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征觀后感(關于長征的觀后感)
長征,重溫歷史,感受偉大精神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傳奇,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從1934年10月開始,紅軍主力連續轉移近兩年,行程萬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從湖南、廣東等地出發,經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肅等省區,最后到達陜西延安的艱苦跋涉。在這段歷史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和感悟的地方。
艱苦卓絕的生存環境
長征途中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紅軍在途中要面對饑餓、寒冷、疾病等種種困難和挑戰。他們不得不吃樹皮、草根甚至人肉來填飽肚子;為了保暖而裹上草席;忍受著寒風刺骨和雨水浸泡;還要與敵人進行持久而殘酷的戰斗。但是,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紅軍的戰士們并沒有被擊垮,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類意志力的巨大力量。
革命理想與信仰
長征中的紅軍主力是由年輕人組成的。他們有著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奮斗的理想和信仰。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在死亡面前從不屈服。正是這種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讓紅軍在長征途中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斗志。
團結協作與互助精神
長征途中,紅軍在面對極端困難時也展現出了團結協作和互助精神。每個戰士都要為集體服務,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考慮到集體利益。在饑餓、疲勞時,一些戰士甚至可以將自己最后一口飯分給隊友;在戰場上,當某個戰士受傷時,其他戰士會毫不猶豫地扛起他便于逃脫。這種互助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力量使得紅軍在長征途中始終保持著一支緊密團結的隊伍。
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
長征是一次極其艱苦卓絕的行軍,但是紅軍在行進過程中從未放棄。他們用自己血肉之軀譜寫出了革命精神的最高境界。在長征途中,紅軍遇到了無數險阻和困難,但面對這些困境,他們從未退縮,始終堅持著“人民軍隊要有人民精神”的信念。
總結
長征歷史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傳奇,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壯舉。通過長征歷程可以看到,在國家危難時刻面對極端惡劣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堅韌、勇敢、智慧以及激情與信仰等品質,不僅彰顯了紅軍的偉大與光榮,而且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我們應該從中吸取力量和智慧,為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