能會不增進情感呢?良好的親子關系又怎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放下成人的觀點要求孩子,平等與孩子相處就能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孩子會感覺自我的價值,有了存在感孩子會更加自由;自由成長的孩子才樂于與父母誠心交流,在心于心的交流中教育會變得更加簡單。簡單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樂意聽從父母的“指令”、樂意效仿父母的“舉動”?!吧斫虅儆谘詡鳌?,以簡單的行動贏得孩子最美的信任,與孩子快樂相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10
寫這篇連載文章時,我是一個8歲男孩以及一個2歲女兒的父親。對于尹建莉老師的名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多年來不但我自己反復閱讀,而且推薦了身邊的同事、家長購買閱讀。我是尹老師著作的忠實粉絲,我閱讀著、理解者、運用著、創新著、反思著。如今我想把自己體會和廣大讀者分享。
尹老師成功的養育、教育了一個女兒——圓圓。在閱讀尹老師的作品時,經常會感覺到,尹老師收獲的喜悅。尹老師分享的每個細節,在我看起來都那么的真實和感同身受,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嘗試一二。我認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夠消化吸收。事實證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是尹老師自帶大的。單就這一點,很多家庭就已經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師的教育理念雖然大家愛讀,也認可,但難于消化吸收。好書最后當做看熱鬧。
當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在大城市經濟壓力下,只能選擇夫妻兩個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育兒話題電視劇《虎媽貓爸》開始幾集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拿我個人來說,大兒子是奶奶帶的,小女兒目前是姥姥帶。我們夫妻兩個均上班。我想中國的大部分70、80、90后情況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這種情況越是普遍。(在這里不談中國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們不涉及到培養孩子的困難問題,教育用錢是可以鋪出來的)再有就是工廠的普通職工,他們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兩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瀆職”了。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所以尹老師的個人條件、家庭環境、圓圓的固有性格等方面來看,并不能代表中國廣大的家庭特點。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帶,有的是女孩,卻是爺爺奶奶在帶等等各種情況。
我更喜歡把尹老師的著作看做哲學著作來閱讀,因為理念是通用的,確實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我也希望我能以個人淺顯的理解水平來注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以期全國的爸爸媽媽們對這本書有更透徹的理解和運用。為祖國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