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讀后感200字(端午節讀后感300字左右)
端午節讀后感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在我小時候,每年端午節都是一個非常期待的日子,因為那意味著可以吃到媽媽做的粽子。但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
歷史由來
據傳說,端午節源于中國古代詩人屈原。他是楚國大臣,因忠于職守而被貶謫。在流放期間,他寫下了諸多愛國詩篇,表達了對家園的深情和對天下蒼生的關懷。然而當他回到故土時發現故鄉已經淪為敵人手中,絕望之下投江自盡。
為了紀念屈原先生,在端午這一天人們開始賽龍舟、吃粽子等活動。賽龍舟起源于打撈屈原遺體的傳說:當地村民劃船去尋找屈原時,在水上面撒下飯團以防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后來這個傳統演化成了現在人們吃粽子的習俗。
文化內涵
端午節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節日。首先,賽龍舟和吃粽子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其次,端午節也是一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機會。屈原先生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榮耀,他的作品也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日益商業化、浮躁不安的時代里,我們需要更多像端午節一樣具有深刻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的節日來滋養我們內心深處那份純真與善良。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身為中國人所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并將其傳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