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自發》讀后感
《自動自發》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動自發》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動自發》讀后感1
最初看到這本書,第一個反應是:是那一類書吧?所謂的“那一類書”,主要是指勵志類書籍,比如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優點》,以及拿破侖?希爾的《積極的人生》等等。如果在擴展一下,還可能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經理人乃至企業文化之類的書刊。
所以這本書在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更多地引起我的興趣,直到我看到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公元1900年。整整一個多世紀以前,就是說,這已經是一本“古人”寫的“古書”了。這樣一本小書,剛剛170多頁,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海桑田后,卻仍然是一本暢銷書,魔力何在?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數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數以千萬計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難以計數的社會財富在轉瞬間化為灰燼;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類社會的政治格局數次變遷、經濟技術革命根本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激烈碰撞……然而這一本小書,卻無視這一切的變遷,依然牢牢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為什么?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
前面已經說過,這本書可以歸入一個大的類別,而這一大類書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內容上的雷同。那么就產生了我的第二個疑問:一百多年了,成百上千的作者挖空心思寫了一大堆,難道就提不出一點兒新的東西么?
帶著這樣的疑問重讀這本書,竟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的,勤奮、敬業、忠誠、自信,這些我們很多人已經被老師家長耳提面授了許多次以至于不再把他放在心上的東西,其實恰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理念,這些人性的光輝,他們不會隨著時間的湮滅和外界環境的變遷而暗淡和逝去。我們每個人,并不需要那么多讓人頭暈目眩的`學說思潮現今理念,我們只需要守住最基本的人性的美德,這就足夠了。
《自動自發》讀后感2
打開自動自發一書,聞著墨香,不知不覺被吸引。一口氣讀完,已經是深夜了,合上書心中不覺有些激動和感慨,這或許就是勵志書的魅力吧,總是會給你帶來或多或少的激勵,讓你有種青春永駐心中的欣慰。
自動自發一書通過一些生活中、工作中的小故事,生動地為我們闡述一些易被我們忽視的道理。在工作中,我們很多人會被工作所累,覺得工作只是賺錢的工具。無形中,我們忘記了到底為了什么去工作,工作的意義究竟在哪里。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老板何為不給我加薪,不明白自己的工作為什么就不能得到老板的賞識。這些問題是我們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或許這正是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答案。
工作的自覺性會讓我們一方面從心里認可自己工作的價值,積極地為了自己既定的工作目標而努力,自覺的工作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自動自發的工作會很快讓你的工作成果被上司認可,晉升加薪也很快可以實現。自動自發在工作表現為對工作的忠誠。敬業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鼓勵的,但敬業成為一種習慣確實很難,有點兒苦行僧的感覺,要耐得住誘惑和寂莫。這樣看敬業的心態本來就不對,是一種消積的心態,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要看待敬業,把在工作中那些平凡當作是一種樂趣,一種挑戰,一種修為,一種品質,這樣在工作中才會忠于職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貢獻。
珍惜工作的機會,在工作崗位上自動自發的工作,踏踏實實的工作,認可工作的價值,你會覺得工作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