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典故故事|草木皆兵釋義
草木皆兵
【釋義】
將草木都當成了敵軍。形容一個人的神經緊張到了極點,有些疑神疑鬼。
【出處】
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wǔ)然有懼色?!?/p>
【典故】
東晉時期,秦王苻堅掌控住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帶領90萬兵力攻打晉朝,晉朝大將謝石、謝玄率領八萬兵力奮力抵抗。苻堅知道晉軍兵力薄弱,便想仗著自己強大的軍力,來個速戰(zhàn)速決。
不料,苻堅25萬的先鋒部隊被晉軍突襲成功,損失慘重,士氣大挫。這時,苻堅登上壽春城,看到晉軍隊伍整齊,軍容威嚴,士氣高漲,再看看北邊的八公山,只見山上晃動的草木,猶如埋伏好的晉國士兵。苻堅對自己的弟弟苻融說:“晉軍的隊伍很強大呀,怎么會說他們的兵力不足呢?”
第一次的失敗給苻堅心頭埋下了陰影,他下令讓軍隊依靠淝水北岸駐扎,想要依據(jù)有利的地理優(yōu)勢來扭轉戰(zhàn)局。此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讓秦軍向后退一些,以便他們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他們不懂得軍事常識,便想趁晉軍渡河的時候發(fā)動攻擊。所以就很爽快地答應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撤退的命令一下,后方秦軍以為秦國戰(zhàn)敗,一時混亂不堪,難以控制。晉軍便趁著這個機會迅速渡河出擊。最后,苻堅受傷,弟弟苻融陣亡。這也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