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1200字(朝花夕拾讀后感1200字左右)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錄,它記錄了他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點滴經歷和感悟。讀過這本書后,我深深地被魯迅先生的堅定信念、獨特思想和深刻洞察力所打動。下面,我將就我的讀后感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人物形象鮮明,情感真摯
《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比如,童年時期的小魯迅、母親、父親等等。他們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情感共振。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小魯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和對父親強烈的不滿和反抗。
小魯迅在童年時期便體驗到了家庭中種種不幸與悲劇。父親雖然出身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但卻沉溺于賭博中,最終導致家道中落。而母親則是一個純樸善良的女性,她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的重任,為小魯迅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小魯迅對母親有著深深的感情,他常常在夢中夢見自己回到母親身邊,這種感覺真切而又溫暖。
然而,對于父親的反感和失望卻讓小魯迅難以釋懷。他在書中寫道:“我不為別的,只是要表現出我個人對于那家里蒙羞、蒙辱的事實所產生出來的一種憤怒。”這種憤怒源于對人性黑暗面的認識與質問,也來源于對父親放縱賭博行為、荒廢家庭責任的不滿和失望。小魯迅堅定地認為:一個有責任心、正義感和公正思想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且尊貴的人。
反映社會現實,深入闡述思想
《朝花夕拾》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魯迅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弊病和腐敗現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對于舊式私塾教育制度的批判。
在魯迅先生眼中,舊式私塾教育制度是一種極其落后和反動的文化形態。它不僅剝奪了人民受教育的機會,更是以死記硬背、重口味等方式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魯迅先生認為,只有擺脫這種傳統文化束縛,推進新式教育改革,才能讓中國走向世界舞臺。
此外,《朝花夕拾》還深入闡述了魯迅先生關于藝術、人性、自由等諸多問題上的思想和觀點。他堅定地認為藝術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功夫;他發出自由平等、反對壓迫與殘暴的呼聲;他提倡人性本善、重視個體尊嚴等等。這些觀點和思想都深刻地反映了魯迅先生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擔憂和呼吁。
對于讀者的啟示與警示
《朝花夕拾》作為一部回憶錄,它既是魯迅先生的個人經歷,也是一部關于中國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的見證。它不僅記錄了過去,更是對未來的寄托和期待。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深被魯迅先生那種堅定不移、獨立思考、勇敢探索的精神所感染。他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信仰,永不低頭;他在悲劇中感悟出人性真諦,超越了世俗之見。這些精神品質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示,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朝花夕拾》也對我們提出了警示。它告訴我們:傳統文化雖然有其價值,但不能被過度沉溺;社會現實雖然殘酷無情,但我們必須保持良知和正義感;個體尊嚴雖然受到壓迫,但我們必須勇敢發聲、爭取自由平等。這些警示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價值。
結語
總之,《朝花夕拾》是一部引人深思、情感真摯的回憶錄。它以一個人的經歷,深刻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和精神面貌。讀完這本書后,我更加珍視自己的成長歷程,更加理解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思想財富,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一筆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