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游記有感范文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1
在我的成長路上,《西游記》始終陪伴著我,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動畫片,雖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過癮。當看到唐僧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時,不禁對唐僧的執著、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感悟頗深。但最受感動的還是唐僧對徒弟的諄諄教誨。如今再次細細品味這家喻戶曉的名著,不變的是故事情節,變的是我的感觸。
小時候看《西游記》總會有個疑問: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那為什么不直接帶著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經呢?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這只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就像這句歌詞所說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賴捷徑,成功的秘訣就是踏踏實實地沿著腳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艷陽還是陰云。
孫悟空求學七年才學到真本領。七年間,他只跟著師傅和師兄念著自己不喜歡的經文,但他從未說過放棄,因為他知道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給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們消耗的時間,而在于我們為獲得成功所受的磨練。一個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會在意自己為這個目標耗費了多少時光和精力,他們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為這個目標真的在拼搏。他們知道:接受的磨練越多,獲得的經驗也就越多,離成功的大門也就越近。
孫悟空神通廣大,卻被緊箍咒約束,被佛祖鎮壓。這就是所謂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為這些束縛,孫悟空才不會因為本領高強而胡作非為。生活中每個人也同樣,被法律和道德輿論約束著,整個世界也因這些約束才能夠有條不紊地發展。若世界上沒有任何規矩,對人們沒有任何約束,那么就意味著這個世界墜入了毀滅的深淵。所以,人們應當自覺遵守法律,遵守各項規定。
孫悟空保唐僧戰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的道理,給這本名著增添了光輝。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2
《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愛打抱不平的孫悟空 , 好吃懶惰的豬八戒,慈悲為懷的唐僧等等。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書中最具有特色的 —— 齊天大圣孫悟空,他敢作敢當,有勇有,又不失機靈,深受我的喜愛。
書中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智斗二郎神》等。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智斗二郎神》了,孫悟空用他那七十二變來迷惑二郎神,不料,二郎神就變成孫悟空所變東西的克星。孫悟空變成一只麻雀,躲到樹上,二郎神忙睜開神眼,看見孫悟空變成一只麻雀站在樹梢,便馬上變成一只老鷹,向麻雀撲去;孫悟空一見,忙抖抖翅膀,變成一只大鶿老,直沖天空,二郎神又變成一只大海鶴來咬孫悟空;悟空一見,變成一條魚,順流而下 ......
然后被如來壓在了五行山下,跟隨唐僧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筆下的那精彩打斗場面卻能讓我們身臨其境。
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真是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顆名珠啊!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3
我讀完《西紀行》后,知道了由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這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神仙、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往西天拜佛取經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歸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望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眼前打孫悟空的小講演,唐僧還在抱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由于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以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歸了花果山,后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往了,豬八戒寡不敵眾只好往花果山請巨匠兄歸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往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往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遇到難題豬八戒老是說"我們散伙吧!師兄您歸花果山當猴王,師弟您歸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往戰勝難題;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難題,終于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4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古典名著《西游記》,它是古代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主人公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西游記》這篇歷史大作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
《西游記》這篇歷史大作的主要內容是:描寫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辛,堅強不屈,百折不撓,歷盡磨難到西方取經的過程。在路上唐僧被妖魔活捉或引誘都不為所動;大徒弟孫悟空和兩個師弟則一起想方設法去打妖精、救師父;孫悟空被逐出師門兩次,但為了協助唐僧取得真經,最后又回到他身邊保護,最后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我從《西游記》這篇名著中,我懂得了:人只要堅強不屈,不被大小困難給嚇住,遇到磨難,要想想怎么把困難解決了,要把自己從困難里救出來,才能得到成功!
有一次,我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被一題難題給困住了,我想呀想,抓頭摸腦,但是怎么想也想不到,也想不到任何的解題方法,搞到心煩意亂。過了一會兒,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問媽媽!媽媽看完題后,就一步一步地教我應該怎么做,終于這道題在媽媽的教導下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她還教育我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發脾氣,而是應該心平氣靜地想辦法把自己從困難里救出來。
要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這就是我的《西游記》讀后感了。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5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于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于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6
《西游記》是我最愛看的書,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的作品,讀西游記有感作文。《西游記》講的是唐朝時期,有一個和尚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的艱難險阻。
唐僧有三個徒弟,分別是: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僧。我和大家一樣,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樂于助人,有著一雙火眼金睛。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鼓著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還背著個大耙子,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豬八戒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并且終于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小學五年級作文《讀西游記有感作文》。沙僧老實厚道,總是背著師徒四人的東西走在最后面。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克服缺點。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西游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勇于攀登!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7
成功之花,人們只能看到現在的明艷與成就,卻不知當初它們的付出,也不知它們背后的心血。他們的付出浸透了奮斗的汗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西游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讀了《西游記》這本名著,使我深受啟發。他讓我深深的知道:成功是一個多么仍人羨慕的字眼啊!想要成功,那一定得持之以恒。
《西游記》這個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河尚,他們四人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取得真經。孫悟空武藝超群,豬八戒能挺身而出,沙河尚忠孝兩全,他們三人齊頭并進,一起護送師傅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他們開始了這一段艱難而又艱辛的旅程。他們歷經了千辛萬苦,經過了無數的艱難,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嘗盡了酸甜苦辣,終于取得真經。這其中的苦與累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他們之所以能戰勝它們,是因為有一種堅強、勇敢、不服輸的精神在支持著他們。孫悟空為了保護唐僧可以放棄齊天大圣,豬八戒能放棄天蓬元帥,沙河尚可以放棄河神,這種精神更是難能可貴了。
故事中的唐僧永遠嘮嘮叨叨,吩咐徒兒做這做那,但自己卻很懦弱、迂腐,最大缺點是心腸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會因人妖不分而把孫悟空趕走。而且動不動就紛紛落淚,魂飛魄散,騎馬坐不穩翻個跟斗跌下馬鞍。但是他卻有堅強的意志,不為財色所迷惑,不為死亡而征服,在徒兒的幫助下最終取得真經。成功者身上所具備的那種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我想,有付出就一定有成就,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有付出就一定能收獲希望與美麗。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8
年輕的時候,總會有些沖動;懵懂兒時,難免不了叛逆……無論怎樣,總會有一個心靈上的“箍兒”約束沖動的青春。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也經歷過叛逆與成熟,他剛隨唐僧取經時,野性難馴,先是打死了六個強盜,可后來,在“緊箍兒”的約束和各種原因下,從沖動走上了成熟。
假設孫悟空沒有“緊箍兒”最后的結局會是怎么樣的?社會中,也有許多和為戴上“緊箍兒”的孫悟空一樣的人,但他們沒有“緊箍兒”的約束,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一個盜賊,在他兒時順手牽羊拿走了別人的一根針兒,他的母親不但不約束他,反而夸獎他,說家中正好缺針,他覺得很得,后來,他偷的東西越來越多:鉛筆、背心……最后竟然搶劫,被抓獲后,他說最恨的,便是他的母親,若當時母親能打他一下,罵他一下,那他便不會有現在的結果……
一樣的,若沒有“緊箍兒”的約束,孫悟空可能也會創下彌天大禍!青春期叛逆的我們,就像未戴上“緊箍兒”的孫行者,也一樣叛逆、沖動,而父母、親人的教育,便是最適合我們的“緊箍兒”一件普通的小事,便讓我明白了這一點:又一次寫作業,我邊寫邊玩手機,字寫得像“鬼畫符‘,速度慢,正確率低,媽媽回來后,見后火冒三丈,把那剛剛寫的作業撕了,手機拿走,厲聲讓我重寫,我不服氣的撇了撇嘴,她一見,更生氣了,坐在床邊,盯著我寫,若分心玩耍,就及時制止……之后也是如此。
現在想來,若沒有她的約束,或許第二天我就會被老師責備了,她幫我改掉了壞習慣。這“緊箍兒”約束住了我的毛病。我想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能寬松,要有獎有罰,不能放縱子女成為“野孩子”,沒有紀律,沒有約束,要讓嚴厲有效的教育成為“緊箍兒”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從青春叛逆走向成熟。
青春總會有些沖動、叛逆,可不管外界怎樣的約束,內心的“緊箍兒”才是最有效的,用意志約束自己的沖動,制止自己的叛逆,我們才會獲得更好的青春。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9
“突然,‘轟’的一響,一只猴子從石頭里蹦出來······”這已經是我第3次讀《西游記》了,雖然是讀的都是同一本書,擁有著同樣的人物和情節,但每次都能讀出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第一次讀《西游記》時,我才剛上一年級,那是所有角色品質我都牢牢地記在心里;孫悟空有勇有謀,唐三藏心地善良,豬八戒雖說好吃懶做,但是每到唐三藏落難時,總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沙和尚忠厚老實,如一頭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而所有的妖怪只能用奸詐狡猾,陰險貪婪來形容。
第二次讀《西游記》時我上三年級,那是我發現我們現代生活的善惡丑哪里都有。妖怪就是現實生活里的壞蛋,都會為了自己的私欲拉鉤結派,為了對自己有利的事干出令人出乎意料的事,不惜一切代價。而孫悟空,豬八戒他們就是現實生活中擁有正能量的人為了正義,讓大家生活在平安之中,也不惜一切代價。那是我想對世界上像“妖怪”的心靈一樣的人說:“同樣是不惜一切代價,你覺得是做好事好呢還是做壞事好呢?”
現在讀《西游記》,我發現,西游記就是中國的童話,但它沒有像西方童話《灰姑娘》的優美,《拇指姑娘》的夢幻,一點都不符合我對童話之前的評價標注但你很快就能發現,但《西游記》中有善有惡有美有丑每個故事都充滿著正義感,讓我們相信當有解決不了的事,讓我們相信只要有困難都會有人來幫助你只要不放棄。
童話之所以是童話,是應為它永遠都有美好的結局,《西游記》之所以是《西游記》,是應為它的故事永遠都正義的。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10
長大了點兒后再讀《西游記》,發現對唐僧厭惡至極,其實《西游記》也就那么一檔子事,主題不過兩個字——取經,之所以能洋洋灑灑寫了一百多回的神話小說,問題還是出在唐僧身上。你想,孫悟空是誰?齊天大圣!取經?一個跟頭的事!雖說唐僧的其他兩個徒弟沒有孫悟空厲害,可怎么算也是個日行千里的主兒,讀后感《讀西游記有感》。到大雷音寺取個經還不是三天兩天的功夫就OK了!可這唐僧就不讓徒弟們施展這騰云駕霧的本事,這還不說,再加上金禪子轉世的他令妖怪們垂涎三尺,還不分青紅皂白得念緊箍咒使忠心耿耿的孫悟空疼得滿地打滾,甚至趕回了老家,這又給本已崎嶇的路添上了不少色彩。假如沒有唐僧,這一路不知要多少麻煩,減了多少曲折,節約了多少金子似的時間。假如沒有唐僧,《西游記》單純得成了打打殺殺的故事。“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的,沒有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這“取經”的意義又在哪?這部魅力永恒的小說又何以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