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怎么斷定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長了?
司馬懿是怎么斷定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長了?
說到司馬懿和諸葛亮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這兩個人還真的是死對頭啊,但是司馬懿在諸葛亮的面前還是要稍微遜色一些,畢竟司馬懿見到諸葛亮能做的就是逃跑了,但是司馬懿有一項技能,那就是忍和長壽,所以他成功的熬死了諸葛亮,那么其實司馬懿早就知道了諸葛亮是要死的,因為從諸葛亮一天只吃一斤米就是能看出來的,那么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可言呢?下面就著這些事情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壘時,接見了諸葛亮派來的使者。司馬懿沒問別的,反而隨口問了一句“諸葛亮最近飲飯量如何?工作忙不忙,累不累?”使者也沒想多少,反正也不是什么軍事機密,便如實回答“丞相每日晚睡早起,二十以上的處罰都要親自過問,每頓飯量三四升米。”司馬懿聽到這里心里微微一笑,便打發使者出去了。隨后用老中醫的口吻對眾人說,諸葛亮工作量如此之大,但飯量卻只有三四升,他肯定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說司馬懿是個老中醫并不是空口無憑。
司馬懿活了73歲,他的父親司馬防活了70歲、弟弟司馬孚活了93歲,而三國時期的平均壽命不超過30歲,可見他們一家子除了有長壽的基因之外,肯定非常精通養生之道,有健康的起居飲食習慣,所以說他是個老中醫并不過分。
病人去醫院看病,大夫總會問一句最近胃口如何。這并不是大夫沒事閑聊,而是飯量的多少確實能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節食減肥者除外)。司馬懿平時注意養生,自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會像個老中醫那樣對使者“隨口”一問,沒想到卻問出了很重要的信息。
那么諸葛亮每頓三四升的飯量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不妨來做一下比較。
戰國名將廉頗在年老時為了表面自己身體仍然強壯,在趙王的使者面前一頓吃掉了一斗米和十斤肉,說明這個飯量應該是當時士兵的平均標準。漢朝和秦朝的度量制度差別不大,而諸葛亮并非將士,所以按正常來說諸葛亮的飯量應該和晚年的廉頗持平,或者是略低于。
而漢制一斗等于十升,這樣算下來諸葛亮的飯量只有老年廉頗的30%-40%(這里只說米飯)。而諸葛亮一米八的個頭,再加上晚睡早起操勞過多,體力消耗也大,諸葛亮的這個飯量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很小的,甚至遠遠達不到平均標準。
消耗大而飯量跟不上,當時諸葛亮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營養不良情況,也難怪諸葛亮只能坐著四輪車出來指揮作戰,而他不過50歲。所以司馬懿得出諸葛亮將不久于人世的推斷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以諸葛亮這樣的操勞程度和如此小的飯量,必將會被活活累死。
果不其然,兩軍相持月余,諸葛亮病亡,蜀軍全線撤退。當司馬懿達到蜀軍的營盤時,看到諸葛亮的布置不禁感嘆“真乃天下奇才也!”
可奇才也要懂得勞逸結合,要不然會被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