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的故事》作品分析
美國“荒誕派”戲劇*代表作家愛德華·阿爾比*的獨幕劇,是“荒誕派”戲劇名作之一。1959年初,在柏林上演。之后又在英國、奧地利、荷蘭、土耳其、以色列等國演出。1960年開始在美國紐約上演,達600多場。
這部戲劇里只有2個人物,內容大致描寫的是,一年的夏天,流浪漢杰利走進中央公園。年青的出版公司經理彼得正安然地坐在長凳上抽著煙、看著書,他似乎天天這樣。杰利也坐在長凳上,主動和彼得攀談,詢問彼得的家庭和日常生活等情況。而彼得感到厭煩,不愿交談。杰利談起了狗,以動物園中動物的彼此隔離來說明人也如動物一樣,互相隔離;以他自己和狗打交道之難來說明人與人之間溝通之難,想以此使彼得認識到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令人滿意的。“我們都以一種悲哀與懷疑交織起來的心情看待對方,然后就相互假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們相安無事地側身而過,我們有一種默契……狗和我達到了一種妥協;更象是一樁交易,真的。我們既不愛對方,也不傷害對方,因為我們并不試圖相互接觸。”而彼得卻不愿聽到這些話,“你為什么要和我講這些故事?我不愿再聽下去了。”杰利說:“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能和人打交道,你必須在另一個地方開始,那就是和動物打交道!“杰利又要把彼得擠下長凳,來暗示彼得的地位并不穩固,來激起彼得和他爭奪,以打破人之間的隔絕,溝通人與人的聯系。彼得生氣了。杰利給他一把刀,彼得接了過去。杰利迎著刀鋒,引頸就刃。杰利對彼得說:“親愛的彼得,你被剝奪了。你失去了你的長凳,但你保護了你的尊嚴。彼得,現在我要告訴你一件事:你不是植物,你是一個動物(是人)。”這部戲劇通過杰利與彼得的交流、溝通,表現了人與社會的對立、人與人的隔絕的現象,揭示了人們之間思想溝通的困難。杰利因自己的死亡,打破人之間的隔絕,溝通人之間的聯系,讓彼得認識自我,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