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后感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沉思錄》讀后感

《沉思錄》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沉思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沉思錄》讀后感1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構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并非根據明智的判斷。一言以蔽之,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于,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不同于一般的哲學書籍,《沉思錄》就像是寫給一個親密的朋友,記錄的是內心對一生的反思,是交響樂前奏曲的形式,縈繞著自己的夢幻的心靈音樂。優秀的東西,從根本上說是潛藏在靈魂的影子里沉默無言的。一個陌生人必須有親切緩慢的信心,懂得怎樣等待,別人的心門才會向你打開,《沉思錄》正是交給自己一把如何打開這扇門的鑰匙。這里沒有故意賣弄,也沒有對權力或影響力的妄自尊大,有的只是一顆時刻自省的心靈,一個思考關于靈魂的事的頭腦。馬可·奧勒留的任何一個想法都是在關注他身外的世界,我們幾乎無法明白他是如何思考的。然而,他所做的事都是在密切地研究他自己,高度審視自己的缺點和識別自己的優秀品質。更重要的是,《沉思錄》解析了生命的本質以及馬可·奧勒留想要終身準守的道德規范,這是一本寫給他自己的如何好好活著的手冊。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治。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不過是基于道德而產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自己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加一樣,試著借助自己的創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心困境。終究如拔著自己的頭發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

  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人類自身的道德。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心欲望戰斗的一生,而戰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在現世中存活的蕓蕓眾生們,整日里為了蠅頭小利狗茍蠅營,為了金錢和物質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靈魂先于身體早衰是一件讓人羞愧的事。浮生若夢,一切的虛名甚至身后的名聲都將不復。不要以為你將活一千年,死亡時刻在窺視著你。當你活著的時候,當你的行動在你力量控制范圍之內的時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為之努力的東西。佛說涅磐,上帝說你可以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謂的靈魂,在人死之后變得輕靈超脫?“如果靈魂繼續存在,大氣怎么無窮地容納它們呢?大地又怎樣容納那些古往今來被埋葬的人的尸體呢?在此正像這些尸體在保持一段時間之后變化一樣,不論它們變成什么樣子,它們的分解都為別的尸體騰出了空間,那移入空氣中的靈魂也是如此,在繼續生存一段時間之后便被改變和分解了,通過融入宇宙的一種再生的智慧而獲得一種如火焰一樣的性質,以這種方式為到達那里的具肉的靈魂騰出地方。”這是馬可奧勒留對靈魂繼續存在的這種假設給出的回答。

  你能聽到那羽翼在云霄深處振動的聲音,它為你微微洞開一線光明,然后消逝,又蓋上了幽禁生命的地窖之門。人類短暫的生命,猶如劫后殘留的細小碎片,漂浮在千百萬殘片之間。閱讀《沉思錄》的過程,便是懷著對古羅馬帝國這位先哲的感恩,對自身靈魂的深厚眷戀,在這內心旅程的傾訴中,感受著生命的柔弱和意識的強大。

  靈魂的事,歸根結底不過是浮生一夢罷了。

《沉思錄》讀后感2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郁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天,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于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為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己作出告誡與提醒。因此,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于世俗。我認為,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是與自己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可以通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為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為,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么請你注意,使你心情煩亂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將它打發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我認為,“不善”的并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責任。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美好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可以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責任,并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為擔負責任而服務。所謂“大隱隱于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造

  奧勒留在后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里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知道的,奧勒留并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去履行一個人所負有的責任,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于此世間而應該負有的責任嗎?”奧勒留對于使命,對于責任,是積極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責任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造,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為人類創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為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己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于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己的使命,并為之努力;要抱有創造的心態,不斷審視自己,完善人格,加強責任,讓生命脫離庸碌無為。

《沉思錄》讀后感3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獲的越多,并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瑯瑯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里,始終貫穿著了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著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讀后感4

  反反復復的徘徊中,我又拿起了那本書,那本封塵已久的書。

  叔本華曾經說過,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是他自己。我覺得,人只有在沉思的時候才是他自己。年輕的時候,我們沉思很多東西,我們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思考自然與社會,思考時空與死亡。我們有數不清的思考與想法,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期待。

  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思考的更多的是自己和身邊的人。我們的世界觀和眼界在變大,我們思考的范圍卻在變小。不得不說,沉思有一種力量,每個人都曾為它著迷過。所以我拿起了那本曾經因為而浮躁擯棄在角落的書。

  《沉思錄》是斯多葛派的著名“帝王哲學家”馬可·奧勒留的著作。也是斯多葛派的代表著作。《沉思錄》是馬克·奧勒留寫給自己的書,但與其說是他寫給自己的,不如說是我們寫給自己的書,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也在沉思自己的沉思。

  有的哲學家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有的哲學家說,人思考的時候他就是上帝;又有的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人的確需要思考,可我們思考的來源在哪兒,我們從已知的經驗和知識中汲取營養,來思考未知的東西或世界。奧勒留在第一卷第二章中說,他從他父親哪里學到了很多,他學到了很多優秀品質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可我覺得他在沉思中寫下了諸多優秀的品質有些感覺不真實,并不是我不信真的有那么完美的人,或者是他對父親有美化的嫌疑。我覺得他在沉思中寫的有一部分是自己,或者說是理想中的自己,他希望自己有這些品質,他覺得是在父親身上學到的。

  我們寫別人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帶有自己的影子。

  斯多葛學派提倡遵從自然與理性,有一點道家崇“道”和清凈無為的感覺。在《沉思錄》中也有這方面的體現,作者在書中相信命運(天命),覺得很多事情是命運的安排,這點在書的開頭和結尾體現地尤為突出。這也與奧勒留的本人經歷有關,他以堅定的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地治理國家,可依舊挽救不了古羅瑪帝國的頹廢,這位擁有智慧和性的“帝王哲學家”不可避免的帶有一點抑郁的特征,有人說,哲學家都是抑郁的,這句話其實也有一定道理,很多優秀的哲學家在思考宇宙,思考人類的時候懂得許多可能別人一生都無法懂得的道理,但他們卻無法具體的指導或改變自己的生活。

  即使懂得了所有的大道理,也依舊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但《沉思錄》帶給的不僅僅是這些,更多的是回憶與感嘆。

  在高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放學的路上,或是在午夜的街頭,或是在下著雨的玻璃窗前,我停不住地沉思,我思考,我焦慮,我抑郁,我思考一切,我幾乎無時不刻地在思考,吃飯的思考,走路的時候思考,睡覺的時候也在思考,甚至在夢中我覺得我還在思考,我思考著宇宙,我思考著人類社會,我思考著人生,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是上帝,我也曾經覺得我就是上帝,這個世界都是假的,我也是假的,只有我的意識是真的。當然,我知道這是主觀唯心主義。可能在那一段時間里我有點問題,我也可能抑郁了,也可能到了青春期,但我真的想了很多自己不敢想的事,一些深刻的只有哲學家會思考的問題,有靈光一現,也有推理探究,在那段時間,我覺得我是自己。

  可不知什么時候,我們思考地越來越少,我們習慣地接收來自世界的各種信息,不加推理和思考。有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學的的東西不一定是越多越好。我們學的越多,我們思考的越少,因為你會發現,好多好多曾經你思考的問題,別人都思考過并給出了“標準”答案,你會發現自己思考的東西好傻,好幼稚。你會發現,自己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自己不過也是個凡人。你再怎么思考,也跳不出別人的框架。漸漸的,你只需要學就夠了,學哪些一輩子也學不完的東西。每個人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需要思考的東西越來越少。

  我覺得,人的世界觀就是一個不斷擴大,又逐漸縮小的過程。

  很多年后,當我們習慣了被動接受各種知識灌輸進腦子,習慣了被動接受手機,電視,電腦帶給我們的各種思想,習慣了接受那個平凡的自己。你會不會發現,曾經那段無知無畏,對這個世界充滿各種幻想,天天思考一些哲學大道理的自己是多么的快樂,因為那才是真實的自己啊。

  人只有在沉思的時候,他才是他自己。

《沉思錄》讀后感5

  一個人應當總是把這兩條規則作為座右銘: 一是僅僅做那支配的和立法的理性能力所建議的有關對待人們利益的事情;另一是如果身邊有什么人使你正確和使你擺脫意見,那就改變你的意見。

  ——《沉思錄》

  剛剛和朋友聊完QQ,在放松眼睛的同時,網絡瀏覽器又打開了,看著一個個超鏈接詞條,不由得感嘆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鼠標一按間,資源便鋪天蓋地。然而,右手握著鼠標,左手卻不知道該什么來填充其極度的空虛了……。是啊,任重而道遠,真的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了,為了明天。

  《沉思錄》,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溫總理說:“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每個人都有需要讀她的時候。

  本書是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所作。。其中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奧勒留是一個比他的帝國還有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并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史上乃至世界上最為感人的偉大著作之一。《一生的讀書計劃》的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費迪曼這樣評價此書:“《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郁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

  姍姍道來,思緒爬滿了心頭,《沉思錄》值得我們沉思的,除了優美典雅的文字之外,更多的是如何讓心靈得到慰藉。以個人的知識水平和見識,有以下幾點體會最深刻了,希望能和各位分享:

  良好的品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生值得追求的實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迷糊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分辨不清什么是自己真正最需要的和想要的。金錢、情欲、美食、職位、穿著、器重感等等的誘惑,讓我們沒有辦法靜心,以至于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有序和安逸。當我們在已故之年回憶自己的青春和美好年華的時候都是后悔當初的選擇和判斷,但已晚矣。只有良好的品質將永垂不朽。

  唯一能掌控的只有現在。人是一種最易多愁善感的動物,總會感嘆昨天的易逝和明天的迷茫,在這種感嘆和擔心中,忘卻了今天的美好和來之不易,以至于連今天也沒有好好的利用和把握。其實,每個人的腳步都是摸索前行,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昨天已經過去,它不會再讓我們歡呼或煩惱,只有今天,還在我們手中,我們能夠掌握它、支配它。俗話說得好:“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我們要善于活在今天,我們的未來將會是無限光明的。

  幸福感來源于最原始的本性。我們每天都在為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愛情、幸福的家庭等等所有一切我們認為是能夠讓我們有幸福感的事情而苦苦勞作著,但是當我們得到這些我們原本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發現,原先所想象的那種感覺現在完全沒有了,有的是更加沉重的責任和憂郁的心情。其實,幸福感并不與你的得失有關,它僅僅來源于你的心情是否對現在感到值得珍惜和相信擁有。讓我們最原始的本性得到放松和舒展,幸福感便灑滿你的全身。

  失敗比成功更值得我們去珍惜。有句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錯,人非圣賢,我們不可能也沒有辦法讓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確的或完美的,更不可能掌握成功與失敗的天平,失敗了不可怕,只要我們用心去面對一切,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失敗會變成比成功更為有價值的財富。我們要珍惜每一次失敗的感覺和滋味,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說著說著,就感覺多了,就此打住。談到的只是一牛之一毛。如此經典,不是由人來讀懂的,唯有靈魂才可以讓其閃爍更加明朗、更加燦爛的光芒。正如譯者何懷宏所說:“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你也需要去讀一讀!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網站轉讓 鮮花 社區團購 石家莊論壇 書包網 電地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littlesulaa小苏拉|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搞黄网站免费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毛片永久新网址首页|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超级色的网站观看在线|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猫咪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产99在线a视频| 麻豆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888午夜不卡理论久久|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 freesexvideo性欧美医生护士| 岛国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无料エロ同人志エロ漫汉化|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欧美午夜性春猛交|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blacked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大全|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出包王女第四季op|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出轨的女人2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快点|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