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合集15篇
流浪地球觀后感合集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流浪地球觀后感1
寒假期間,我欣賞了一部著名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太陽正在逐漸膨脹,這將對太陽系的行星造成很大的傷害。人們為了擺脫災難。一項先進的逃生計劃已經開發出來,該計劃使用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從太陽系轉移出去。為此,人們還建造了地下城市。這樣人們才能暫時脫離危險。但由于木星引力過大,行動受阻。主角劉啟和韓朵朵,救援隊和正在太空偵察的宇航員劉培強開始實施一系列拯救地球的計劃。
劉對未來的科學預測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場景觸動了人們的心靈,讓我身臨其境。電影里我最佩服的角色是宇航員劉培強。作為一名資深航天工作者,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事業,在外層空間度過了十多年。他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當地球面臨巨大危機時,他仍然沒有忘記他的兒子。
球上有那么多難民,當他發現木星被點燃但沒有足夠的燃料時,他寧愿炸毀他控制的空間站,犧牲自己的生命。然而結局卻是幸福的。他的生活帶來的是整個地球的美好和人民的幸福。劉培強用平凡的父愛表現出來的英雄精神,超人無私的胸懷,值得我們贊美。
救援隊不斷遭受著各種各樣的磨難:親人去世的痛苦,看著祖國滅亡的悲傷,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但是一種神秘的力量促使他們尋找生存的可能性,那就是希望。希望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它可以指引我們找到成功的道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不能退縮。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堅信希望,努力實現希望,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越來越遠。
沒有人能確定未來的生活。劉的書和這部電影已經為我們賺了一筆。在科學上,我們應該繼續探索和尋找奧秘。
流浪地球觀后感2
今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將中國科幻電影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和爸爸當然不會錯過看電影的機會。我們一回到杭州就一頭扎進了電影院。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將迅速老化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為了拯救地球,全人類真正團結起來,在聯合國空間站的指揮下,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數萬個行星推進器,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場面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特別是在地球無法擺脫木星巨大引力的情況下,其他國家救援隊已經放棄自救,中國CN171-11救援隊的4名成員已經竭盡全力推動巨大的點火撞針重啟行星發動機,利用噴射火焰點燃木星表面的氫氣,利用氫氣的爆炸沖擊波將地球推出太陽系軌道;但是因為撞針太大,他們已經耗盡了防護服的力量,無法成功。這時,女主角韓朵朵通過大眾傳播渠道向全世界呼喊:親愛的叔叔阿姨們,我現在很害怕,我害怕失去對.的一切,現在我明白了什么是希望。希望在我們這個時代和DIA一樣珍貴!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就是這句話,讓大家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氣,回到了救援點,成功啟動了行星推進器。
希望是燈塔,照亮人生的方向;希望是一股清泉,喚醒心中奮斗的力量;希望是春風,播下成功的種子;希望是我們心中永無止境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坎坷,但只要心中有希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都要勇敢的去爭取,去爭取,永遠保持目標,不要忘記自己的主動心態,樂觀的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成功!
雖然經過地球人的種種努力,行星推進器的火焰沒能引爆木星,但最終,主人公的父親駕駛一艘載有30萬噸燃料的宇宙飛船,引爆了木星,犧牲了自己,拯救了世界。是我們中國人做到了這一點,體現了我們不屈不撓、永不放棄、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的無畏精神。
流浪地球觀后感3
作為一個重度的電影愛好者,科幻電影一直是我的最愛。偏偏中國的科幻電影一直沒有啥存在感,以至于在觀看《流浪地球》之前,我都無法充分說服自己——即便這是一部由劉慈欣作品改編而來的電影。觀看《流浪地球》的過程,其實也并未有什么特別的感覺。
但我也突然意識到,沒有特別的感覺,恰恰才是《流浪地球》最特別的地方:在經過好萊塢科幻大片絢麗的特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無數次狂轟濫炸后,中國觀眾面對任何一部稍微有些失格的科幻電影作品,可能脫口而出的是“爛”“假”“俗””這樣簡單的評價。但《流浪地球》,卻讓最容易暴躁的中國電影觀眾們,在面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這么一個相對新鮮事物的時候,難得地安靜了下來。
在記者所在的觀影場次中,大多數人都像記者一樣,安安靜靜地看完了整部電影。影片結尾處,還有不少觀眾掏出紙巾,偷偷擦拭眼淚。也許對于中國觀眾來說,他們早已習慣,超級英雄的面具摘下后是一張洋人臉,拯救地球的人物全長著金發碧眼。好萊塢科幻大片長期不斷的入侵,讓中國觀眾有一種先天的不信服,認為只有好萊塢才能做出這種東西。《流浪地球》能夠獲得中國觀眾的認同,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日漸完整的體現,也是中國國家強大的印證——只有國家強大了,中國人拯救世界才更具信服力,搭配上這么一個屬于中國文化背景的科幻故事,才能讓日漸挑剔的中國觀眾去信服。趕長路,總得看得遠些,多點夸父追日的浪漫,就能多點愚公移山的可能。
都說20xx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科幻電影工作者面對的將是荒蕪一片、百廢待興的局面。
今天《流浪地球》已經出發,而它的決心和勇氣,贏得的將不僅僅是尊重而已。
流浪地球觀后感4
今年的春節檔上映了很多電影,我卻只在意一部被導演稱為“小破球”的電影,這就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對這部電影的解讀有很多,有環境和氣候的保護,也有人工智能的反思。可是我卻更多的注意到這是中華文化價值觀的輸出。
這不同于好萊塢的傳統災難片。這部片子我認為最大意義是好萊塢告訴大家拯救靠某個英雄團隊或者英雄個人。但現在我們告訴別人:不是的,我們民族經歷過的艱難困苦告訴我們,拯救我們的最佳方案,永遠是所有人都參與拯救自己,進行“飽和式救援”——100萬、200萬甚至一半人犧牲了,但只要有35億人能夠活下來,就代表著希望。這就是所表達的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我們不應該被動的接受好萊塢文化和價值觀。很早就有先賢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某一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就好像這部片子,劉啟是點燃木星拯救人類的關鍵嗎?不是;劉培強是點燃木星的關鍵嗎?是,但是同樣可以被替代,也會有人去替代。在流浪地球里,沒有劉啟的團隊,蘇拉威西照樣點燃;沒有劉培強,照樣有馬卡洛夫、或者空間站的其他蘇醒者執行點燃木星計劃。
這是中國人從自身民族和歷史中得到的感悟與思考——08年雪災也好,汶川地震也好,對災難的救援,是靠著一個或者幾個英雄嗎?不是,是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攻堅科研,是無數解放軍的“飽和式救援”,是全國人民的的眾志成城,他們才是英雄和關鍵,他們才是中國民族的“主角”,在他們面前,總理都自發讓出通道。今天中國越來越強大,也在國際上占據的更多的話語權。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浪地球》出現,那時中國將會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
流浪地球觀后感5
昨晚,媽媽帶我到電影院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地球本來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顆小行星,可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將會吞噬地球,同時地球表面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八十幾度,宛若整個南極。人類只能住在地表層負一百多層電梯的地球里面,人類決定將整個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為此人類在全球制造了1萬多臺很大的推進器和轉向機,幫助地球改變轉向,用時2500年,到達宇宙里的新家園。
他們在前進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著地球的大氣層,而且強大的引力會將地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將地球瓦解掉。人類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讓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發布通知讓各國救援先鋒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著地球滅亡時刻的到來。
中國救援隊在最絕望的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因為木星上有很多氫氣,點火發射火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氫氣,讓火力沖爆力推開地球不讓地球撞擊木星。為此其中幾位隊友,在執行這個任務中喪命,還有幾位身受重傷,歷盡千辛萬苦,可惜已發射的火力離木星還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絲希望破滅的時候,一位中國的宇宙飛行員決定點燃宇宙飛船,然后自己帶著飛船上的燃料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可是國際政府因為那個飛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類的文明種子,讓他放棄地球。這位飛行員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億人類還是獨自將飛船飛到了木星上,引爆氫氣黑洞并且光榮犧牲了,他的犧牲換來了地球的獲救。
看完這個電影,我覺得人類真的很團結一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家都挺身而出。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流浪地球觀后感6
“CN171—11小隊聽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于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著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園!”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那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著現在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主要講了未來的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于是地球上的人們傾其所有,制造了推進機想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整個影片貫穿了,“團結”和“希望”,其實最催我流淚的是當聽了韓朵朵的播報后,很多救援小隊都將車調頭去幫助他們的震撼一幕。我流淚了,當地球公民真正團結起來,當大家真的齊心協力去保護地球,當大家真的意識到希望是有多么重要,當大家真的愿意為了最后的一絲希望而豁出去時,地球,便真的活了!
電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溫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當韓子昂開車走過上海市,指著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說這兒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又流出來了。是啊,多年以后的地球,已經荒唐到辨不出原來的模樣,就算辨出來了,卻也只能是重溫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樂樂地拎著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流浪地球,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人類原先的家已經回不去了,精神已經沒有寄托了呢?人一向把家這個詞看得很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著地球這個家園流浪,真希望以后的以后,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團結,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犧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觀后感7
在這個讓我們可以緩解自我的寒假里,電影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
在這一部部電影中,我最欣賞《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讓我倍感交集,有感動、有震撼、有敬佩,有......它讓我感到了希望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讓整個地球的命運為之改變。
這一部電影講訴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被一片冰雪覆蓋了,但人們采取了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創造了地下城,航天飛船和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地球發動機,一對兄妹做了二張仿照出入牌,經過一層層考驗,坐電梯來到了地面,二人開了一輛大型的運輸車,犯罪進入了監獄,他們的爺爺為救出兄妹,也不慎入監獄,哥哥在監獄中讓大部分地球發動機毀壞,地下城馬上支援,兄妹和一個救援團去救援,兄妹的爺爺為了火石,英勇犧牲,正當他們小隊的隊員一個個倒下時,哥哥發出求救信號時,沒人理睬,妹妹第二次發出求救信號時,大家都感動了,在妹妹求救完畢后,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救援小隊發現地球發動機燃料的還不夠引爆即將與地球相撞的木星,兄妹的宇航員爸爸不顧一切,用飛船上的燃料引爆了木星。
當我看到兄妹的父親和孩子說完最后一句話,犧牲自己,引爆木星。兄妹只能在地上,看著爸爸和飛船一起爆炸。頓時,觀看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我的眼睛濕潤了,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落了下來。在妹妹求救完畢后,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一輛輛運輸車、裝甲車不謀而合的向地球發動機出發,這個場面讓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組織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終于改變了整一個世界,整一個地球,整整三點五億人民群眾得救了,支撐著人們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這一部電影讓我感動至極,又震撼不已,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棄,只要你有著希望,并不斷地向著那一個方向前進,你就可以成功。
流浪地球觀后感8
“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這句經典的交通安全提示語多次出現在《流浪地球》這部科幻災難電影中。讓我們在被電影劇情感動和為人類拯救地球而加油的時候,給我們帶來了一點點的詼諧幽默和心里安慰。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是根據“中國科幻小說之父”劉慈欣大神的中篇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為地球提供適宜人類生活環境的太陽在若干年后急速膨脹,地球危在旦夕,人類即將滅絕,人類前所未有的通力合作,在地球的一側建造了上萬座巨型推進器,并在每個推進器下方深深的地下建造了供人類生活的巨大的城市。人類利用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過程中,遇到了木星引力,即將毀滅時,人類為拯救自己做出最后努力并獲得生機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從始至終都在講述只要團結才能自救,深刻的詮釋了人類團結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人類拯救自己是一個巨大而又漫長的過程,要想讓地球到達“新家園”,人們需要建造一萬多座巨型推進器和一座“領航員”超級空間站;在遇到推進器關閉的時候,幾萬個救援隊同時出動任務重啟推進器;空間站和地球上的人通力合作并作出巨大犧牲斥離木星;最后人們還要經歷漫長的2500年才能結束“流浪地球”計劃,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就算是三十年一代人,那也得需要80多代人才能完成這次任務。
這些數據都是多么令人難以置信啊!但是如果地球真的遇到類似劫難的時候,沒準我們真得啟動——“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9
春節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你看了嗎?這是一部科幻影片,主要講了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它的熱量會慢慢侵蝕我們生活的地球,這樣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和毀滅。人類為了自救,為了逃離太陽系,建造了一百座行星推進器和七十一座行星轉向器,而且還建造了一座宇航員空間站幫助地球前進。還在每一座行星推進器下面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市。
十七年過去了,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地球飛到了木星附近,被木星強大的吸引力吸住了,很多行星推進器因為受到木星吸引力而關閉。要是關閉行星推進器,地球就會更快與木星相撞,在這關鍵的時刻,全球救援隊出動救援和維修。由于救援維修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在地球將要被毀滅的時候,一位宇航員的兒子劉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噴到七千億公里高,就可以與木星吸收地球的大氣發生點火,把地球的方向改變。可是,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只能噴到五千億公里高,這該怎么辦?劉啟的爸爸——宇航員空間站的一位宇航員想到了一個辦法,宇航員空間站有三十萬噸燃料,只要把太空站燃燒就可以把兩千億公里給補上。偉大的宇航員為了拯救全球人的生命,開著空間站飛進了火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后成功的救下了所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們國家未來在太空領域的發展讓人自豪。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強大,我們每一個人才會強大。通過觀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美麗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都有責任愛護它、保護它。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像這些宇航員一樣保衛我們的地球家園。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這一句話可能可以算得上是新年最熱門的一句話了。這句話是來自現在很熱門的電影《流浪地球》,我從合肥一回來就迫不及待地去電影院觀看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地球快要被太陽吞噬了,人類齊心協力,計劃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攜帶地球去宇宙探尋下一個合適的恒星。但,在大家地球沖出太陽系的路程中,又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快要撞上了木星,這個時候電影里的救援小分隊結合我們的常識想出了一個拯救人類的方法:把木星點燃,讓木星爆炸的氣波把地球推開。最后在多方一同努力下終于成功了。
在這部電影里,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主角的爸爸劉培強,他是主角劉啟的父親。他有一種勇于捐軀,舍己為人的精神,在地球的行星發動機因為距離問題沒辦法把木星點燃時,他主動駕駛空間站飛向木星,把木星點燃了,而他一個人也犧牲了。他犧牲了自己,換取了地球的期望。這部電影還有太多讓我震驚的地方,電影開始的時候說人類也不知曉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的,或許是一次水災,一次大干旱從而大家的地球變的不合適人類居住了,其達成在因為環境污染,地球變暖,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都是在暗示地球大家人類唯一的家園已經創傷累累了,大家更要從自己做起注意環保,延緩和改變地球創傷。這雖是科幻片,與現實卻是息息有關。我還在影片里感觸最多的是愛,在沒期望點燃木星的時候,全球廣播讓大伙都回家,最后的時間和家人團聚,那些掉頭回去參與救援的,也是本著對家人,對家園,對地球的大愛。最后也是劉培強犧牲自己,用他的大愛拯救了地球,用愛,找回期望,大家才能擁抱地球的溫暖!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一顆硬科幻的種子,終于拋在了中國電影這塊土地上,拋在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土地上。它發芽了,長得很綠,很壯。這是一部希望與絕望交織的電影,這兩個元素也是其中最感人的地方。
當人們發現太陽即將爆炸時,是什么促使他們團結一致?是希望。當發動機因為木星引力的增強而失效時,絕望,使人們放棄了地球及上面的人們。但又是希望使王磊等人將“火石”毫不猶豫地送往杭州;而當他們發現杭州地下城沒了時,王磊放棄了,是因為絕望。劉啟卻執意要趕往發動機控制中心,因為他相信地球不會就這樣毀掉,它一定還有希望!最后終于找到了脫離木星引力的方法,卻沒有一個人肯幫助他們,他們寧可坐以待斃,寧可自殺,也不想幫助劉啟,這又是為什么?是絕望又一次占據了人們的心。但是劉啟的救援隊,空間站的劉培強,他們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充滿了希望!犧牲小我算得了什么?他們犧牲了一個又一個人,點燃了空間站,一次又一次呼叫救援隊……
終于,希望的曙光普照了人們,他們又一次集合起來!
最后,成功了!地球成功了!希望成功了!……
人生只通往一條路,那條路是困難;困難也只通往一條路,那條路是絕望。但是,絕望路上有許許多多希望的小星星,撒滿大地。你是選擇將他們撿起,還是繼續向前走呢?拾起它們,你就會通向成功,別忘了,你的身后有無數人在看著你。有希望,就有成功的可能。就像電影里所說的:“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無論最終的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去看看吧,讓這顆種子,茁壯成長。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2057年,太陽迅速膨脹,即將毀滅地球,迫使地球還有36小時撞向木星,一群人追隨希望,踏上了拯救地球的路。
這是由劉慈欣寫的一部科幻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影片,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主人公韓朵朵,在最后危急關頭,她仍然不放棄希望,對全球說了這樣一番話:“大家好!我是韓朵朵,是一名初中的學生,現在情況危急,我很害怕,甚至全身在顫抖,但我們不會放棄希望。前些日子,老師問我們,什么是希望?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現在我們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但我所在的救援隊有了新的策略,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我們不能放棄這一絲一毫的希望,我們需要支援,一起拯救人類吧!”
另一個令我感動的角色是韓朵朵的爺爺韓子昂。在韓朵朵還是個嬰兒時,發生水災,韓子昂從水中找到了她,把她帶回家撫養大。他們之間如同父女一般親密。當災難來臨時,地球表面溫度達到零下80度,使得人們必須戴上頭盔才能生存。韓子昂在救援隊中不幸遇難,跌下高樓,頭盔里只剩下1%的氧氣了,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拿起呼叫器說:“朵朵,不要放棄希望,活下去。”說完便拿下了頭盔,臉瞬間凍結,任憑韓朵朵怎么哭叫,他是聽不見的了。
影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場面,但始終沒有人退縮,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退縮,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死亡。但如果你繼續前行,永不言棄,便還有一些生的希望。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我們心中還有希望,加把勁,實現它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什么是希望?
是一種信念?還是人在絕望之中自欺欺人的一種表現?我不明白,但直到看完《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才徹底明白什么是希望!
電影講述的是在幾千年以后,太陽發生急速衰老膨脹,即將燒毀地球。為了拯救地球,人們將地球表面裝上萬座發動機,讓它離開太陽系。人類并沒有逃離地球而是選擇帶著生存許久的家園、帶著地球去流浪。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電影主角劉培強為了保護地球,放棄了給妻子治療絕癥的機會,踏上了太空空間站工作之旅。十七年后,劉培強終于回地球和家人團聚了,可更大的危險來臨了,木星即將于地球相撞。在危難來臨之際,機器人莫斯為了任務,實行火種計劃,放棄地球,放棄活生生的35億人!系統的決定正確嗎?正確,但人類不需要這樣的“正確”!所以,任務系統被劉培強銷毀前,說了一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望。”是啊!因為人類是有情感的,他們無法眼睜睜看著35億人類同胞生命犧牲!哪怕希望很渺茫,他們也絕不放棄這僅有的一絲希望!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就是在危機關頭,劉培強帶著空間站30萬噸燃料沖向燃燒動力艙,身后是多年未見的親人,前方是卻是萬丈深淵!而他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的沖向死亡!那一刻,我熱淚盈眶,深深地被他那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犧牲自己,換取35億人的生存,這是多么偉大啊!
這一刻,我也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希望!希望是絕境中所寄托的對象;希望是黑暗中的唯一的一絲光亮;希望是海上的燈塔,為迷路的人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希望是對未來的憧憬,也只有有了希望才是也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希望是這個時代象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依然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今天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電影中令人震撼的場景和催人淚下的劇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部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即將毀滅,地球逐漸變得極寒,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得不進入地球的內部生活。就算這樣,地球還是擺脫不了毀滅的厄運。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園,科學家們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裝了總共一萬座“行星推動器”,它們產生的動力能夠推動地球逐漸逃離太陽系,去尋找一個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系。而正當地球緩慢而平穩地離開時,木星卻要在很短的時間里以極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主人公“劉啟”和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所有行星推動器的能量轉換成熱能,再將熱能輸送到木星上,點燃木星表面的氫氣,推使地球反彈出去。可是,他們卻預算錯了。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劉啟的爸爸駕駛自己的飛行器點燃了剩余的燃點,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卻犧牲了。
看完了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里面的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給逗笑了,同時,也被電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給感動的哭了。就是在那樣一個高科技的時代,人類在浩大的宇宙中還是顯得那么無能為力與渺小。而在災難面前,我們中國人卻沒有害怕,大家團結一心,發揮聰明才智,攜手共渡難關。每一個人的加入,就像江河匯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大氣又溫情。我想,不管是大人,還是像我這樣的小孩,看了這部電影后都會被它深深地感動。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前幾天我看了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被稱為國產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所以票房非常高。
由于太陽內核的急劇膨脹,很快太陽將演變成紅巨星,吞沒地球。于是人類決定傾盡所有能源,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幫助地球脫離太陽系。這,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但是,在地球接近木星時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即將與木星碰撞。同時,由于達到了洛希極限,地球接近一半的行星發動機停止運作,人類危在旦夕。雖然派出了所有救援隊前去支援,可仍然不能逃離與木星相撞的命運。而此時劉啟與妹妹韓朵朵所參加的N171-11救援隊卻想出了新的辦法由于木星90%都是氫氣,所以可以點燃木星,借助木星爆炸的沖擊使地球脫離太陽系。他們決定利用行星發動機來完成。但是,他們發現行星發動機的光波無法到達木星,也就引爆不了。但此時,劉啟的父親劉培強,一個航天員,因為執行任務,使得劉啟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導致父子關系疏遠。得知了這個計劃,所以自己駕駛空間站,引爆了木星。也正如大家所預料的,木星引爆的沖擊波使地球脫離了太陽系,地球又活過來了。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西方的神話中,神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有什么妖魔,只有神或半神才能打敗他們;但是在東方神話中,體現的卻是人勝天,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些體現的都是人勝天。流浪地球也是這樣。當天注定地球要被毀滅的命運時,劉啟他們卻一定要戰勝天,最后,他們也成功了。也就是說,即使以后天注定你要失敗,你也要反抗,萬一真的戰勝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