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讀后感6000字
《道士塔》讀后感60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士塔》讀后感6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道士塔》讀后感6000字1
看到了嗎,那西邊凄艷的晚霞?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當那幾車、幾十箱、幾百卷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各國時,孰知,那是我們中國延續到現在的傷口。
那愚笨的道士總是自作聰明,當他把洞窯壁畫涂成自己覺得漂亮的樣子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古跡;當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滿意為止時,他不知道,他丟棄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古物;當他以貪圖小利送出洞窯里所有東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個千古罪人……
僅僅一個道士,就毫不吝嗇地把我國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們是該批判他的愚蠢,還是該批評當時統治者的短淺目光?一個金光閃耀的石窟,怎會讓一個道士看管?還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又為什么單單吝嗇于那點運費?就像作者說的“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相比較外國的那些學者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征集的精神,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當看到我國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國時,我的感情不單單可以用憤怒來形容,那種是感情高于怒與恨的。
當日本學者說“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時,中國專家沒有太大的激動。對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可那些文物卻不在中國。當自己的東西到了別人手里,自己研究時還需經過別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來的膠片去研究。這可謂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傷口總會被撫平的,可那個疤痕,卻無法抹去……
《道士塔》讀后感6000字2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跡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個王圓箓。他將那些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我真是想不通:一個圣地,怎么會讓一個那么無知愚昧的人來看管!
跟隨著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麗與輝煌。但是這個王圓箓卻將這些經文等便宜賣給外國人。那都是精華啊!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跟火燒圓明園又有何異?不也是一樣,咱們中國的國寶被外國人搶去。所以:咱們中國歷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搶劫案。而現在咱們的專家考古學家卻要拜訪外國去看咱們中國的古物去研究。帶著膠卷,用著放大器來研究。這是一種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當時的中國腐敗,很多的人沒文化,愚昧。換做別人,有可能還不如王圓箓呢!
看了他的簡介,我更是納悶,當時也并不是沒有有志向的人,為什么清廷就那么輕視一個文化寶庫呢?他曾經給清廷寫過信,為什么那些當官的文人就不能保護一下呢?治不好國就算了,連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讀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憤怒也有悲傷。為王圓箓的行為而憤怒,為我們的文化被盜取而悲傷。唉!但是事情已發生,今天我們只能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使它真正的富強起來,把我們曾失去的都全部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