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擁有精兵10多萬,為什么打不贏袁紹?
公孫瓚擁有精兵10多萬,為什么打不贏袁紹?
說到公孫瓚和袁紹其實也還是挺有意思的兩個人了,其實公孫瓚也算是一位有拿到好牌的人,最厲害的時期是手下了拿了10萬多精兵了,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他輸給了袁紹了,那么有的網友要問了,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下面跟隨小編繼續揭秘分析看吧吧!
公孫瓚討伐幽州張純丘力居叛亂起家,因作戰勇猛,在軍中有威望,“略吏民攻右北平、遼西屬國諸城,所至殘破。瓚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在遼東屬國石門大敗叛賊張純等,張純于是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因公孫瓚在戰時喜歡厲聲高呼,悍不畏死,又組織了一支善騎射的士兵與他并肩作戰,號稱白馬義從,鄰近的異族都很害怕他,等到黃巾之亂席卷河北各境,公孫瓚無法抵擋,朝廷便派出宗正劉虞為幽州刺史平亂。
劉虞一到幽州,對內平定黃巾,對外一改公孫瓚正面硬扛的戰術,以懷柔對待鮮卑烏桓各族,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公孫瓚由此嫉恨在心,對劉虞心懷不滿,種下后來取敗之因。在二人的合力下,幽州亂事被平定,劉虞因安撫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大司馬,封為襄賁侯,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獻帝被董卓劫往長安,暗中聯絡劉虞要他護駕東回洛陽,被袁術截住,而袁紹等則想立劉虞為帝代替獻帝,劉虞不聽,但與袁紹仍然眉來眼去。
這樣就結成了兩派,一派袁術公孫瓚,一派袁紹劉虞,袁術派孫堅與公孫瓚從弟公孫越一同攻打周昂,攻城過程中,流矢射死了公孫越,公孫瓚認為是袁紹的過錯,為報弟仇出兵駐在磐河準備攻打袁紹,又平青州徐州黃巾兵,大兵壓境來到界橋,面對弱勢的袁紹,公孫瓚心中輕視,不設防備,竟在界橋被袁紹軍所敗,逃回幽州駐扎在劉虞旁邊。面對公孫瓚不聽節制和連年征戰,使得北境人民生活困頓,劉虞屢次警告不聽,遂起兵十萬攻打公孫瓚,反被所敗,公孫瓚便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反意圖稱帝,脅迫朝廷使者把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斬于薊市。劉虞平時多行仁義德政,此時被殺,軍民皆怨望公孫瓚。
195年,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推閻柔為首討伐公孫瓚,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余騎,袁紹也派出大將麴義,合兵共十多萬攻打公孫瓚,三路大軍一同出兵,公孫瓚招架不住,退守易京,筑高城自保,“。瓚慮有非常,乃居于高京,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自我封閉與眾將士隔離,無異自殺,就此耗了兩三年。199年,被袁軍掘地攻入易京內城,公孫瓚兵敗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