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典故故事|鞭長莫及釋義
鞭長莫及
【釋義】
原意是雖然鞭子比較長,但也抽不到馬肚上。現在指距離較遠,而顧及不到。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遣申舟出使齊國,途中要經過宋國。而楚莊王依仗著楚國為大國,便事先沒有告知宋國借路的事情。
宋國君主得知后,非常憤怒,便扣留了申舟。宋國大臣華元說:“楚國事先不通知我們借道的事情,已然是把我們當成了已經滅亡的國家,領土已經歸屬于他國了。我們必須要強勢反擊,不能白受這樣的侮辱。即便楚國要出兵攻打宋國,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滅國。我們寧愿戰敗,也不能忍受這般的屈辱。”
于是,宋國君主處死了申舟。
楚莊王聽說了消息后,果然大舉進攻宋國,并且圍困宋國的都城睢陽。雙方僵持了幾個月,楚國也沒能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援,晉國大夫伯宗勸說晉景公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我們又如何管得了楚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