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指南|中外文獻檢索實用技巧
作者簡介:
劉老師,國際大學博士畢業,國內985高校教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國際英文期刊編輯,數十本SCI、SSCI期刊審稿專家,在SCI、SSCI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指導學生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具有豐富的期刊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導經驗。
???
???先要說明一點,文獻檢索不是文獻綜述,而是教大家怎么來找文獻。可能大家搜文獻的習慣各有不同,有的習慣按主題,有的習慣按關鍵詞,還有直接用高級檢索中的句子來檢索。其實用哪種方式,主要還是看我們研究問題相關的文獻多不多。假如,和我們研究問題的相關文獻比較多,我們可以按照篇名來搜,這樣會更加精確。但,如果相關文獻不多,我們就要按主題來搜。
中文文獻檢索
▍主題詞或關鍵詞檢索
其實,搜文獻都很簡單,不外乎把關鍵詞或者主題詞等放到知網里去搜,但是我們更強調“題眼”是什么,很多人就是把握不住自己的“題眼”,所以搜文獻有很多都是無用功。比如以“鄉村法治環境”為例,最核心的詞是“法治環境”,先以“鄉村法治環境”這一主題來進行檢索(在知網里)。
選“學術期刊”“中文”,我們看到文章有30多篇(并不多),而且里面有很多都是普刊,核心只有三篇,C刊只有一篇。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把“鄉村”去掉,去搜“法治環境”,顯示出來的核心期刊和C刊論文的數量就比較可觀了。但其實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文章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在出現幾百篇的情況下,建議先去看“被引”,因為“被引”量大的肯定是很重要的文獻。那如何去進一步檢索“鄉村法治環境”,我們可以用高級檢索,主題詞(它比篇名的范圍要大一些)輸入“法治環境”“鄉村”(如下圖所示)。
選擇“AND”,這里是一個“AND”的邏輯,是“并”的邏輯而“or”是“且”的邏輯。然后我們可以選取下面的“北大核心”“”“CSCD”。
檢索來看,所顯示的文章并不多,而且有很多是關于“鄉村振興”的,并不是關于“鄉村法治環境”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擴大自己的檢索范圍,就不能把它聚集在“鄉村”這個詞上了。可以換主題詞,比如把“鄉村”換成“農村”,再進行檢索。
檢索后就會發現,“農村”的比“鄉村”的要多得多。
我們看它的來源類型,核心期刊有19篇,C刊有6篇。我們把主題詞換了之后,檢索出來的文章,差不多是可以支撐起我們的文獻綜述的。改詞語是一種方式,如果,把“鄉村”換成“農村”,檢索到的文章還是很少的話,我們就把“鄉村”“農村”去掉,要回歸到最本源的概念——“法治環境”。去看現在關于“法治環境”的研究,其他人都做了什么。我們做文獻綜述的目的是為了說其他人做什么,他們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鄉村或者農村這一環節,他們做得很少,這也是我們研究的一個創新點。
另外,有同學反映說不知道怎么選(C刊),以“美好生活”為例,我們把主題輸入之后,是需要先選定“學術期刊”和“中文”的。先把這兩個限定的篩選條件找好,之后才會出現“來源類型”。
▍句子檢索
句子檢索也是我們比較常用的,句子檢索何時用?當我們想通過一句話去找一篇文章時,就可以用句子檢索。例如,在同一段話中,輸入“美好生活”“生態環境”兩個關鍵詞,然后找哪些文章在同一段話里包含這兩個概念。檢索出涉及到這兩個概念的句子,我們就可以點進去看,這些句子具體來自于哪一篇文章。其實,句子檢索是為了給自己找依據,就是說得很直白,表達我們就是想做這個東西。但是在正文里,我們不能說要做這個研究,是因為我們想去做,這種邏輯是行不打通的。而應該是有哪些事情或者說實踐背景,或者理論背景,它導致我們要去做這個研究。如果我們依據不足,就要把主題輸到句子檢索里,去找我們為什么要去做這個研究,來補充它的依據,這是句子檢索最主要的目的。
外文文獻檢索
大家要知道,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國外的研究是領先國內的,相對于國際而言,國內的研究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說我們要學會去找一些和我們研究相關的最前沿的研究。因為中國“墻”,我們沒辦法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谷歌學術”(它是最方便快捷的)找外文文獻。
有兩種方式:一個是買VPN,然后直接登入谷歌學術官網。但是現在它是屬于比較灰色的工具,大家在使用的時候,最好不要在自己學校內網里面用,因為學校的信息辦都會監察到,盡量在自己家里用。另一個是(比較安全)去買谷歌學術鏡像網站的訪問權限,也不貴,在淘寶上買一年大概幾十塊,但現在有很多店被封掉了,所以我們要自己去看哪個靠譜一些。
“谷歌學術”是很好用的,比如我們想寫“語言認知”,把它輸入進去之后進行檢索,可以看到大量的關于“語言認知”方面的研究。“谷歌學術”有一個很好的點,它會按照文章的引用量來進行排序,毫無疑問,引用越多的文獻說明分量越重,排到前面的肯定是SSCI或者SCI。
比如(上圖)第一篇文章,這應該是一本書,從2016年到現在還不到六年的時間,它的引用量就達到了1194次,這就說明這個文章特別有用、特別重要。如果我們也想做“語言認知”,那引用這個文獻的文獻,在理論上和我們的研究也應該有很大關聯性,這個時候就可以順藤摸瓜,去看一下引用這篇文獻的那1194篇文獻是什么。理論上來講,如果我們發現這些文獻中有跟我們的研究主題關聯性強的,那我們再點開引用這篇文章的其他文獻,這樣整個脈絡就出來了。
“谷歌學術”,我們肯定是要用到的,我們申報基金,不可能只寫國內的研究現狀。有同學問在國內發核心、C刊是否一定要有外文文獻引用才可以。這個并不是必須有,但有的話肯定是給我們加分的。上文所述,相對而言,國外的研究要比國內的要前沿一些。語言翻譯方面,建議用“谷歌翻譯”,因為它的背后有很強的神經邏輯和人工智能,它是一個很好的翻譯工具。
“谷歌學術”上有很多國外期刊,我們登到國外期刊的網站上,如果用學校的內網,得看學校有沒有買這個期刊訪問的權限,這是不需要VPN的。舉例來說(下圖所示):
這篇文章左側上方有一個“鎖”的標志,就表明我們沒有對它的訪問權限。我們可以先登入自己學校的內網,看一下學校有沒有買這個文章的權限。如果要買的話,37.5美元,折合人民幣200多。
那我們怎么才能省下這200塊錢,不要讓金錢成為我們學術道路上的絆腳石呢?建議大家用SCI-HUB,把目標文獻的“DOI”號(類似于文章的身份證,每篇都是單獨的)輸入到SCI-HUB的網站。
?
輸入之后,出現的就是目標文獻的全部內容,等于是破解了這篇文章。這個SCI-HUB網站,大家切用且珍惜,說不定就哪天就沒有了。說實在的,這個網站在法律上是一個灰色網站,它是俄羅斯的一個女博士創立的,就是她看不慣學術期刊的這種資源壟斷,本身期刊上面的文章就不是自我生產的,那憑什么要教錢給期刊?所以,她搞了這樣一個網站。?
?
對于我們來講,SCI-HUB這個網站是好的,因為它打破了學術壟斷。不然,假設我們看20篇相關文獻,每篇都200元,那就是4000元沒了,再說我們看文獻,肯定是從很多文獻中挑到20篇來進行文獻綜述,那可能還要花更多的錢,遠不止是4000元。SCI-HUB網站的網址經常變,因為它總被學術期刊打壓封殺。目前來說,這個網址是可以用的。?
?
……未完待續……
字數:205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