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書的格言聚集100句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出自孟子書的格言聚集100句

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1句】:仁者無敵。

【第2句】: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第3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4句】: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第5句】: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第6句】:民事不可緩也。

【第7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8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第9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10句】: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第11句】: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第12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第13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第14句】: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第15句】: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第16句】: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第17句】: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第18句】: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第19句】: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第20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21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第22句】: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第23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第24句】: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第25句】: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第26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第27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第28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第29句】:人皆可以為堯舜。

【第30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31句】: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第32句】: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第33句】: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第34句】: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第35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36句】: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第37句】: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第38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第39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第40句】: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第41句】:盡信書,不如無書。

【第42句】: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第43句】:仁則榮,不仁則辱。

【第44句】: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第45句】: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第46句】: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第47句】: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第48句】: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第49句】: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第50句】:養心莫善于寡欲。

【第51句】:其進銳者,其退速。

【第52句】: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第53句】: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第54句】: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第55句】: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第56句】: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出自孟子的成語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語成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語言文化之一,而成語的存在為漢語增添了一絲精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出自孟子的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1句】: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

【第2句】: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了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第4句】: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第5句】: 引領而望:“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梁惠王》)釋:如果有一位不好殺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著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第6句】: 君子遠庖廚:“是以君子遠庖廚.” (《梁惠王》)釋:君主把廚房擺在遠離自己的場所,就是這個道理.

【第7句】: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梁惠王》)釋:我的目力能夠把秋天鳥的細毛看得分明,一車子柴火擺在眼前卻瞧不見.

【第8句】: 挾泰山以超北海:“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梁惠王》)釋:把泰山夾在胳臂底下跳過北海,告訴人說,“這個我辦不到.”這真是不能.

【第9句】: 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梁惠王》)釋:以您這樣的作法滿足您這樣的欲望,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第10句】: 寡不敵眾:“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梁惠王》)釋:人口稀少的國家不可以跟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敵,弱國不可以跟強國為敵.

【第11句】: 與民同樂:“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梁惠王》)釋: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同百姓一同娛樂罷了.

【第12句】: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釋:和天下的人同憂同樂,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于他的,是從來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化于此)

【第13句】: 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釋:齊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第14句】: 水深火熱:“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梁惠王》)釋:如果燕國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熱(指災難更加深了),那只是統治者由燕轉為齊罷了.

【第15句】: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梁惠王》)釋:如今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認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都用筐盛著干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

【第16句】: 簞食壺漿:“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梁惠王》)釋:如今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認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都用筐盛著干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

【第17句】: 出爾反爾:“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梁惠王》)釋: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樣去對待人家,人家將怎樣回報你.

【第18句】: 解民倒懸:“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公孫丑》)釋:現在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實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正好像被人倒掛著而給解救了一般.

【第19句】: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公孫丑》)釋: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這個時代才行.

【第20句】: 具體而微:“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公孫丑》)釋:冉牛、閔子、顏淵大體近于孔子,卻不如他那樣的博大精深.

【第21句】: 出類拔萃:“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孫丑》)釋:圣人遠遠超出了他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還要偉大的.

【第22句】: 心悅誠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公孫丑》)釋: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順服.

【第23句】: 返求諸己:“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公孫丑》)釋:(射箭)如果沒有射中,不埋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返躬自問罷了.

【第24句】: 與人為善:“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公孫丑》)釋:吸取別人的優點來自己行善,這就是偕同別人一道行善.

【第25句】: 綽綽有余:“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公孫丑》)釋:我既沒有固定的職務,又沒有進言的責任,那我的行動,難道不是寬舒得有無限的回旋余地嗎?

【第26句】: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孫丑》)釋: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第27句】: 此一時,彼一時:“彼一時,此一時也.” (《公孫丑》)釋:那又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

【第28句】: 舍我其誰:“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公孫丑》)釋:在今日的社會里,除開我,還有誰呢?

【第29句】: 為富不仁:“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滕文公》)釋:要發財致富便不能仁愛,要仁愛便不能發財致富.

【第30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滕文公》)釋:若是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自己便鉆洞扒門縫來互相窺望,爬過墻去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士都會輕視他.

【第31句】: 亂臣賊子:“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滕文公》)釋: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亂的臣子、不孝的兒子才有所害怕.

【第32句】: 自暴自棄:“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離婁》)釋:自己殘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第33句】: 不虞之譽:“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離婁》)釋:有意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于苛求的詆毀.

【第34句】: 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釋:人的毛病在于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第35句】: 何出此言:“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離婁》)釋:老師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呢?

【第36句】: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離婁》)釋:不孝順父母的事情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

【第37句】: 手舞足蹈:“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離婁》)釋:快樂一發生就無法休止,無法休止就會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了.

【第38句】: 不為已甚:“仲尼不為已甚者.” (《離婁》)釋: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過火的人.

【第39句】: 左右逢源:“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離婁》)釋:蓄積很深,便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

【第40句】:) 夜以繼日:“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離婁》)釋:抬著頭考慮,白天想不好,夜里接著想.

【第41句】: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萬章》)釋:三年后,太甲悔過,自己怨恨,自己悔過.(艾,音yi)

【第42句】: 先知先覺:“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 (《萬章》)釋: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覺者來使后知后覺者有所覺悟.

【第43句】: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萬章》)釋:“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樂,先敲缽鐘,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終的一樣.

【第44句】:卻之不恭:“‘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萬章》)釋:(俗話說),“一再拒絕人家的禮物,這是不恭敬.”為什么呢?

【第45句】: 殺人越貨:“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憝.”(《萬章》)釋:(《尚書 康誥》)說,“殺死別人,強奪財物,橫強不怕死,這種人,是沒有人不痛恨的.”

【第46句】: 茁壯成長:“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萬章》)釋:(孔子曾經做過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說,“牛羊都壯實地長大了.”

【第47句】: 知人論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萬章》)釋:吟詠他們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不了解他們的為人,可以嗎?所以要討論他們那一個時代.

【第48句】: 一暴(pu)十寒:“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釋:縱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冷它十天,沒有能夠再長的.

【第49句】: 專心致志:“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告子》)釋:假使讓弈秋(下棋高手)教授兩個人下棋,其中的一個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

【第50句】: 舍生取義:“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告子》)釋:如果兩者(生命和義)不能并有,便犧牲生命,而要“義”.

【第51句】: 杯水車薪:“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告子》)釋: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來救一車柴木的火焰,(結果連他們已實行的這點點仁都會消失的).

【第52句】: 言歸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 (《告子》)釋:所有我們參加盟會的人訂立盟約以后,完全恢復舊日的友好.

【第53句】: 以鄰為壑:“今吾子以鄰為壑.” (《告子》)釋:如今你卻使水流到臨近的國家去.

【第54句】: 習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盡心章》)釋:如此做去,卻不明白其當然;習慣了卻不深知其所以然.

【第55句】: 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盡心》)釋:窮困便獨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第56句】: 不言而喻:“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盡心》)釋:(君子的本性,仁義禮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動作上,不必言語,別人一目了然.”

【第57句】: 引而不發:“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盡心》)釋:君子(教導別人正如射手),張滿了弓,卻不發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第58句】: 仁民愛物:“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盡心》)釋: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

【第59句】: 當務之急:“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盡心》)釋:智者沒有不該知道的,但是急于當前重要工作.(仁者沒有不愛的,但是務必先愛親人和賢者).

【第60句】: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心》)釋: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

【第61句】: 茅塞頓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盡心》)釋:山坡的小路只一點點寬,經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條路;只要有一個時候不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

【第62句】: 言近旨遠:“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盡心》)釋:言語淺近,意義卻深遠的,這是“善言”.

63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盡心》)釋:(這種人)同流合污,(所以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

孟子的名言警句集錦

【第1句】: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第2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第3句】: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第4句】: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第5句】: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第6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第7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8句】: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第9句】: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第10句】: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第11句】: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第12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第13句】: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第14句】: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第15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16句】: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第17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18句】: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第19句】: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第20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第21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22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第23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第24句】: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第25句】: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第26句】: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第27句】: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第28句】: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29句】: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第30句】: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第31句】: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第32句】: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第33句】: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第34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35句】: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第36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第37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第38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39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第40句】:其進銳者,其退速。

【第41句】: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第42句】: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第43句】: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第44句】: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第45句】: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第46句】:食色,性也。

【第47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第48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49句】: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第50句】: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第51句】: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第52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第53句】: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第54句】: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第55句】: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第56句】: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第57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第58句】: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第59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第60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第61句】: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第62句】: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第63句】: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第64句】: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

【第65句】: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第66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67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第68句】: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第69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第70句】: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71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第72句】: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第73句】: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第74句】: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第75句】: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第76句】: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第77句】: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的名言警句十句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孟子的名言警句十句,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私人影院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高清性色生活片|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别进去|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欧美人与zozoxxxx视频|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狂野猛交xxxx吃奶|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五月婷婷六月天|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在线播放黄色片|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 日本无吗免费一二区| 免费黄色a级片|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日日干夜夜操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故意短裙公车被强好爽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一本伊大人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 国产dvd毛片在线视频|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日本高清二三四本2021第九页|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成年女人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色多多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