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范文800字(精選8篇)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范文800字(精選8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范文800字(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1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第二次太空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依然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各種科學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星辰大海未止步,物換星移,歲月如詩,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我們將以航天人為榜樣,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相信我們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實現更非凡的成就。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2
今天我們在線上第二次觀看了天宮課堂,來自星空的知識,也讓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這五個實驗中,令我最深有感觸的便是第四個實驗太空拋物,在地球上的生活中,我們拋出的物體會因受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的作用,沿一種拋物線的方向下墜,而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物體從手中拋出后,會沿原有方向勻速直線運動,這也恰好與我們最近學習的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相吻合,宇宙也因此,仍然保持它那一抹神奇色彩。
這次直播,還向我們展示了即將要與天和核心艙對接的“問天”和“夢天號”。中國人永遠不會停住他們向宇宙邁出的腳步,保持著那份獨有的浪漫,我也一定會在以后學習生活的道路上,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和信心。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3
這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千年夢圓在今朝》,從此遨游太空的夢想就在我心里悄悄的萌芽了。今天我們終于可以跟宇航員一起來一個“天”與“地”的交流了。
太空真是太奇妙了!三位宇航員帶我們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有一滴水變冰球的實驗,有水滴搭橋梁的實驗,還有水油分離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水油分離的小實驗。
首先空間站的宇航員和地面上的同學們把裝滿水和油的瓶子搖晃,使水和油充分融合在一起。地球上因為有重力原因,水和油很快就可以分離開,但空間站沒有重力,一直是融合在一起的。接著,航天員用一根繩子拴住瓶子,以畫圓圈的形式進行搖晃。再接著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來了,水和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了分離。看著神奇的一幕又一幕,我覺得科學是永無止境的。
雖然有很多的專業術語我還聽不明白,但是我也受益匪淺,探索太空任重道遠,這也激發了我對未來世界的求知欲。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4
12月9日,我校于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通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秘,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并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著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發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并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著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了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并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并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了解答,由于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環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并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后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后,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借此向我們提問,“為什么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后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后,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么的艱難,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5
今日下午,我們收看了激動人心、非比尋常的天宮課堂第二課。這節課是由離我們400公里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們來授課。
在課堂上,老師們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核心艙高微重力、無容器實驗機柜,還向我們展示了本次任務中開展的空間科學實驗進展。這次別樣的課堂,讓我了解到了許多高科技的實驗設備、有趣的物理實驗現象。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事業的不易與艱辛,無數的科學家嘔心瀝血才讓我們站到了世界載人航天發展事業的巔峰,在這里我十分佩服我們的前輩們擁有如此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長大以后,我一定要為祖國的發展事業奉獻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中華民族更上一個臺階。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6
3月23日下午,中國空間站里的航天員王亞平、翟志剛和葉光富給我們開展了一堂奇妙的天宮課堂。這也是他們第二次太空授課。航天員們給我們演示了各種生動有趣的小實驗。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水油分離實驗。眾所周知,水和油混合后會因密度不同而分層。那么,在太空中,水和油混合在一起后,還能分開嗎?這個小問號在我心中悄然而生。
課堂中,王亞平老師使勁晃動瓶子,使水油混合,過了一會兒,水油還是混合的狀態。原來,太空中是微重力,所以水和油混合后并不會分開。“該怎么把水和油再次分開呢”,隨著老師的演示,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水和油又能分開了!我馬上去查了資料,原來離心力的本領很大呢。太空實驗太有趣了!希望將來我也能在中國空間站里做各種實驗,探索宇宙奧秘。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7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我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天宮課堂。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么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涌,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液橋演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兩個液體球分別放在兩塊不同的塑料板上,然后慢慢靠近,當兩個液體球相連時,再緩慢地拉開,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形成一座“橋”。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讓我看得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跡。我不禁在心里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大學生《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后感800字8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這次授課與上一次一樣,繼續使用“天地對話”進行授課。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成有趣的`物理課。
在四個實驗中水油分離實驗最讓我印象深刻,水油分離實驗演示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一個小實驗不僅教給我們了物理知識還反映出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沒有他們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跨過道道險關,怎能從無到有發展起我國的航天事業呢?
我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