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七個習慣讀后感
實踐七個習慣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踐七個習慣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本書則講的是實踐能力,它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人品為基礎,以及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內外修煉”;它不是高談闊論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情,可以說為我們開啟的不是一扇門,而是一扇扇門。
書中以七個習慣展開記述,它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愿”三者的混合體。習慣的確很重要,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說:“習慣就彷佛一版權法纜繩,我們每天為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的牢不可破。”所以說,不管是領導、職員、還是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書中還提到“成熟模式圖”,即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人類都是從依賴到獨立,然后從獨立到互賴。這三個階段中都會養成不同的習慣,也就產生了習慣的轉變。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主要是:
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他所說的積極主動不僅僅是指行事采取積極主動,還意味著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條件所控制。但作為一位領導,他的理智必須勝于沖動。甚至應該避免沖動。應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并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內在動力。
我們不管做什么,都應該主動而非被動。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的.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的創造有利環境。采取主動不等于膽大妄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條件。
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當今社會,成功人士并不算少,但大多數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后,都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書中所說的“以終為始”有兩個原則基礎,一是“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有是先在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后付諸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也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在確定以后的實踐。“以終為始”的另一原則基礎是自我領導。但領導決不同于管理,就像史蒂芬說的“成功——甚至求生的關鍵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確。因此,無論在哪個行業,領導都重于管理。”要想做一個好的領導,不妨以原則為中心,撰寫一份屬于你自己的使命寓言,并付諸實踐。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它可以說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沖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習慣一的基礎是人類特有的四大天賦。即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識。習慣二的基礎則是想象力和良知這兩大天賦。而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發揮人類的第四大天賦——獨立意志。有了它,我們就可以主動作為,而不是被動的聽命。
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總是把現在這個社會當作競爭的角斗場。看事物也就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利人利已者則把生命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
雙贏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史蒂芬列舉了六個交往模式,即:
損人利已(贏/輸)舍己為人(輸/贏)
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
利人利己(雙贏)好聚好散(無交易)
如果讓你選,你會選哪一個?我認為最理的答案肯定是雙贏。那我們為何不向它發展呢?要做到雙贏其實并不難,只要做到:誠信、成熟、知足就可以了。
五、知彼解已——移情溝通的原則
這個習慣主要講的就是人與人的溝通,移情聆聽是聆聽的一種,也是聆聽的最高境界。它是以理解為目的,聽者要以傾訴者的角度去看特事物,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要做到知彼解已,首先你要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對方了解你,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高效的一種,是對所有其它習慣的重要考驗和集中體現。它是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統合綜效能夠激發、整合并釋放人類的最大潛能,前面的五個不同習慣都是為了能創造統合綜效的奇跡。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養成了前面六個習慣還不夠,我們還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這一習慣就是個人產能,它維護并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資產——你自己。它從四個層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性、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視任何一個層面都會對其它層面產生消極影響。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這七個習慣可以說是人生的精華,作為一個領導,應該養成這七個習慣。可我感覺,不管是領導、職員、還是學生,都應該養成這七個習慣。如果我們能有“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我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