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馬超投靠劉備之后,就變得默默無聞了?
為什么馬超投靠劉備之后,就變得默默無聞了?
馬超也是三國時期一員大將,曾經殺的曹操也驚駭,直言說如果馬超不死,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這個時候的馬超是非常厲害的。然而在經歷了人生巔峰之后的馬超,就走向了低谷,而且這個低谷就像是斷崖一樣,下去了就再也沒有起來過。而這段時間,正是馬超投靠劉備之后的時間。那么為什么馬超在投靠了劉備之后,就變得這樣默默無聞了?
正所謂: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屬于自己的驕傲時刻,同樣也有屬于自己的落幕夕陽。如:曹操人生巔峰緣于官渡之勝,人生失意緣于赤壁之敗;劉備人生巔峰緣于益州、漢中之勝,人生失意緣于夷陵之敗。
同樣,馬超人生巔峰緣于潼關戰曹操,曾一度殺的曹操割須斷袍,驚的曹操急呼:“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然而,之后便是一路失意。細說的話,馬超的得意期從16歲到36歲,有20年如日中天的得意時光;失意期從36歲至46歲,經歷了10年的失意歲月。
再看看劉備,從23歲開始創業到了47歲,依舊寄人籬下于荊州新野棲身,前半輩子的失意期長達24年之久,而得意時日卻只有10年。也就是說,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沒有那個人的一生都處于得意的輝煌階段,同樣也沒有那個人的一生一直處于失意的落寞之中。
然而,這一過程中,馬超想要在人生的底谷從振昔日榮耀,而掌握其命運的主子劉備將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劉備沒有這樣的機會,馬超同樣也等不到這個機會,只能在落寞孤寂中畫上了人生的句號。
或許,這就是馬超投奔到劉備麾下一直默默無聞的一個原因吧。這時,可能有人會說,馬超薄涼無情,高傲自大,不屈人下,而且是個小人,難以駕馭,反復無常等。因此,遭到劉備的猜忌,才將其冷落。理由可能如下:
一是馬超過往身份太污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為了控制雍涼之地,將馬超全家扣為人質。但是,馬超對此依舊不為所動,悍然發動兵變,最終造成包括其父馬騰、其弟馬休和馬鐵等三族數十百口皆被曹操所殺。后來,其逃離冀縣時,妻兒盡皆被殺;逃離漢中時,依舊將家眷扔在了城中。
由此可見,馬超確實為薄涼無情之人。但是,僅憑這一點,素有識人用人之能的劉備,真的會將馬超這員虎將棄之不用嗎?答案是,當然不會。
君不見,劉備也多次丟下妻兒獨自逃生,難道世人就會說其薄涼無情嗎。重點是,馬超投靠劉備之時,身邊僅有親信馬岱一人,又無自己的嫡系部隊,就算給予其統兵之權,也沒有造反的實力。
同時,以劉備的用人之能,難道不會想到,將馬岱調離馬超身邊,另派親信副將做監軍嗎。如此,馬超就算懷有二心,也難有反叛之力,劉備又為何要猜忌不用呢?
二是馬超高傲自大,心存小人之志
據《三國志》記載,馬超投靠劉備之時,由于曾經也為諸侯出身,所以經常稱呼劉備的字“玄德”,似有不敬之意。因此,關羽、張飛心下不忿,皆有欲除馬超之心。有一日,關羽、張飛皆立于劉備身后,邀馬超前來赴宴。應約前的馬超再次稱劉備的字“玄德”,關羽、張飛則怒拔利刃,欲殺馬超,被劉備所阻。因此,后來馬超每次相見劉備,皆如坐針氈,再也不敢以“玄德”相稱。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關羽一直鎮守荊州,從未到達成都,又如何會發生同張飛立于劉備身后欲殺馬超一事呢?
另據《三國志·彭羕傳》記載:一日彭羕前來馬超府中做客,當酒至半酣之時,其向馬超吐露心跡,言自己給劉備做出了多么大的貢獻,卻不被其所用,也下甚是怨恨。事后,馬超立刻向劉備如實匯報了此事。
因此,許多人認為馬超不但生性薄涼、高傲自大,而且還是個小人。
實事雖是如此,但卻是馬超的明智之舉。正所謂:交淺言深,乃為不智。馬超作為新投之人,本來就同彭羕非親非故,其卻向自己吐露如此機密之事。曾為一方諸侯的馬超,難道會因此將彭羕引為同病相連的兄弟看待嗎?不但不會,反而更會引起馬超心下生疑,不會是劉備遣來試探自己的吧。
所以,馬超做出了自己認為明智的選擇。雖然,確實誤會了彭羕,但是彭羕卻不該這個時候來找馬超說這樣的事情。綜上分析,以劉備的識人之明,這些更不會成為劉備不用馬超的理由。
那么,究竟還有那些緣故才造成了投靠劉備的馬超,默默無聞落幕的。
其一、劉備地盤太小,難有用武之地
公元219年,劉備蜀中稱帝之時,可謂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法正、糜竺、伊籍、馬良等大才,武有關羽、張飛、黃忠、魏延、趙云、陳到、李嚴、顏嚴、霍峻、孟達、向寵、黃權等大將。
而當時真正被劉備重的大將僅有兩人,即:鎮守荊州的關羽和鎮守漢中的魏延。也就是說,張飛、黃忠、趙云、陳到、顏嚴、李嚴等多為劉備建功之才,皆無可供鎮守之地,更何況新投的馬超呢。
但是,如果劉備真有機會攻取雍涼之地,無論是白馬義從出身的趙云也好,或是在西涼之地有“神威天將軍”之稱的馬超,絕對會迎來自己人生的另一個春天。
其二:生命時日過短,難有展露抱負之機
公元214年馬超投奔劉備,公元222年病逝,相隨不到8年時間。然而,在這期間,除漢中之戰中黃忠斬殺夏侯淵立有大功;關羽鎮守荊州時,曾敗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威振華夏外,其余將領均無過多出彩之處。
所以,新投的馬超默默無聞也就很好理解了。如果,馬超有幸能夠多活個十年、二十年,難道在蜀漢北伐的過程中,就沒有一展伸手的機會了嗎?
正所謂:天意弄人。任何一個人,想要成功的條件可能需要一大堆,如:天時、地利、人和。然而失敗,一個小小的疏忽,可能就會遭致大敗。幸運者,可能還有翻身之機;不幸者,便只能抱恨終身了。
同時,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典故所言,一個人有多高的巔峰輝煌,相伴相隨的打擊也將會有多么的嚴重。因為,人生最容易犯錯的階段有兩個,一是大喜,容易得意忘形;二是大悲,容易意氣用事。因此,歷史的車輪出奇的相似,如:袁紹、曹操、孫策、劉備等一代梟雄,不都是在人生的巔峰時刻折戟沉沙的嗎?
所以,一個人得意之時,切莫忘形,反而更應慎重梳理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或許即將上演的人生悲劇便會消除。同樣,一個人失意之時,也切莫意氣用事,錯上加錯,當靜坐自省,或許未來將會是另一個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