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后感800字(通用11篇)
老人與海讀后感800字(通用11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后感800字(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讀后感1
初拿到這本書,《老人與海》,會是什么故事呢?難道是老人學航海,還是住在海邊的老人……唉!應該是老人與海之間的一些小事吧,想必不會太有趣,可當我翻開它時,卻被深深地震驚了。
一位平凡的老漁夫圣地亞哥,年近六旬,整整在海上八十四天未捕到魚,可當他再一次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獨自一人出海,卻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這條馬林魚,比船還長了兩英尺,它的力氣也大的驚人,你瞧,大馬林魚仗著自己的強大,根本沒把老人放在眼里,它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這時的我為老人捏了一把汗,心想,完了,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平凡的老人肯定是兇多吉少了,可接下來的一幕卻令我震撼了:老人沒有一點兒懼色,右手高高地舉起了鋼叉,在大馬林魚躍出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把它拴在了船頭。
我也為老人松了一口氣,心想老漁夫運氣還不錯,可是幸運卻沒有光顧老人,等待他的卻是更大的考驗。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已經皮開肉綻的老人展開了殊死搏斗,可要命的是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棍、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攻擊的武器進行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馬林魚的肉幾乎被吃光,這時的老人不光沒有氣餒,還幽默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
合上海明威的這本書,我心里劇烈地翻騰了起來,是啊!如果說老人那種面對強大的困難永不放棄令我佩服,可他在困境中的這種樂觀精神就更令我震撼了。想想生活中的我們,遇到一點兒困難首先想到的是退縮,是尋求幫助,有時作業中遇到一點兒難題,根本都不愿思考,就趕緊找資料,問父母,想想真慚愧,老人都有著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何況我們這些青少年呢?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道路中,一定會有許多困難與阻礙,但我們一定要像圣地亞哥老人一樣,即使面對的困難再強大,也要勇往直前,永不言棄,相信一定會帶給自己與人們不一樣的震撼。
老人與海讀后感2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整個故事敘述的就是關于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圣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眾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運的老漁民在近海一直無法捕到魚,于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決定勇敢地獨自一人去更遠的海域捕魚。歷經了常人無法容忍的千難萬險,老漁民不斷地挑戰自己身心的極限,終于捕獲了一條巨大的“登多索鯊”-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大的一條。
他這么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么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欲。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么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為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著對自然的愛任意開采,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為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為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雖然,最后人們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鯊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梢的后邊,魚赤露的脊骨像一條白線,還有帶著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但是,人們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這條魚的偉岸和捕魚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后說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這些不能被打敗的是勇氣,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貴。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來!“愛”是人類生存下去動力!
自從我讀《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老人與海讀后感3
今天讀了《老人與海》這篇小說,我深深地被老漁夫這一硬漢的精神所感動。主人公圣地亞哥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勇敢、頑強、有毅力的高大形象。
老漁夫獨自出海打漁,在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最終釣到一條馬林魚,在勝利歸途中,卻遭到一群大鯊魚地跟蹤襲擊。此時的老人,只能與這群可惡的家伙進行搏斗;這不僅僅是為了這條勝利品,更多的是為了保住老人自己的性命。最終,老人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敗了這群家伙;雖然老人那條馬林魚被大鯊魚吃得僅剩骨頭,但老人靠自己的力量卻保住了性命。
試想一下,如果老人沒有頑強的毅力與能耐,沒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許,不僅僅是那條馬林魚被吃掉,甚至有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不保。老人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和堅強。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老漁夫一樣品質的人,他們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
回想著以前,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人物。比如曾在一張報紙上看過這樣一則信息:賴東勝曾是一個被人嘲笑的小乞丐,他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向世人證明了乞丐也有成功的那一天。如今,年近50的他已經是一位有名的企業家,20xx年成了臺灣的風云人物。我不得不感慨:一切成功的背后,必有一顆堅強的心!
另一個是大家所熟悉的發明大王愛迪生,他一生發明了2000多件作品,而電燈是最有成就的,然而,在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歷經重重困難,做了幾千次實驗,最終才獲得成功。試想,如果當年愛迪生沒有一顆堅強的心,沒有頑強的意志,他能取得成功嗎?他還能成為大家熟悉的發明大王嗎?我們今天還能生活在這光明的夜晚嗎?
想著我的生活,平時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中也是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甚至放棄。現在我才明白,這多么不應該呀。如果我們能有老漁夫的精神,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也相信陽光就在我們眼前。
人生的舞臺是閃亮的,但也是有陰暗的時候,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坎坷的,崎嶇的,面對如此困難,我們應該無所畏懼,我們應該用堅強的勇氣和信心,用頑強的毅力去征服,使自己變得堅強起來,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有彩虹。
老人與海讀后感4
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于奮斗,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后,我覺得老人有著一顆堅韌不拔的心,有著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就算遇到許多困難,也不曾放棄。挫敗是人生的一段過程,雖然老人始終都沒有捕到魚,但他不會善罷甘休,就算被其他漁夫冷嘲熱諷,他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依然繼續捕魚。老人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許他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唯有拼過,努力過,才不會遺憾。
鄧爺爺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仰的人,就會對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如果沒有理想,萊特兄弟就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如果沒有理想,袁隆平就不可能培育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有了理想,我們才能清楚而理智地規劃未來。
記得20xx年寒假,我開始備戰第一次書法比賽,面對神情嚴肅的考官,沒有經驗的我很緊張。我不但在筆畫的粗細和力度上寫不好,而且有的字都寫錯了。最后,我沒有獲獎。這次的失利,在我的書法學習過程中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那段時間,我幾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靜靜地翻閱,細細地品讀書中老人為了理想而竭盡全力,堅持不懈的故事,一下子我感悟了很多。我若是也為自己的理想竭盡全力,想必也會成功吧!我默默地鼓勵著自己,每天我都靜下心來,拿著毛筆在書桌前練字,老人理想的力量激勵著我,終于,在今年的書法比賽中我獲得了少年組一等獎!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股勇氣,一股為理想而奮斗的勇氣,為了實現理想而竭盡全力的勇氣。盡管有時,烏云遮住了藍天,困難遮住了通往實現理想的道路,但是在一陣甘霖的揮灑后,清新依舊,白鴿掛著風鈴沒入遠空,葉更綠,天更藍,陽光在露珠上不斷閃爍。人類的理想不停,信仰不停。依稀間,昨天的理想也是我今天的導航。
老人與海讀后感5
《老人與海》是一部中篇小說,只有一百來頁,但是它卻震動世界文壇,成為了一本經典名著,它的作者美國人海明威也因此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場既驚險又傷感的旅程——當老漁夫桑地亞哥駕駛著小船離開岸邊出海打漁時,我在心中默默地為他加油,送去祝福,希望他不要像前面84天一樣一無所獲;當那條長長的釣線猛地往下一沉時,我感到一陣驚喜,心想這下老人可交上好運了;當老人為了征服那條大馬林魚而堅持了三天三夜時,我心中涼涼的,真想勸他放棄,因為以后機會有的是,干嘛非要苦苦地盯住這條魚不放呢!但是,老人對自己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當老人與大馬林魚搏斗,身上多處受傷時,我對他既同情又佩服,同情的是老人的體力漸漸不支了,佩服的是他那頑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輸的精神;當老人最終戰勝大馬林魚,將它綁在船沿時,我都忍不住要為老人鼓起掌來了,對于一個普通的老頭來說,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我隱約覺得還有更大的困難在等著老人。果然,當成群的鯊魚包圍老人的小船,瘋狂地撕咬大馬林魚時,我感到人類在自然和不測的命運面前是多么軟弱無力,老人三天三夜的努力就這樣灰飛煙滅了;當老人精疲力竭地帶著一副魚骨架回到海岸時,我有些哀傷地嘆了口氣,活著回來就好,不管怎么樣,老人證明了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尊敬——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合上書本,我在思索,老人到底算是一個失敗者還是成功者呢?如果按故事的結果來看,老人費盡周折,只帶回了一副魚的骨架,只能算是個失敗者。可是,從老人的行動來看,他和自然的勇敢搏斗,展示了人類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老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的精神讓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學習。
順便提一下,網上有一部根據《老人與海》編制的動畫短片,獲得過2000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畫面獨特,類似于油畫的風格,也很值得一看。
老人與海讀后感6
合上書已經很久了,《老人與海》中曲折連環的故事情節與老人圣地亞哥明知對方力量比自己強,還是要決心戰斗到底的精神已經深刻地記在我的心里。
古巴人圣地亞哥在八十四天里沒有捕到任何魚,以致于別的漁夫把他看做失敗者。但他不肯認輸,在第八十五天仍然下決心駕船駛向遠方去釣大魚。他獨自出海,終于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在海上與這條大魚搏斗了三天,終于將它殺死。但在返回途中卻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后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作者用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的主題。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最精彩的地方,是老人圣地亞哥與鯊魚搏斗的情節。
鯊魚聞到血腥味,紛紛前來襲擊大馬林魚,老人圣地亞哥用盡一切手段對鯊魚進行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打;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來打。即使魚肉都被咬去,也無法阻攔老人的斗志、老人的英勇意志,多么令人佩服啊!
明知力量敵不過大馬林魚,卻死死地抓住它不放;面對鯊魚的攻擊,能用各種工具進行反擊。老人這種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學習的。現代的我們都是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個個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是沉浸在父母的溺愛之中,遇到一點難題就退卻;遇到一點挫折就氣餒,這樣怎么練就報效祖國的本領呢?生活中,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磨難。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成功總在風雨后,只有經歷了挫折,才能體驗那成功的來之不易。只要你用一顆頑強的心去對待,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做到頑強拼搏,永不放棄。
《老人與海》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老人的精神讓我們永生難忘。為了美好的明天,我推薦這本書,大家一起讀,希望它成為青少年的勵志好幫手。
老人與海讀后感7
偉大二字意義非凡。閱讀《老人與海》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其大致含義,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偉大。
真正的偉大是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的。“你可以消滅一個人,可就是打不垮他。”的確,就像《老人與海》中的那位老人一樣,他經歷了許多困難,但是都一一挺了過來。他曾經為捕一條大魚花費了全部精力,好不容易成功捕獲了,可誰知卻被幾條鯊魚給瓜分了。但是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并沒有被打垮。
真正的偉大是敢于向命運做抗爭。就拿那位老人來說。他費盡心思才捕到那條大魚,他歡樂的想著人們看到后驚訝的表情,以及源源不斷的夸贊聲,最重要的是那位小男孩的父母一定會同意繼續讓小男孩與他一起出海捕魚。可是,命運與他開了一個玩笑,他想摧毀這條大魚,同時也摧毀老人的心理。大魚甜滋滋的血味將周圍的鯊魚引誘住了,它們從西面八方趕來,圍住了大魚,個個都想分一杯羹。可老人怎肯將這大魚拱手相讓,他要憑著一己之力去抵抗這些饑餓的像發了瘋似的掠食者的無情撕咬,他決不會屈服。在鯊魚一波接著一波的強大攻勢下,他自己也清楚大魚肯定所剩無幾了,但是他仍在竭盡全力地回擊著,即使大魚已經無法挽回,他也要讓它們付出沉痛的代價。最終,命運失敗了。它沒有打垮他。老人看似失敗了,但他在精神上是一位成功者。
真正的偉大不是偉人的專利,它同時又屬于我們身邊默默無聞,平凡的小人物。它可能屬于終日辛勞,只換一年豐收的農民伯伯;它可能屬于無私奉獻,只為學生成才成長的老師;它也可能屬于久不歸家,鎮守邊疆的士兵。他們都不是大人物,可都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偉大”。
真正的偉大也不是浮于表面,最重要的是實質。想要得到它,那得問問自己:是否擁有足夠的勇氣,是否擁有足夠的魄力,是否擁有足夠的承受力。最關鍵的就是,是否擁有一顆永不言敗,強大的內心。
真正的偉大就像幽深的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它離我們是那么遙遠,那么的觸手可及。但是我們只要意志堅強,敢于克服困難,敢于同命運抗爭,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將這顆明星抓在手心里。
老人與海讀后感8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文學巨匠海明威的文學巨著《老人與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這條格言陪著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伴著人類度過了無數艱難的時刻,毫不夸張的說,這句話一直是鼓舞著人們勇往直前的不懈動力。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夫圣地亞哥的故事。圣地亞哥和一位名叫馬洛林的小男孩成為了忘年之交,在歷經八十四天還沒有捕到魚之后,兩人毅然決然的相約出海。出海那天天氣很不錯,而蒼天也很眷顧他們,兩人很容易就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兩人原以為他們能就此返航龍龍,可不幸的是,他們捕獲的大魚引來了鯊魚的圍擊,兇狠龐大的鯊魚一直在猛烈進攻,似乎在逼迫著,威脅著圣地亞哥放棄這條大魚。不過圣地亞哥也不是一個懦夫,身處危險之中,面對巨大威脅,面臨死亡氣息,這位老漁夫一直在頑強抵抗著。盡管最后那條肥大鮮美的大魚被鯊魚啃食破壞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圣地亞哥也沒有放棄輕易放棄這條來之不易的大魚。
讀完這篇小說后,我的感觸頗深,尤其是那一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緊緊牽動著我的心,而圣地亞哥那臨危不懼,無謂抗爭,永不言敗,永不言棄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著我,感動著我,啟迪著我,教育著我,指導著我,鼓勵著我。
人類很偉大,很堅強,很有潛力,很有毅力;但是人類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敗,好容易妥協。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身處困境時,覺得害怕并不丟人,感覺恐懼也并不失常,但是我們一旦有了放棄的念頭,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協的行為,那就是膽小鬼的表現了,那樣只會讓人寒心,讓人小看,讓人唾棄,讓人遠離。
人生在世,還是需要一點傲氣,需要一些傲骨的,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做到自強自信,無懼無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棄,貪生怕死,畏手畏腳,膽小怕事,那就只會招致失敗,只會深陷深淵,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贖。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遇到鯊魚時,勇敢捍衛自己的馬林魚;但愿每個人都能在陷入困境時,大膽對抗黑暗的爪牙;也愿我們在人生征途中,能夠一直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奮斗著,堅持著!
老人與海讀后感9
書桌上有一本《老人與海》。還記得這是一位學長畢業離校后送給我的一堆書中的一本。不很厚,前半部分是譯文,后半部分是英語原文。作者是海明威,一位美國作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對海明威就略有所聞。第一次見這個名字是在這句話之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當時就想只要人還活著,那么就還有成功的希望。之后學過一些他的小說節選,如:《戰地鐘聲》、《永別了,武器》等。
這本《老人與海》不厚,而且里邊的文字也平實容易懂。看完整本書,頭腦中留下了老人、小男孩、被老人捕捉的那條大魚以及一群來搶食魚肉的鯊魚這幾個角色。老人孤獨一人,一生都在捕魚,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雖然如此,但是我覺得這個老人在這幾年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小男孩對他的理解、陪伴、信任給了這個老人許多的慰藉。而且小男孩對老人的照顧是很體貼的。所以,當老人獨自一人在暗淡的月光下、茫茫的大海中與鯊魚搏斗而且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他想到了小男孩。這個小男孩是他的一個牽掛,因為他覺得小男孩可以給他力量。他要是和小男孩配合起來的話,那肯定可以克服很多困難,可以捕到大魚。老人敬業(捕了一輩子魚)、樂觀(他可以和海鳥說話并且和它做朋友)、還喜歡自言自語,甚至擔心起那條被他捕獲的大魚來。當一些鯊魚接二連三地來搶食他捕到的這條魚時,老人決心與它共命運。奮斗一天一夜,老人身心疲憊,而且身體多處受傷,所幸,他勇敢地與鯊魚搏斗之后重新返回到了海港。而“一個人可以被毀滅而不能被打敗”就是老人在于鯊魚搏斗時說出來的。最后,小男孩又細心地照顧著老人。有三個地方很感動我:第一老人對那條被捕的老魚(不知道有多老)動了惻隱之心,這是一種對生命的一種新的深刻的感悟;第二是老人家的勇敢、無所畏懼,在鯊魚面能保持冷靜而不慌張;第三,就是老人與小男孩的深厚的友情(小男孩經常陪伴孤獨無依的老人左右,并悉心照顧老人,兩人成為了很難割舍的忘年之交)。
這本書值得一讀,這位偉大的作家也更值得我去了解。
老人與海讀后感10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寫的一篇中篇小說,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于在第85天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大馬林魚,并開始了長達3天3夜的搏斗,大魚才終于筋疲力盡浮上水面,被他殺死。在歸程中,老漁夫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后回港時,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老漁夫圣地亞哥給我感觸最深,他有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盡管他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收獲,可他還是天天擁有著希望與自信。在釣起大馬林魚的那幾天,那條頑固的魚拉著圣地亞哥游來游去,盡管老漁夫的左手一再抽筋,可他仍然使勁的拽住魚竿;盡管他的手被魚線劃出一道道血痕,但他還是永不言敗,繼續堅持著;盡管他辛苦釣起的魚被鯊魚吃了個一干二凈,他還是頑強地跟鯊魚們斗智斗勇。雖然老漁夫只帶回大馬林魚的骨架子,但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我十分敬佩圣地亞哥。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
在生活中,挫折是必不可少的歷練,這些小小的挫折不值一提。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像老漁夫圣地亞哥一樣,在困境中迎難而上,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因為我們做出過嘗試。而每一次失敗,對我們而言都是一次磨練。
老漁夫在與大馬林魚搏斗時,沒有退縮,還留有與大馬林魚拼搏的勇氣,和戰勝大馬林魚的希望。老漁夫就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敢于挑戰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老漁夫想:這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當我讀到這里時,我十分敬佩老漁夫,他沒有滿足于一些小魚,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遠處的更大更好的魚,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
合上這本《老人與海》,我不禁思緒萬千,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面對生活的勇氣;老漁夫圣地亞哥使我明白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老人與海讀后感11
讀完《老人與海》這本書,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個道理。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貧窮但堅強的漁夫桑地亞哥一次出海捕魚的故事。光這個內容就夠嚇我一跳,是為全篇60多面的文字都在寫這一件事,而且語言毫不啰嗦。仔細看,內容除了捕魚的動作、過程,漁夫的心里心理描寫占了很大一部分?光看一部分,會感覺這個漁夫像小孩一樣天真。
但他又很可憐。好不容易與大魚耗著把它釣上來了,歸旅途中又遭遇了鯊魚來襲,把魚肉幾乎全部咬走了。但多虧了漁夫的堅持。在鯊魚來襲時,漁夫不慌不忙地反擊,但漁夫太老了,前幾只鯊魚幾乎吃完了整條魚。本來最后一條鯊魚來時已沒有防守的必要。而且他也沒有什么尖銳的物品了。可他仍然不放棄,他用船槳擊打鯊魚,拼命保住魚。回家時只有了魚骨頭。但這證明了他捕捉了一條大魚,這就是勝利,這樣他就沒有被打敗,也算是應了他的那句話。
堅持是這個老人身上難能可貴的品質,若他沒有這個品質,他怎么能與一條大魚周旋好幾天呢?怎么能連續80多天沒捕到魚還來繼續出海呢?這是我學不來的品質。
說到堅持,我又想到一組極其諷刺的漫畫。兩個人分別在兩個礦道里挖鉆石。兩個人的前方都是一片鉆石,其中有一個人離鉆石還剩一步之遙,但是他放棄了,他白白失去了這個機會。而另一個人總是不斷地提醒自己,加油,再堅持一下就成功了。結果那個人成功的破開了最后一層土,收獲了寶石。
看來這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明白別人為什么啥事兒都能干成。因為別人懂得堅持啊!我每次做一件事總是做到一半,就覺得累堅持不下來。因此我每次做事都做不好。
古今中外那些名人不都是堅持才成功的嗎?愛迪生重復試了1000多種材料才發明出燈泡。馬克思為寫《資本論》花了40多年的時間。司馬遷含冤蒙垢數十年才寫出《史記》。聽了這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不堅持呢?既然做了一件事就應該堅持做好。
《老人與海》帶給我們的啟示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學習這些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