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間故事
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間故事
是民間文學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一般人把民間流傳的一切散文故事,都稱之為民間故事。而在民間文藝學中,則是指神話傳說之外,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和流傳的那些富有幻想色彩或現實性較強的散文作品,即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話和寓言等。
民間故事大部份作品產生在階級社會,主要反映階級社會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它與神話不同的是,神話是原始人類生活的不自覺的、幻想形式的藝術概括。民間故事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在故事里一般沒有確定的時間和地點,不象傳說那樣緊緊地附著在一定的歷史事件或客觀存在物上面。因而民間故事以它特有的藝術形式區別于古老的神話和民間傳說而自成一類。
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民間故事數量最多,流傳最廣。它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心理期待,是人民自我教育和娛樂的重要手段。民間故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階段,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從大量的民間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階級社會中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生活、階級關系、宗教信仰、道德觀念、風土人情等等。民間故事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書,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多方面的認識價值和科學價值。
幻想故事(亦稱民間童話)是民間故事中的一大類。以幻想形式反映生活,表達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為其主要特征。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大都是幻想性的。動、植物精靈,神仙,法寶,法術,是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形象。作品如《狼外婆》《咕咚》等動物故事。許多以浪漫的幻想、巧妙的藝術構思編織成的完整而有趣的故事,表現了人民對勤勞、誠實、善良、勇敢的歌頌,對壓迫者、邪惡勢力的嘲弄與鞭撻。由于幻想故事具有積極健康的生活基礎和思想基礎,因而獲得感人的藝術力量,尤為兒童們所喜愛。
民間故事中現實性較強的生活故事,也是流傳較廣的類型之一。這些故事的主要特征,是以現實社會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為主人公,以寫實的手法對生活進行提煉和藝術加工。這些故事往往在鮮明的對比中表現人民的智慧,贊美高尚的道德。
笑話是民間故事中富有喜劇性的故事。它主要通過辛辣的諷刺,表現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立,揭露現實中丑惡的事物,使人們在笑聲中認識生活,受到教育。笑話善于捕捉那些違反生活規律的生活片斷,加以虛構和夸張,把反面人物的本質特征突現出來,引人發笑,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
民間笑話中,有許多作品以反面人物為主人公,直接通過對主人公言行的夸張描寫,對其進行揭露和諷刺。如《射虎》之類的作品。還有一些笑話,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同時出現在作品中,并在鮮明的對比與智斗中,揭示主題。如維吾爾族關于阿凡提的系列故事,藏族阿古登巴的故事,蒙族巴拉根倉的故事,其中不少作品屬于笑話之列。新時代的笑話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笑話形體短小、高度凝聚著人民的智慧和愛憎感情,詼諧幽默,極富情趣。
寓言是民間故事中帶有明顯教訓意味的小故事。它的手法是借此喻彼,使得抽象的道理從具體淺顯的故事中顯現出來。這類小故事是人民斗爭經驗的形象概括,富有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思想意義。寓言主要包括以人物形象為主的人物寓言和以動物形象為主人公的動物寓言兩種。中國少數民族中動物寓言數量較多,這與一些民族久居山區或長期從事狩獵、游牧生活有關。古代漢族民間寓言多為人物寓言,如《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等。許多優秀的寓言至今還發揮著它可貴的藝術審美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