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的故事
【生卒】:508—554
【介紹】:
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梁武帝蕭衍第七子。天監十三年封湘東王。歷任會稽太守、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侯景之亂時,他正再鎮荊州,擁有強兵,但坐視不救,而以剪除異己的兄弟為務。及其父蕭衍、兄蕭綱先后在幽囚中死亡,他才派兵東下,先滅掉邵陵王蕭綸,再消滅侯景,然后即位于江陵,公元554年,西魏攻江陵,他被擒見殺。
蕭繹是個善于矯飾的殘忍的人,但博學多能。蕭綱甚推許他的文學才能,說“斯文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非弟而誰?”(《與湘東王書》)其賦今存8篇,《玄覽賦》、《言志賦》、《采蓮賦》、《蕩婦秋思賦》等。《玄覽賦》以其任江州刺史以前的仕宦經歷為線索,敘述所歷所感,頗自吹其“政績”,而以優游典籍、潛心著述作結。文多矯飾,言不由衷,故雖構思周密,語言精煉,殊少生趣。《言志賦》是其稱帝以后之作,他本性殘忍,權利欲熾盛,卻說什么“彼知止與知足,復何營而何欲。”益彰其偽。值得一提的倒是他的《采蓮賦》和《蕩婦秋思賦》這樣的抒情之作。《采蓮賦》描寫的是江南水鄉的采蓮少女;《蕩婦秋思賦》是寫閨思的抒情之作。這些抒情小賦,辭采婉麗,情致綿渺,藝術上極其精美,很有六朝風流之音,與鋪張揚厲的漢大賦相比,反映的完全是兩個時代的聲音。它們的情調和表現藝術常被后代詩人、尤其是晚唐詩詞作家們所接受,它們實際上反映了人的感情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