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故事:多雷插圖本
【5396】圣經(jīng)故事:多雷插圖本
(俞萍編著,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5萬字,2019年1月第1版,98元)
△舊約篇:開天辟地、伊甸樂園、始祖犯罪、該隱誅弟、挪亞方舟、通天之塔……;后典篇:猶滴救國、蘇撒拿申冤、多比行善……;新約篇:天使報信、耶穌降生、圣母尋子……
〇《圣經(jīng)》是猶太人和基督教的圣書,對西方人的精神和文化影響深遠(yuǎn)。這本書是按《圣經(jīng)》的章節(jié)順序,將《舊約》《新約》中的典故,以簡潔生動的筆法,轉(zhuǎn)述為通俗易懂的故事。并配以200余幅法國著名畫家多雷的精美插圖,以栩栩如生的方式,將《圣經(jīng)》中宣揚的真、善、美,直觀地展現(xiàn)。
〇太初之時,天地一片混沌,黑暗籠罩著一切。地球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飄浮。它的上面被無邊無際的水包裹著,沒有陸地,沒有生命。整個世界暗淡無光,寂靜無聲。上帝的靈在水面上運行。看到這種景象,他決定要改變這一切,便說:“要有光!”……
〇西方有“原罪”之說。所謂“原罪”,就是人類始祖亞當(dāng)、夏娃所犯之罪。他們違反了上帝的戒令偷吃了知善惡的果子,這種罪行具有“永世”的意味,凡他們的子孫從生下來便有罪,因此,人人有罪,只有通過信仰上帝和依靠耶穌,通過受苦受難,靈魂才能得救,死后方可進入“天國”。
〇“挪亞方舟”在西方是“避難處所”的意思,許多西方的輪船、飛機、航空器都以此命名,如“方舟一號”“皇家方舟”等;烏鴉被西方人稱為“一去不返的使者”;鴿子和橄欖葉是“和平”的象征。
〇“燔祭”是猶太教的一種祭禮,一般是為了求乞和贖罪,將牲畜或飛禽屠宰,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然后用火焚燒獻(xiàn)給上帝。但用人做燔祭的事也屢見不鮮。
〇摩西十誡: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仆婢、牛驢及其他一切。
〇“巴蘭之驢”是西方很著名的一條諺語。因為上帝借巴蘭之驢顯示了自己的威力,由此“巴蘭之驢”一詞就具有了“神通”的比喻意義。
〇猶太民族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民族。在許多猶太人家中,孩子稍稍懂事,家長就會在《圣經(jīng)》上抹點蜂蜜讓孩子舔,是為了讓他們從小就知道:書是甜的。在古代猶太人的心目中,學(xué)者比國王偉大。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在以色列,十四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每四千五百人就有一個圖書館。
(2021年3月6日夜11:0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