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數學案例研究》讀后感
《高中說數學案例研究》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數學案例研究》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書是正高教師鐘進均老師的名著,認識鐘老師是20xx年在深圳參加初等數學學會學術會議上,鐘老師跟我們分享了其著作《中學生數學寫作研究》,并介紹了高中“說數學”案例研究。當時這本書已出售了,所以當機立斷買了一本。雖然當時我對數學寫作那本書更感興趣,但是那時好像還沒有出售,加上自己的水平有限可能還用不上,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最近看鐘老師發他學生的寫作內容寫得很精彩,而且還是初一學生。因此這個假期又拾起了本書初讀了一下,由于案例都是高中的內容,本以為跟自己現在的教學關系不大,但是也從中收獲滿滿,畢竟教學是有共性的。本書涉及了很多教學理論知識,但我更喜歡讀教學案例。一個個的案例讀起來感覺正在聽課似的,里面描述的語言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很有活動現場的畫面感。
現在的數學課堂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教師滿堂灌了,讓學生“說”成了一種新趨勢。但是如何說和說什么卻是我們面對的挑戰。我很慶幸一畢業進來這所學校就是實行小組合作交流的課堂模式,而且在培養學生“說數學”這一塊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正如本書所說,“說數學”對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是“說數學”是數學交流的有效形式之一。我們現在提倡組織讓學生交流的數學活動,但是如何在課堂上落實交流呢?那么“說數學”就是其中一種好的辦法。“說數學”是學生自我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的過程。
二是“說數學”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語言運用能力。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學生準確靈活的掌握了數學語言,就等于掌握了進行數學思維、數學表達和交流的工具。我也常常對學生說,如果你能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別人能聽得懂,那么你的理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針對做錯的題目,我經常鼓勵他們能夠對同學或者父母說一遍這道題的解法。有時候,“說思路”比寫過程、做題更有效。
三是“說數學”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所謂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是指學生為了保證數學學習的高效和成功,而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將數學學習活動作為意識對象,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驗、調節和管理,從而實現學習目標的能力。——章建躍《中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
四是“說數學”開拓了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的渠道。鐘老師提出:在評價中,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和進步、特點和優點。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包括評價主體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內容多元化和目標多元化。通過鐘老師的教學案例分析,我更加欣賞他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特別是激勵性的評價。比如學生的“說”異見,不僅促進了生產性資源的形成,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五是“說數學”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說數學”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明確知識和默會知識的評價,克服了傳統教學多重視明確知識而少關注默會知識的不足,多角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特別是有些學生經過十分艱辛的解題歷程,但得到的結果是錯誤的,如果依然能得到老師的表揚,那么該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一定有所提高。我覺得數學學習,研究過程勝于結果。
鐘老師從教學論、學習心理、思維培養等角度對21個“說數學”案例展開了探究,得出了許多結論。從教學論角度看,“說數學”活動會出現許多生成性環節。學生能否“說”,如何“說”,“說”得怎么樣等都往往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因此教師需要科學處理這些生成性環節,從育人角度出發,靈活安排教學環節。從學習心理角度看,“說數學”給學生提供了實現自我需要的平臺,促進學生的智力參與,能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要求教師要合理把握學生說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順利、成功的說數學。從思維培養的角度看,“說數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等,畢竟語言和思維存在緊密聯系。從知識分類的角度看,“說數學”能促進學生將默會知識顯性化,啟發引導學生說數學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原知識情況。從教育評價的角度看,“說數學”拓展了教育評價的方式,教師及時的激勵性評價對說者十分重要,“說數學”是有助于達成數學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教學方式。
教師應創設機會給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說”,鼓勵學生大膽地、主動地“說”,引導學生學會“說”,盡量“說”得完美,在“說”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說”給予及時的激勵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