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究竟是信任諸葛亮,還是一直提防諸葛亮?
劉禪究竟是信任諸葛亮,還是一直提防諸葛亮?
劉備死后,由劉禪繼位。不過劉禪的外號大家都懂,叫“扶不起的阿斗”,似乎蜀漢在他的帶領下,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劉備可能也明白劉禪不是什么大才,所以在白帝城托孤之時,才會對諸葛亮說出那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很多人覺得劉備說“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這就有點太小看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情誼了,其實劉備在當下的真實感情,更多透露出來的是一種無奈。劉備建立蜀漢的目的就是為了延續漢朝血脈,諸葛亮根本就不姓“劉”,所以他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取代劉禪的位置,如果他敢擅自稱帝那諸葛亮就成了叛國的人了。其實劉備和諸葛亮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又苦于劉禪實在沒有一統全國的才能,所以才表露出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但這種情緒對于劉禪來說,可能再次打擊到了他的自尊心。
劉禪聽到劉備托孤時說的話,他會怎么想呢?既然父皇都說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那劉禪應該也明白在劉備心里究竟誰的分量更重了。所以此后就算蜀漢真正的掌權人是諸葛亮,對于劉禪來說也無所謂了,因為這也是劉備的意思。不過劉禪真就對諸葛亮這么放心嗎?恐怕也不是這樣的。劉禪應該是十分恐懼諸葛亮才對,劉禪并不知道劉備遺言的真正含義,所以他必須提防諸葛亮以免真的被逼宮。
所以劉禪也在培養自己的親信,其中黃皓就是劉禪身邊最重要的一員。只不過劉禪眼光太差,還是選中了一位小人,為此后蜀漢的安危埋下了一顆隱患的種子。其實諸葛亮根本就沒有任何要取代劉禪的意思,但劉禪有防備之心也能理解,他們二人就算有猜忌也能和平相處下去。壞就壞在諸葛亮去世以后,劉禪馬上在黃皓的提議下廢除了丞相之位。
其實劉禪的這個舉動已經暴露了他此前對諸葛亮的擔心,他不想以后又冒出第二個諸葛亮,所以要想辦法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上。到了這時,蜀漢的結局基本上就已經被決定好了,《出師表》中有很多諸葛亮對劉禪的告誡,可惜劉禪只會空背,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等黃皓總覽朝政,開始操弄權威后,蜀漢的滅亡便已進入倒計時。
所以說,劉禪和諸葛亮之間的關系,在劉備不在以后發生了細微的變化。諸葛亮也沒辦法重新獲得劉禪100%的信任了,其實諸葛亮此后做了很多能讓劉禪放心的事,只是劉禪實在不爭氣,非但沒有自強起來更是一點想要繼承劉備遺志的樣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