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題 解】
本則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標題為編者所加,取的是開篇的第一句話。課文簡單敘述了惠子在梁國當相國,卻因怕來訪的莊子奪走自己的相位而對莊子加以追捕。莊子知道后非但不躲,反而坦然相迎,用巧妙的譬喻表達了自己的志向。故事雖簡短,但讀來饒有趣味又讓人深受啟發。
本則故事言簡意豐,富有辛辣的譏諷意味,人物性格對比也很鮮明。
面對惠子三天三夜的追捕,莊子沖淡從容地相迎,以精妙的比喻,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貴而忘記了朋友之間情誼的嘴臉,表達了自己清高的志向。
全文不但妙在莊子巧妙地將鹓秥與眾不同的表現來比喻自己,更妙的是最后以“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這句反問,畫龍點睛地把惠子比作得到“梁國”這只“腐鼠”的“鴟”,嘲弄了惠子以小人之心猜忌自己之無心的嘴臉。雖然故事最后沒有寫惠子的表情及語言,但其難堪的神情、尷尬的表現,我們已經能想象得到了。
莊子惠子游于濠梁
【題 解】
本文選自《秋水》,亦稱《濠梁之辯》,因為全文著重在一個“辯”字上。盡管篇幅短小,卻屬妙文之列。
本文講兩位辯論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橋梁之上,俯看儵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想,展開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文話題雖小,但意旨甚大,全文妙趣橫生,使人讀后感到趣味盎然。
全文除了第一句用敘述的語氣略作必要的交代外,通篇采用對話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針式地把這場辯論深化。莊周肯定“人能知魚之樂”,惠施則否定“人能知魚之樂”。且不說辯論雙方誰是誰非,光是兩人在辯論中所反映出來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應接不暇;睿智的談鋒,令人拍案叫絕;豐富的奇想,更能啟人遐思。
盡管“人樂魚亦樂”的看法純屬莊子在主觀精神世界的自我滿足,莊子的辯論又屬詭辯,卻令人對此想法不覺得反感,反而突出了莊子渴望自由,意欲打破物我界限,以追求超然物外的快樂境界的愿望。
整則故事的高度藝術性至今仍感動著許許多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