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世界》讀后感范文
《悲劇世界》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劇世界》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法國作家雨果的鴻篇巨作《悲慘世界》已經問世一個半世紀,而今依然可以用“震撼心靈”四字來表達讀后的感受。名著的份量就在于此。名著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能跨越時間、地域、種族等因素為各個時代的人所敬仰和厚愛。
作品主要刻畫了冉阿讓,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物,從苦刑犯蛻變的過程。如星星之火般,最早點亮冉阿讓心靈的人才是一個最初的巨人,這個人就是莫里哀神父,一個活著的上帝,他從教義里、神壇上走到人間——一個悲慘的人世間。他用自己物質力量,盡最大可能的幫助了那些貧窮的.人,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拯救了一個老牌苦刑犯,在他心里播下了一顆名為“誠實”的種子。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是整部《悲慘世界》中,我最喜歡的句子。莫里哀神父是這樣的一個人:用自己寬闊的胸懷,包容了他面前的這個世界;用自己崇高的人格,拯救了無數人,也使冉阿讓擁有了偉大的靈魂。
豁達寬闊是一種品質,是人一生不斷成長、修煉的結果。是在黑暗的角落里,依然不放棄內心對光明的向往;是在陰云的籠罩下,依然用不屈的精神堅守人性的光輝;是在風浪的洗禮后,依然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掙扎,權衡利弊、得失、希望,舍與得的天平能保持平衡。
在世界面前,人類的一切風云變幻又算得了什么呢?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目光可以到達,目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世人最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此刻我從這部作品中能體會到的就是兩個巨人——莫里哀神父和蛻變的冉阿讓的風采。而締造這部作品的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更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人。在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一生,而尤為珍貴的是我們看到一顆在苦難中歷練的心靈,更為自己心靈成長增添了動力,讓自己的心靈越發豐滿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