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范文(通用6篇)
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動工于1960年,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范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并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
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饑。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于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干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跡,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回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斗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并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貧窮落后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準備,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們的后代不懈奮斗。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
與當年林縣的干部相比,現在干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干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干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范。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里,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干部樹立做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篇二】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通過學習紅旗渠,我意識到人們總是需要神,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復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我們黨辛苦奮斗創業,辛苦奮斗成長,成就偉業。沒有艱苦的奮斗,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必將萬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必將成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改革開放30多年,讓我們沐浴春風,感受改革帶來的幸福生活。但是,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黨的領導干部,不想再做艱苦的工作,不能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無法與大眾密切聯系,甚至脫離大眾,有很高的現象。如果不堅決防范和克服這種現象,黨的事業就無法前進,甚至會受挫。無論我黨取得什么成就,都要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聯系大眾,不斷維護大眾的根本利益,使我黨始終保持與大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得到大眾的支持和支持,始終站在不敗之地。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與目前開展的黨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要求完全一致。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員干部弘揚正氣、抵御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務員都應該把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作為他們成功的基礎和靈魂。
實踐證明,無論何時維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我黨都有呼吁力、戰斗力、團結力、向心力,能夠引領眾多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地干事創業,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目前,面對各種邪惡的襲擊,需要積極提倡,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紅旗渠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我們必須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紅旗渠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是頑強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衛,無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桃花洞里留下最美的笑容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老師,應該讓祖國的花在未來綻放,為祖國的建設獻上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辟新的篇章。
【篇三】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紅旗渠就像玉帶,蜿蜒曲折,流入太行山的懸崖絕壁,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禿的山頭,缺水如油。豪門逼債,窮人日夜憂愁。
水是生命之源,林州國內山水少,居民苦,土薄石厚,挖井無泉。每次干旱,居民都在等待水,有十幾里外的人在取水。老弱的女孩抱著甕罐,遠道取水,人畜疲勞。林縣的歷史書記錄了長期因干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和貧困。老中國林縣人民面臨干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有多大?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指導下,多年來,在太行山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建設了被稱為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震撼山岳,勇敢地哭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造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為了在艱苦的歲月里生存,跨越兩省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自然,重建山河,這種偉大的壯舉,需要什么樣的勇氣和勇氣,真正體現了共產黨的心系人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尋求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斗,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戰斗。一群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了世界奇跡。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感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感動了,情操被陶冶了,斗志被鼓進一步升華。
作為稅務部門的共產黨員,我們要發揚紅旗渠精神,踏踏實實地工作,特別是在機構改革的重要時刻,更不能放松,辛苦耐勞,以身作則,以信念和實踐精神投入優先活動,為稅收事業的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
黨員發揚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范文二。
自1949年建國以來,神州大地出現了許多最美的書記。他們中,原林縣縣委書記、紅旗渠總設計師楊貴、縣委書記好榜樣焦裕祿、荒山綠,頭發白全國敬業奉獻榜樣楊善洲、新時代縣委書記榜樣王伯祥……
古有都江堰,現有紅旗渠,古有李冰,現有楊貴。紅旗渠在國際上被稱為世界現代第八大奇跡。這只是開創人類奇跡,當然這只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利益。
但是,這并不簡單,只是給人們帶來利益的水中工程,紅旗渠,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我完善的真實寫照。往前走,看不見頭;往后走,看不見尾巴;抬起頭,是陡峭的石墻;俯首,是無盡的深淵;腳下清澈的水。這正是被稱為人造天河的紅旗渠。
挖地盡石,挖井無泉。林縣志上只寫了八個字,寫了當地人追求水果的悲慘記憶。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作為縣委書記的楊貴下定決心說:無法解決林縣缺水的問題,我楊貴一生不離開林縣!
楊貴先士兵,遇到危險領先,帶領平民開創幸福的未來。在楊貴的領導下,全縣人民擰成繩子。10年來,遇到山洞,遇到溝橋,1969年7月支渠輔助工程全面完成,無論如何削平1250個山頭,架設151個渡口,挖掘211個隧道,建設各種建筑12408個,挖掘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修通后,林縣全縣擺脫缺水困境!
毛主席對興修水利的楊貴贊不絕口。周總理稱贊紅旗渠新中國有兩個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習近平總書記稱贊道: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長期新鮮,永遠不會過時。
【篇四】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通過學習紅旗運河,上帝讓我意識到:人們總是有一點精神,地方越困難,環境越復雜,事業越困難,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我們黨從艱苦奮斗開始,但也通過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和成長,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沒有艱苦的斗爭,就沒有今天各種事業的快速發展。大力弘揚紅旗運河精神,將成為億萬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的巨大物質力量。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沐浴在微風中,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幸福生活。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一些黨員,特別是一些黨的領導干部,不愿意做艱苦的工作,不能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與群眾密切聯系,甚至有脫離群眾的現象。如果我們不堅決預防和克服這一現象,黨的事業就不能向前發展,甚至會遭受挫折。無論我們黨取得什么成就,都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和宗旨,密切聯系群眾,不斷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們黨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始終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支持,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這與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要求完全一致。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員干部弘揚正義、抵御邪惡、廉潔政治的有力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務員都應該以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為成就的基礎和靈魂。
實踐證明,當我們黨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時,我們黨具有吸引力、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夠引導人民共同創業,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目前,面對各種邪惡的風和邪惡的入侵,我們需要積極倡導和大力弘揚紅旗渠的艱苦奮斗精神。在新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種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充分探索和利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紅旗渠精神
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堅韌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衛,不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讓祖國的花朵綻放在未來,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他們的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啟新的篇章。
【篇五】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60年代,老一輩林縣人在楊貴書記的帶領下以“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氣魄,十萬民眾上太行,奮斗十年,完全憑著一錘一釬一雙手,削平山頭1250個,開挖隧道211個,架設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紅旗渠,引來漳河水,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林縣人民吃水難問題,結束了林縣世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巔。紅旗渠不僅是現代工程的奇跡,是一部與大自然搏斗的壯麗史詩,更是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搖籃。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州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通過到林縣實地學習紅旗渠精神,我覺得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勇于擔當,為實現“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做出應有貢獻。
一要做有崇高理想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經得起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六十年代初,正是國內連續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外反華勢力卡我們脖子的困難時期,缺衣少吃,人民群眾生活非常艱難。林縣縣委既面臨著資金缺乏,物資、糧食緊張和險惡施工條件等困難,又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誤解和指責,甚至面臨著丟官罷職的嚴峻考驗。林縣縣委之所以能夠帶領全縣人民最終修成紅旗渠,從根本上講,是以楊貴書記為班長的林縣縣委牢固樹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堅定政治立場,堅守理想追求,把縣委的決策部署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統一起來,凝聚起了修建紅旗渠的磅礴力量。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首要的是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色業績,成就出彩人生。
二要做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千百年來,缺水給林縣帶來了苦不堪言的災難,在缺水環境中苦苦掙扎的林縣人民,祖祖輩輩想水、盼水,始終懷有一個水的夢想。林縣縣委決策修建紅旗渠,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為了謀取政績,而是為了滿足林縣人民“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辛苦一代,幸福子孫”的強烈愿望,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林縣人民的吃水問題,是真正為了人民在修渠。正是因為紅旗渠是得民心、合民意、為民造福的工程,林縣縣委才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歷時十年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人工天河。今年,是我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開局之年,也是海州區在“三區兩城”建設和“兩大攻堅”的關鍵之年,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需要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花大力氣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爭取各項工作取得良好的進展。
三要做敢于擔當的共產黨員。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紅旗渠的修建從一開始就面臨重重困難。不少人說,在這崇山峻嶺中修渠,簡直是異想天開。有人甚至對楊貴書記說:這個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對此,楊貴書記沒有絲毫退縮,他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刻有“千古罪人”四個大字的石碑,帶領縣委一班人以大無畏的氣概,忍辱負重,勇于擔當,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改變林縣歷史的重大決策,使紅旗渠最終得以建成,譜寫了修渠引水、改變命運的偉大樂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就要認真學習以楊貴書記為代表的林縣廣大共產黨員敢于擔當的高貴品質,勇于擔當、奮發作為,充分調動全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爭當“四實四干”(說實話、謀實招、辦實事、見實效,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敢抓敢干、善謀善干)“三扛三將”(勇于扛事扛雷扛責、爭當猛將闖將虎將)型干部,全面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完成“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三年行動計劃節點目標任務,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做出應有貢獻。
【篇六】談談紅旗渠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論文
?
各位領導,今年3月,我有幸參加了市委組織的“弘揚紅旗渠精神 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班。在紅旗渠干部學院短短5天的培訓,給我的思想上和精神上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和洗禮!在此談一下我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首先是我們怎么理解紅旗渠精神,我認為其核心是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
不到林縣,我們無法體會到水有多少寶貴!尤其是在紅旗渠紀念館了解記錄林縣人民苦難的歷史后,學員們無不動容。一幅幅圖片,一塊塊石碑、一段段史料記載了林縣頻繁的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500年間,受災程度嚴重到"人相食" 的悲劇發生了5次。 林縣人民需要什么?林縣人民最渴求什么?
楊貴到林縣后的第一件主要工作,就是和縣委其他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成幾個調查組,對平地、淺山區、深山區等不同類型地區展開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應該說楊貴是在沉重和痛苦中走了一村又一村的,林縣人民缺水的痛苦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
以楊貴以為代表的林縣共產黨人,他們為什么敢于立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是什么精神激勵他們風餐露宿、翻山越嶺,與群眾共同艱苦奮戰10年如一日,是什么支撐他們在文革期間頂住政治審查和質疑打擊從未放棄過建設紅旗渠的堅定信念?我相信這和他們對人民的需求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是分開不的,和對人民有著深深的熱愛是分不開的。
在總結紅旗渠精神時,老書記楊貴同志說了四句話“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實事求是”。
他們用行動證明:為了人民,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不怕丟官免職、不怕犧牲。
2024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用樸實的語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60年前林縣縣委書記的心聲和60年后總書記的話語如同跨越時空奏出的一曲美麗和音。為了人民,建黨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這一使命從未改變和放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追求,也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在紅旗渠畔,我們再次深刻體會了黨的根本宗旨,再次強烈地體會到 “為了人民”就是我黨生命力的源泉,是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是我們黨戰無不勝的法寶!
由此,更加堅定了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由此,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的重要意義!
由此,我們更加深刻理解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的“工業強市、文旅名城、美麗家園”的發展定位——這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全市黨員干部的奮斗目標。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市委正在沿著這樣的道路、這樣信念帶領著全市人民砥礪前行!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前進并取得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體會之二:更加深刻理解“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紅旗渠畔、巍峨太行山上刻有巨大的“山碑”兩字,目睹之人無不感受到強烈地震撼和共鳴。紅旗渠就是一座碑,巍峨如太行山偉大的豐碑!一個偉大的工程,歷時近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被林縣人民稱為"生命渠"。
林縣人民靠什么完成了這一偉大工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這些優秀品質固然不可缺,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林縣歷史和紅旗渠建設的全部過程一定會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是真正實現這一偉大工程的決定性因素!
在參觀學習過程中,老師讓我們思考:為什么林縣在此前就不能終結有史料記載的500余年干旱史?為什么十萬群眾勒緊腰帶、自帶工具、不計付出、甘愿犧牲地投入建設?為什么一縣能跨省從山西調水?為什么這樣艱巨的工程能夠在十年中經歷自然災害、政治風波而頑強地堅持下來?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新中國的成立,人民大眾真正當家作主了!人民信任中國共產黨!黨的形象和影響力、號召力在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二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代表性和先進性,她具有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勝利的能力。這些與其他西方政黨不同的特征包括:我們黨有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的黨員有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義務和承諾等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沖在最前線的是共產黨員,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沖在最前線的同樣是共產黨員!在建渠過程中,黨員領導干部始終奮戰在第一線。568名黨員組成了98個突擊隊,帶領8000多農民戰斗在最危險最艱苦的地方。
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實現了40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林縣,共產黨人完成了建設“人工天河”的偉大壯舉。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必然離開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由此,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闡述。
體會三:我們怎么干?
學習歸來,我們非常自然地將 “六大攻堅、六大會戰”的決策部署作為**的“紅旗渠”工程,新時期**精神作為我們的“紅旗渠精神”!如何落實?我的思考如下:
一是堅定不移地在市委領導下齊心聚力、全神貫注謀發展抓落實。全市從上到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都應統一思想,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建設美麗家園的工作中來,不爭論、不徘徊、不等待,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爭分奪秒干事創業!絕不能袖手旁觀,當個評論家和批評家,只評論不做事,只批評不建設,坐等現成!
二是要進一步依靠群眾,廣泛宣傳動員全市人民參與到這個偉大的工程中來。我們要多方位、多層次,重點面向人民群眾宣傳“六大攻堅、六大會戰”的內容和意義,讓人民群眾參與進來,及時了解工作的困難、進展、成果,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思想,在全市上下形成推動“六大攻堅、六大會戰”的強大力量。
三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長期以來, “等靠要”的思想在許多地方、許多干部群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尤為如此,從集體自籌建設到政府補貼建設再發展到完全靠財政建設,其間還不乏建設一些“豆腐渣”工程。事實證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的發展已經滯后,所處情況正如林縣人民面臨的干旱危機。林縣人如果等到上級資金補助才建設可能永遠不會有紅旗渠工程的建成。林縣人民提出“苦熬不如苦干”,我們也應當這樣,絕不能一味坐等政策、等資金、等援助,我們的“六大攻堅、六大會戰”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阻力。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全國人民“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就是與困難和阻力作斗爭,要奮斗就必須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紅旗渠精神。
四是要敢于創新和擔當。毫不夸張地講,沒有創新和擔當就沒有紅旗渠。沒有林縣領導班子認真調研后的大膽思路,就形成不了跨省穿山引水的方案;沒有擔當精神,紅旗渠早將在猛烈地質疑聲中下馬,一百多干部群眾的犧牲中下馬、反復地政治審查中下馬!以楊貴書記為代表的共產黨人能夠堅定方向,勇于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始終堅持工程的進展就是共產黨人擔當的現代注釋。
**發展存在三大突出問題:“轉型發展之痛、社會治理之困、內部管理之亂”,沒有創新和擔當精神,就破解不了這三只攔路虎。我相信,唯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切為了人民,放下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才能做到創新和擔當,才能掃除前進的困難和障礙。這也是我們學習楊貴書記,學習紅旗渠精神的現實意義所在。
上述發言囿于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