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后感初中(草房子讀后感初中800)
草房子讀后感
《草房子》是中國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名篇,它通過對少年妙手回春的故事展開,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仁者無敵”的思想內涵,讓人們在感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能夠深入思考人性、社會和家庭等方面的問題。
感受主人公的堅韌不拔
小說中的主人公孫少安雖然年紀很小,但是卻有著堅韌不拔的品質。在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克服了許多困難,在草房子里學習醫術,并幫助父親治病救人。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信念和勇氣讓我非常感動和欽佩。他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別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借鑒。
反思現實社會
《草房子》描述了一個封建社會下充斥著各種不公與苦難的生活場景。作為讀者,我深深地體驗到了書中人物所經歷的苦難。從小到大,他們一直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讓我反思了我們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去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
思考家庭教育
《草房子》中的孫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庭,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在他看來孩子們只有在不斷地受罰中才能成為優秀的人。然而,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確實不可取的。通過孫少安和妹妹秀英兩個角色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支持,使我意識到了一個和諧家庭對于孩子成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溫暖與關懷,而不是刻薄與冷漠。
總結
《草房子》這本書雖然寫于上世紀40年代,但它所描繪的主題卻與今天依舊息息相關。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與社會之丑,同時也讓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正如書中所寫,“醫生能夠拯救一個人,而一張紙也可以改變一家的命運”,這句話讓我明白了自己應該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