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十篇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十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非常精彩的開學第一課。
董卿、撒貝寧和何炅是班主任,開學第一課請來了許多當年參加抗日戰爭中的人,他們年齡都很大了,他們和更多的革命前輩經歷多少困難,才建立了今天的新中國!
我最關注班主任講的長征,讓我驚訝的是有支部隊踏過了兩座雪山、兩片草地后,只剩下五名戰士了。說到這個,大家可能都明白了,革命年代是多么的殘酷。當年的抗戰老兵,一位會發電報的老爺爺也來了,他今年99歲了,他是12歲就去參軍,當時,他還沒有一把步槍高呢,八路軍不要他,他也一直跟著八路軍,八路軍后來讓他去學電報,電報是多么復雜啊,可是他還是努力學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戰士。還有一名戰士,他在戰爭中右手中了彈。怎么辦?現在的人可能會說,去醫院唄,把子彈取出來呀。可那個時代,哪里有高級的醫療設備!醫院都轉移了,怎么辦?只能給那個士兵嘴里塞上一塊布,拿了村民的一把鋸,用了2小時才把胳膊給鋸下來。這可是抗戰時期呀!還有一位官兵,他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戰役,比如智取金沙江。現在我終于感受到,那時咱們飛機坦克什么都沒有,而敵人裝備精良。戰爭年代的英雄們,犧牲了多少人啊。還有一名官兵,繳獲第一門大炮,當時大家轟動得無法形容了。瞧瞧吧,我們的前輩,為了新中國,付出了多少代價。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如果沒有他們,可能現在的馬路牙子上站的都是日本鬼子,咱們只能躲在家里,那是多么的恥辱啊。
當時,我們的前輩們,他們天不怕地不怕,頂天立地,就像愚公移山里面的,愚公立下目標移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這座山移走,永不放棄,最后終于達成了愿望。
所以,咱們要感謝前輩們,時刻紀念那些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戰士!更要努力學習,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為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做貢獻,實現咱們的中國夢!
篇二: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一段又一段生動而感人的故事,一張張老紅軍爺爺的面孔,以及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精神,心中充滿著堅定的信念,用生命和鮮血,共同繪制成了晚會的主題—先輩的旗幟!現在的我們要把這種優良的傳統繼承和發揚下去。從我做起!
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今天要學習和繼承老紅軍爺爺為了革命的勝利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百折不撓的精神:航天員阿姨為了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怕失敗,克服了重重困難百折不撓我們的飛船和火箭才能沖向太空!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節目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優良的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如此的強大,這些也是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學習的東西,有了這些精神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我做起讓這些優良的傳統精神更加發揚光大!
篇三: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天,中央1播放了:《開學第一課》。
這個《開學第一課》一共分為4各部分,這四個部分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
作為《開學第一課》的開場,那可真是熱鬧非凡,這次就連TFBOYS也來參加《開學第一課》,我看見在這嚴肅而熱鬧的場面中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拍籃球的、還有玩耍的。”好了好了,先不說了。那現在我們就去共同聆聽老兵爺爺們的長征路上可歌可敬的故事,傳承長征精神,感受信仰的力量。
那我們先講第一堂課,第一堂課的內容就是:《信念不移》我們知道解放軍叔叔走過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艱苦卓絕??缭竭^了中國的14個省份,翻越了20多座大山,跨過了30多條河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
紅軍共進行戰斗600余次參加長征的紅軍共有20多萬人,而結束時只剩下3萬人,平時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人犧牲。侯勇用激昂豪邁的聲音講述了長征的概況,用滿腔熱血朗誦這《七律。長征》94歲老紅軍梁天文回憶了長征途中與政委楊朝禮相依為命,同吃一碗飯,同蓋一床被的友誼。通過這一節課,信念不移,教導同學們向革命先輩學習,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念,向目標前進,定能取得勝利!
第二課《勇往直前》賀捷生被稱為長征中最小的的紅軍,出生十八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一往無前的賀龍元帥,是一個為了革命理想而勇敢的將領,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而勇敢的父親。
教導同學們學習紅軍戰士勇敢無畏的精神。國難當頭之時紅軍戰士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如今我們應當紅軍精神,面對困難,依然向前!
當然后面還有兩節課我就不一一講述了,看完了這個節目,我感觸良多,今天的和平盛世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跟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主人的我們,就只有大家自己努力學習,未來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而做好準備。
篇四: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開學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大型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先輩的旗幟”。
節目從一個三棵柳樹的故事開始拉開,帶我們重回到紅軍叔叔經歷生死考驗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位紅軍老爺爺為我們講述了長征路上的親身經歷,我懂得了用熱血和勇氣鑄就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個個長征途中的故事,讓我感動,更讓我充滿深深的敬意,理解了信念不移、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等成語表達的重重的分量。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我一定要努力,戰勝困難。
接過先輩的旗幟,傳承長征精神,不改初心,努力向未來!
篇五: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天晚上8點整,開學第一天課在歡快的歌聲中開始了。開學第一課由三位老師主持,撒老師講了一個柳樹的故事,由此開始了今天的課堂。
第一課信念不移。一位老紅軍通訊員胡爺爺講了在長征路上的故事,長征路上紅軍沒有鞋子,40多天沒有糧食,不僅生活困苦,更要跟敵人戰斗。還有一位老爺爺講了紅軍戰士壯烈犧牲的經過,從這些故事里我明白了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紅軍戰士用生命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戰斗換來的,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向老紅軍學習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認準目標,爭取成功。
第二課勇往直前
接著我又聽了年齡最小的紅軍賀捷生奶奶講的賀龍元帥的故事,不用敬禮的將軍賀炳炎的故事。他們的事跡使我明白了勇往直前在戰爭年代是克服困難,爭取勝利。在現在是敢于面對困難,挑戰自我。
第三課百折不撓
飛奪瀘定橋的游戲使我體會到了戰斗的艱難,秦爺爺講述了戰爭年代克服困難學習的事跡,紅軍戰士患病戰斗,一天只吃一粒黃豆戰斗深深地震撼了我,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信念在支撐著紅軍戰士啊!我也要學習他們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人生中不被挫折打倒,面對困難不妥協,不放棄,爭取成功。
我要接過先輩旗幟,傳承長征精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地為了偉大的祖國強盛而努力奮斗!
篇六: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于長征的兩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一個故事,是一位老紅軍爺爺。長征的時候,他的上級楊政委讓他帶著馬等物資先走,自己留下犧牲了。老爺爺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尋找楊政委的子女,主持人總結說:只要有信念,就能一直堅持走下去。這句話,我牢牢的記在了腦子里。
另一個故事,是賀龍將軍的'女兒講述的。她還沒有滿月,就跟著父母參加了長征,隨父母過雪山草地。她說,那時候,只要聽到她哭,大家都很高興,因為說明她還活著。聽到這里,我很心酸。
我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就是無數像楊政委、老紅軍這樣的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不辜負革命先輩的期望!
篇七: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托孩子的福,每年的九月一日,我們會一起看央視的《開學第一課》。這樣的節目,對于我來說,是一年之中除了春晚之外我唯一觀看的電視節目。所以,是激動人心的,是思緒翻滾的。
今年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說的是長征。
我們這代人,是受著革命傳統教育長大的,是唱著《我的祖國》成長的,是看著“同志們,沖啊!”的戰爭片洗禮的。現如今的穿越片,反而讓人有點找不著北。
老紅軍說:我們這代人都是有信念的,都是抱著解放全中國,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念頭的!所以,再多的苦,不怕!
賀龍的女兒賀捷生說起她和父親的故事。她說在過敵人封鎖線的時候,有人建議把還是幾個月大的她放下來,因為一旦她發出哭聲,就會被敵人發現,有可能就全軍覆沒!賀龍堅決不同意,他說:我們這代人是要建設新中國的,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怎么建設全中國?
為元帥鼓掌!
我和我的祖國,永遠都不能分割!
篇八: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9月1日晚8點,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這一課主要講的是長征精神。
在這個節目中,讓我了解到有一段歷史,那就是長征,有一種品格,那就是長征精神!
回憶74年前,有這樣一群人,為了國家的復興,為了百姓的安寧,他們走了一段艱難的道路。過草地,爬雪山,饑餓難耐,不畏艱險,兩萬五千里的道路,他們徒步挺過來了,從出發時的30萬人到長征會師時的3萬人,多少忠魂倒在長征的途中,但因為有精神,有信仰,有目標,有毅力,才創出了這千古神話。
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紅軍相比,真是生活在天堂里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紅軍戰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呀!
在我的學習道路上,也會像紅軍長征一樣,遇到許多挫折和失敗。這時我一定不能灰心失望,要向長征途中紅軍叔叔一樣,面對那么多艱難險阻都能克服。今后,我會接過先輩旗幟,傳承長征精神,好好學習,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篇九: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在第一堂課“信念不移”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饑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為國家奉獻一切”的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
第二堂課講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嘉賓賀陵生講述了父親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賀炳炎被毛澤東稱為“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在被敵人子彈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去傷臂,賀龍元帥舉著他鋸下的骨片對戰士們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
在第三堂課“百折不撓”中,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伙伴們在長征中“移動的通信學?!敝锌朔鞣N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一年只有一支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士們背后背上寫著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后秦華禮和通信班的伙伴們在草地上畢業,從此一生奉獻給通信事業。
第四堂課“堅持不懈”講述的是對長征精神堅持不懈地繼承和發揚。這堂課請來了航天員王亞平,她講述了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后蘊含的航天精神,告訴孩子們“長征”火箭的名稱,寓意著火箭長長的蹤跡,也代表著中國航天事業艱苦而又光榮的歷程。
這四堂課體會了老紅軍們的旗幟,體現了當時中國革命有多苦,沒有他們的付出我難道還有今天么?但是只要堅持不限一定能取得勝利。
篇十: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一首《開學第一課》拉開本學期第一課的帷幕。先輩的旗幟,值得我們學習,先輩的旗幟,值得我們敬佩。他們,猶如一顆顆閃閃的紅星,照耀著我們。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等種種戰爭,死了多少紅軍,又幸存多少紅軍。
賀捷生奶奶是生命的奇跡,18天隨紅軍長征,賀炳炎老先生,毛主席致辭;唯一一位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17歲獨自抓回47個俘虜;耿瑩奶奶的父親耿彪也是一位英雄。
如今104歲的老先生秦華禮曾被周恩*任命為南京郵電大學首任院長。1935年,紅軍長征路上共有三所學校,秦華禮先生就是在這三所學校中的通信學校上學。學校被人們稱為三無學校,沒有固定場所,沒有教材,沒有設備。秦華禮老先生說;‘’在他們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拿著敵人手里繳獲的一支鉛筆給我們看,誰也不認識。對他們最困難的學習就是英語單詞的學習,秦華禮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倆個人一組,在背上掛個牌子,倆個人一前一后,后面人說英文,前面人說中文,不到一年,秦華禮等40余人就都畢業了。就正式踏上了長征隊伍,開始了艱難的長征生涯。
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便是幾堂課的主題。
低下頭看看我們的紅領巾,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還要努力,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從前輩手中接過那金光閃閃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永遠存在,讓它在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在譜寫出新的奇跡,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