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模事跡格言合集3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航天英模事跡格言合集3篇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故事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成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故事,歡迎閱讀。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故事

今天,38歲的“新人”陳冬將和老大哥景海鵬一起飛向太空,中國進入太空航天員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河南人的名字。

從小到大,陳冬身上的標簽有“學生頭子”“班長”“愛徒”“學霸”“飛行員”,從立志獻身軍旅到最終成為一名飛天的航天員,陳冬的經歷“稱得上傳奇”。

昨天下午,洛陽的姚志強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說,“等我從太空回來,回老家一定會來看你,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

51歲的姚志強鼻頭一酸,來電人是陳冬,是他帶了六年的學生。

從小是學霸和體育達人

中學階段,陳冬成績優異,也是體育達人,曾多次獲獎。

陳冬于1978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陳樹林是中鋁銅業洛陽公司(原洛陽銅加工廠)的退休職工,哥哥比他大4歲,目前在廣東當醫生。

在陳樹林眼里,愛運動、愛學習是陳冬兒時最大的特點。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次子從小就是同學們中間的“學生頭子”,廠里的同齡人都愿意找陳冬玩。

“我二兒子從小就讓我放心,他上的是我們廠里的子弟學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陳樹林說,小時候的陳冬最愛打籃球、游泳,做完功課就喜歡搞體育運動。雖然說愛學習、也愛玩,但陳樹林從未干預過兒子,甚至鼓勵兒子,要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未來。

1997年,陳冬從洛陽銅加工廠中學(現在是洛陽市第22中學)畢業,初高中連讀。至今姚志強還記得當年選班長的情景,“那時候我不了解剛入學的這幫孩子,就讓大家投票選班長,陳冬高票當選,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學同學,大家都對他非常支持。”

陳冬這個班長,一當就是6年,“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時,他就代表我,他說的話、做的事,同學們都非常信服。”姚志強說,少年時代的陳冬十分穩重低調,話不多,但是說一不二;是班上的體育達人,學校開運動會時,長跑、短跑、鉛球等項目,只要他上場,絕對能拿下名次;他還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后衛,高三時代表學校出戰洛陽市高中足球聯賽,拿下了第三名。不僅如此,陳冬學習成績也很好,“在全市的數學競賽上拿過二等獎,分數考上重點大學完全沒有問題。”

高考620多分的軍校生

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陳樹林的“軍人情結”影響陳家兩代人,他告訴記者,在他上中學和參加工作后,他曾兩次報名參軍,但都因為體檢問題,沒有去成。“我從小跟兒子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起看三大戰役的電影,看《上甘嶺》《地道戰》,這些經歷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他。”陳樹林說。

沒有出乎父親的意料,上高中的陳冬一次跟父親說起自己的志愿,高考就要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

說起陳冬的高考,陳樹林跟新京報記者說起了招生體檢時的一個插曲,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1996年11月,軍隊院校招收飛行員的工作進行前期體檢階段。“孩子告訴我要體檢,我知道招飛的體檢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軍隊,我也是抱著讓他試試的態度。”陳樹林說。

當年的第一次體檢過關后,第二年3月,陳冬又參加了在鄭州舉行的第二次體檢。兩次體檢都過關后,陳樹林對陳冬當飛行員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1997年6月,他陪兒子到濟南參加了第三次體檢。

“當時他出來就跟我說,視力可能有點下降。我安慰他,沒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陳樹林一邊安慰兒子,一邊自己心里緊張起來。

由于陳冬在學校學習好,又擔任學生干部,校領導對陳冬的高考錄取也十分關心。當年8月,陳冬以620多分的優異成績遠遠超過了一本分數線。招生組來了后,校長和陳冬的父親見到了長春飛行學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招生的同志說,我們從沒看到報考我們學校高考這么高分的學生。”陳樹林說,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體檢的報告。由于體檢由兩位醫生簽字,視力檢查表上一位醫生的結論是【第1句】:0,另一位醫生的結論是0.9,最終為了保險起見,給陳冬的體檢報告的結論為:視力0.9,這與合格的體檢視力標準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說肯定是高考復習強度大影響了視力,這也是暫時的。最后沒有因為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陳樹林說。

軍校期間只回家兩次

陳冬師弟介紹,當年陳冬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真誠,十分為同學們著想。

陳冬的航天之路,是從藍天開始的。坐落于長春東南湖大路的空軍航空大學,也就是曾經的長春飛行學院,1997年,陳冬以優異成績考入這里。

昨天,聽說陳冬成為了神十一飛行乘組航天員,同樣從空軍航空大學走出來的飛行員們熱血沸騰。陳冬的一位師弟告訴新京報記者,陳冬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如今又成為航天員,穿過藍天,飛向更寬廣的宇宙,他的經歷稱得上傳奇,“母校的英模榜,又多了一位航天英雄。”

“成為飛行員已是萬里挑一,而成為航天員,何止是萬里挑一。”一名同樣畢業于空軍航空大學的飛行員說,大學時代的他們,他們需要完成近百門課程,不僅要學習高數、物理、大學英語、軍事理論等基礎課程,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為了訓練平衡能力,每個人都要學輪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為保證跳傘落地,還要練習蛙泳,要連續游400米才達到優秀。”

包括陳冬在內,飛行學員們在成為飛行員之前,都經歷了超乎尋常的磨練,力量和體能訓練是日常必備。“引體向上、臂屈伸,都要連做20個以上;跑步也是每天必須,1萬米的奔跑都是家常便飯。”這位飛行員說,為了訓練抗眩暈能力,飛行學員們還要經常練習旋梯和固定滾輪,在大學期間必須完成兩次800米高空跳傘,以及心理對戰、野外生存等多種訓練。

“體能、航理、飛行,要成為飛行員,這三項缺一不可,飛行學員的淘汰率能達到七成以上。”陳冬的一名師弟說,他了解到,師兄陳冬當年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真誠,十分為同學們著想,“他不僅體能訓練拔尖,而且理論知識也相當扎實,當年是一名‘學霸’。”他說,師兄陳冬以驕人的成績畢業,順利成為了飛行員。

上軍校期間,陳冬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二年級的春節。后來因為學院的規定,沒有回家。陳樹林告訴記者,他經常與兒子通信,問兒子錢夠不夠花,每次兒子的回信都是讓父母放心,自己很好,沒有什么別的需要。

隔絕訓練老師登報尋人

大學畢業后經常封閉訓練,與班主任失聯,老師登報尋找愛徒。

陳冬考取飛行員,也和姚志強當年的鼓勵密切相關。高二時,班上有一名往屆復讀生被選中成為飛行學員,這更加激勵了原本就有飛行夢的一些同學,其中就包括陳冬。姚志強了解陳冬的心思與夢想,就鼓勵他,想考上飛行員,在注重學習成績的同時,就要加強身體素質。

高考時,陳冬被長春飛行學院錄取,進入大學后,雖然訓練嚴格、學習緊張,而且當時通訊并不像現在這么方便,但陳冬仍然不忘時常問候姚志強,放假回家時,還會和同學們一起去看望老師。

但是,陳冬在大學畢業成為飛行員之后,因為經常封閉訓練,電話也換了,姚志強和他逐漸失去了聯絡。2012年時,思念愛徒的姚志強在洛陽晚報上登了一篇文章,尋找陳冬。“后來我得知,那正是他選拔航天員的時候,他用6年的時間與外界隔絕,投入訓練。”

當陳冬的名字出現在神十一飛行乘組之中時,姚志強眼眶溫熱,他因榮耀而激動,“中學時代,我當了他6年的班主任,他當了我6年的班長,今天他成為飛向太空的航天英雄,我真的很為他自豪。”

陳樹林告訴記者,在兒子準備出征的階段,他一直在北京照顧孫子,10月13日剛剛從北京回到老家洛陽。多年來,陳冬的學習、訓練讓他對兒子非常放心,希望兒子能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名人故事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成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故事,歡迎閱讀。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東實現飛天夢的故事

今天,38歲的“新人”陳冬將和老大哥景海鵬一起飛向太空,中國進入太空航天員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河南人的名字。

從小到大,陳冬身上的標簽有“學生頭子”“班長”“愛徒”“學霸”“飛行員”,從立志獻身軍旅到最終成為一名飛天的航天員,陳冬的經歷“稱得上傳奇”。

昨天下午,洛陽的姚志強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說,“等我從太空回來,回老家一定會來看你,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

51歲的姚志強鼻頭一酸,來電人是陳冬,是他帶了六年的學生。

從小是學霸和體育達人

中學階段,陳冬成績優異,也是體育達人,曾多次獲獎。

陳冬于1978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陳樹林是中鋁銅業洛陽公司(原洛陽銅加工廠)的退休職工,哥哥比他大4歲,目前在廣東當醫生。

在陳樹林眼里,愛運動、愛學習是陳冬兒時最大的特點。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次子從小就是同學們中間的“學生頭子”,廠里的同齡人都愿意找陳冬玩。

“我二兒子從小就讓我放心,他上的是我們廠里的子弟學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陳樹林說,小時候的陳冬最愛打籃球、游泳,做完功課就喜歡搞體育運動。雖然說愛學習、也愛玩,但陳樹林從未干預過兒子,甚至鼓勵兒子,要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未來。

1997年,陳冬從洛陽銅加工廠中學(現在是洛陽市第22中學)畢業,初高中連讀。至今姚志強還記得當年選班長的情景,“那時候我不了解剛入學的這幫孩子,就讓大家投票選班長,陳冬高票當選,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學同學,大家都對他非常支持。”

陳冬這個班長,一當就是6年,“他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在班上時,他就代表我,他說的話、做的事,同學們都非常信服。”姚志強說,少年時代的陳冬十分穩重低調,話不多,但是說一不二;是班上的體育達人,學校開運動會時,長跑、短跑、鉛球等項目,只要他上場,絕對能拿下名次;他還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后衛,高三時代表學校出戰洛陽市高中足球聯賽,拿下了第三名。不僅如此,陳冬學習成績也很好,“在全市的數學競賽上拿過二等獎,分數考上重點大學完全沒有問題。”

高考620多分的軍校生

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陳樹林的“軍人情結”影響陳家兩代人,他告訴記者,在他上中學和參加工作后,他曾兩次報名參軍,但都因為體檢問題,沒有去成。“我從小跟兒子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起看三大戰役的電影,看《上甘嶺》《地道戰》,這些經歷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他。”陳樹林說。

沒有出乎父親的意料,上高中的陳冬一次跟父親說起自己的志愿,高考就要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

說起陳冬的高考,陳樹林跟新京報記者說起了招生體檢時的一個插曲,曾因視力差了“0.1”,陳冬差點與軍校失之交臂。

1996年11月,軍隊院校招收飛行員的工作進行前期體檢階段。“孩子告訴我要體檢,我知道招飛的體檢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軍隊,我也是抱著讓他試試的態度。”陳樹林說。

當年的第一次體檢過關后,第二年3月,陳冬又參加了在鄭州舉行的第二次體檢。兩次體檢都過關后,陳樹林對陳冬當飛行員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1997年6月,他陪兒子到濟南參加了第三次體檢。

“當時他出來就跟我說,視力可能有點下降。我安慰他,沒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陳樹林一邊安慰兒子,一邊自己心里緊張起來。

由于陳冬在學校學習好,又擔任學生干部,校領導對陳冬的高考錄取也十分關心。當年8月,陳冬以620多分的優異成績遠遠超過了一本分數線。招生組來了后,校長和陳冬的父親見到了長春飛行學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招生的同志說,我們從沒看到報考我們學校高考這么高分的學生。”陳樹林說,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體檢的報告。由于體檢由兩位醫生簽字,視力檢查表上一位醫生的結論是【第1句】:0,另一位醫生的結論是0.9,最終為了保險起見,給陳冬的體檢報告的結論為:視力0.9,這與合格的.體檢視力標準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兒子的高考成績,說肯定是高考復習強度大影響了視力,這也是暫時的。最后沒有因為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陳樹林說。

軍校期間只回家兩次

陳冬師弟介紹,當年陳冬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真誠,十分為同學們著想。

陳冬的航天之路,是從藍天開始的。坐落于長春東南湖大路的空軍航空大學,也就是曾經的長春飛行學院,1997年,陳冬以優異成績考入這里。

昨天,聽說陳冬成為了神十一飛行乘組航天員,同樣從空軍航空大學走出來的飛行員們熱血沸騰。陳冬的一位師弟告訴新京報記者,陳冬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如今又成為航天員,穿過藍天,飛向更寬廣的宇宙,他的經歷稱得上傳奇,“母校的英模榜,又多了一位航天英雄。”

“成為飛行員已是萬里挑一,而成為航天員,何止是萬里挑一。”一名同樣畢業于空軍航空大學的飛行員說,大學時代的他們,他們需要完成近百門課程,不僅要學習高數、物理、大學英語、軍事理論等基礎課程,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為了訓練平衡能力,每個人都要學輪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為保證跳傘落地,還要練習蛙泳,要連續游400米才達到優秀。”

包括陳冬在內,飛行學員們在成為飛行員之前,都經歷了超乎尋常的磨練,力量和體能訓練是日常必備。“引體向上、臂屈伸,都要連做20個以上;跑步也是每天必須,1萬米的奔跑都是家常便飯。”這位飛行員說,為了訓練抗眩暈能力,飛行學員們還要經常練習旋梯和固定滾輪,在大學期間必須完成兩次800米高空跳傘,以及心理對戰、野外生存等多種訓練。

“體能、航理、飛行,要成為飛行員,這三項缺一不可,飛行學員的淘汰率能達到七成以上。”陳冬的一名師弟說,他了解到,師兄陳冬當年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為人謙遜真誠,十分為同學們著想,“他不僅體能訓練拔尖,而且理論知識也相當扎實,當年是一名‘學霸’。”他說,師兄陳冬以驕人的成績畢業,順利成為了飛行員。

上軍校期間,陳冬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二年級的春節。后來因為學院的規定,沒有回家。陳樹林告訴記者,他經常與兒子通信,問兒子錢夠不夠花,每次兒子的回信都是讓父母放心,自己很好,沒有什么別的需要。

隔絕訓練老師登報尋人

大學畢業后經常封閉訓練,與班主任失聯,老師登報尋找愛徒。

陳冬考取飛行員,也和姚志強當年的鼓勵密切相關。高二時,班上有一名往屆復讀生被選中成為飛行學員,這更加激勵了原本就有飛行夢的一些同學,其中就包括陳冬。姚志強了解陳冬的心思與夢想,就鼓勵他,想考上飛行員,在注重學習成績的同時,就要加強身體素質。

高考時,陳冬被長春飛行學院錄取,進入大學后,雖然訓練嚴格、學習緊張,而且當時通訊并不像現在這么方便,但陳冬仍然不忘時常問候姚志強,放假回家時,還會和同學們一起去看望老師。

但是,陳冬在大學畢業成為飛行員之后,因為經常封閉訓練,電話也換了,姚志強和他逐漸失去了聯絡。2012年時,思念愛徒的姚志強在洛陽晚報上登了一篇文章,尋找陳冬。“后來我得知,那正是他選拔航天員的時候,他用6年的時間與外界隔絕,投入訓練。”

當陳冬的名字出現在神十一飛行乘組之中時,姚志強眼眶溫熱,他因榮耀而激動,“中學時代,我當了他6年的班主任,他當了我6年的班長,今天他成為飛向太空的航天英雄,我真的很為他自豪。”

陳樹林告訴記者,在兒子準備出征的階段,他一直在北京照顧孫子,10月13日剛剛從北京回到老家洛陽。多年來,陳冬的學習、訓練讓他對兒子非常放心,希望兒子能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更多熱門文章: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的故事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于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的故事,歡迎閱讀。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的故事

10月17日,50歲的景海鵬將第三次開始自己的太空之旅。

前無古人。這一次,他將打破中國載人航天的多項紀錄,成為中國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

繼完美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后,他創紀錄地成為中國三度飛天的第一人。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他會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將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比之前的交會對接軌道高了50公里。這也意味著,他和搭檔陳冬一起,都將成為中國飛得最高的航天員。

老驥有志

為什么還要飛?這是景海鵬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他微笑著給出了答案:“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干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景海鵬屬馬。雖為老驥,志卻不止千里。

“一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夢想。人的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大小不同的夢想串起來的。一個目標實現了之后,一定會確立一個新的目標。如果一個人實現目標后就無所事事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說。

上高中時,偶然間看到一張飛行員照片的'景海鵬,萌生了“我要當飛行員”的志向。得知航天員選拔的消息后,已經當了13年飛行員的他,又開始憧憬“力爭成為一名航天員”。

1998年1月,景海鵬如愿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從那時起,飛天便成為他的夢想。

十年等待,一朝夢圓。“2008年我的飛天夢想實現后,我就把新目標瞄上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夢想又一次實現后,很多人問,你還訓練嗎?我就笑說,不訓練我干啥。”景海鵬說,“因為我的下一個夢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備戰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

“只有這樣,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實。”他說,雖然航天員這個職業有風險有挑戰,但“我熱愛這個職業”。

事實上,這個生在農村、黃土地上長大的山西運城人,還有著更大的動力——回報祖國的栽培。

“我一個農村娃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景海鵬說,“我要回報國家。可怎么才是回報國家呢?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所有在地面實現不了的,通過航天員在太空實現,從而造福全人類。”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麗家園,對景海鵬而言已不再像當初那般新奇。他說:“這次,就一門心思準備好任務,爭取不留遺憾。”

老馬識途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用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個牽頭人,多操點心。”

景海鵬這樣描述指令長的職責:“每天工作結束了,把完成情況寫到日志上,并與地面指揮溝通等等。遇到緊急情況,我將代表乘組與地面進行溝通。這是指令長必須承擔的責任。”

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不僅要確保成百上千個指令準確無誤地發送,還要組織各類實驗有序開展;不僅要嚴格執行飛行計劃,還要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宮一號中工作生活。

這次飛行的時間更長,在軌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個,對乘組的身心素質、工作能力、任務規劃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馬識途。擁有豐富飛行經驗的景海鵬,常在訓練中對陳冬進行針對性指導以及實用的小建議,比如在失重環境下東西不能隨意放、移動身體前必須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擊小測”更是包括陳冬、劉洋等搭檔都領教過的“景式”訓練手段:平時訓練時,景海鵬會在對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拋出問題,考考對方是否所有知識技能都扎實掌握。

陳冬也屬馬,比景海鵬小一輪。在他眼里,景海鵬是他的榜樣,“能與之搭檔非常幸運”。

景海鵬的細心周到,也讓陳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練,景海鵬早早戴好了壓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陳冬“壓力山大”。這個小細節被景海鵬看在眼里,記到心上。演練結束后,景海鵬悄悄告訴陳冬,以后一定會注意兩人步調一致,防止給對方帶來無形的壓力。

景海鵬坦言,三度飛天的心情“一樣,也不一樣”。

“高興激動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畢竟經歷過兩次飛天的考驗,經歷過18年航天員生涯的磨礪,這次的心態更增加了一份平和、從容、淡定和堅定。”景海鵬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放心!”

不留遺憾

景海鵬喜歡上打籃球,從小學五年級開始。

個子矮,他就苦練精準的投籃絕技,從而成為隊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

從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后到首次飛天前的十年間,景海鵬從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

那十年,他就是這么過來的——每天6點半起床,吹一會兒長號,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后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床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里過一遍。

“堅持,堅持,再堅持。”他說,“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

景海鵬把這份刻苦,堅持到今天。

在這次任務中,需要航天員參與操作的在軌試(實)驗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過的情況下,他和陳冬仍會拿出時間對一些在軌試(實)驗專門進行強化訓練。

“我們要把地面專家希望達到的目標理念帶到太空去實現。一些在軌試(實)驗之前我也沒做過,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時會留下遺憾,所以要反復練習。”他說,“航天員可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

訓練之余,景海鵬也參加了不少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特別是與青少年進行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從小萌生科學的夢想,這也是航天員任務的一部分。”他說,“在青少年心中種下那一顆種子很重要。”

這位“英雄航天員”卻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很難像平常人一樣侍奉父母、陪伴妻兒。

“從嫁給我那一天開始,她就做好了準備。”但景海鵬依然記得第一次飛天時,妻子緊張得三天三夜沒睡著,“希望這一次她也和我一樣,不會有壓力。”

至于帶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對家人的思念,景海鵬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給大家一個驚喜。”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飛天背后的故事

2024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而在飛船里面的一個航天員正是景海鵬,景海鵬是中國首位第三次飛天的航天員。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飛天背后的故事,快來看看吧!

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景海鵬飛天背后的故事

相隔八年,三度飛天。幸運的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三年前,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景海鵬說:“鮮花和掌聲過后,我們一如既往投入戰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將軍的他,向著太空再次出征。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他會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將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比之前的交會對接軌道高了50公里。這也意味著,他和搭檔陳冬一起,都將成為中國飛得最高的航天員。

為什么還要飛?

為什么還要飛?這是景海鵬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他微笑著給出了答案:“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干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景海鵬屬馬。雖為老驥,志卻不止千里。

“一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夢想。人的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大小不同的夢想串起來的。一個目標實現了之后,一定會確立一個新的目標。如果一個人實現目標后就無所事事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說。

上高中時,偶然間看到一張飛行員照片的景海鵬,萌生了“我要當飛行員”的志向。得知航天員選拔的消息后,已經當了13年飛行員的他,又開始憧憬“力爭成為一名航天員”。

1998年1月,景海鵬如愿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從那時起,飛天便成為他的夢想。

十年等待,一朝夢圓。“2008年我的飛天夢想實現后,我就把新目標瞄上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夢想又一次實現后,很多人問,你還訓練嗎?我就笑說,不訓練我干啥。”景海鵬說,“因為我的下一個夢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備戰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

事實上,這個生在農村、黃土地上長大的山西運城人,還有著更大的動力——回報祖國的栽培。

“我一個農村娃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景海鵬說,“我要回報國家。可怎么才是回報國家呢?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所有在地面實現不了的,通過航天員在太空實現,從而造福全人類。”

指令長的飛行日記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用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個牽頭人,多操點心。”

景海鵬這樣描述指令長的職責:“每天工作結束了,把完成情況寫到日志上,并與地面指揮溝通等等。遇到緊急情況,我將代表乘組與地面進行溝通。這是指令長必須承擔的責任。”

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不僅要確保成百上千個指令準確無誤地發送,還要組織各類實驗有序開展;不僅要嚴格執行飛行計劃,還要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宮一號中工作生活。

而這次飛行的時間更長,在軌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個,對乘組的身心素質、工作能力、任務規劃等方面要求也更高。老馬識途。擁有豐富飛行經驗的景海鵬,常在訓練中對陳冬進行針對性指導以及實用的小建議,比如在失重環境下東西不能隨意放、移動身體前必須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擊小測”更是包括陳冬、劉洋等搭檔都領教過的“景式”訓練手段:平時訓練時,景海鵬會在對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拋出問題,考考對方是否所有知識技能都扎實掌握。

景海鵬坦言,三度飛天的心情“一樣,也不一樣”。

“高興激動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畢竟經歷過兩次飛天的考驗,經歷過18年航天員生涯的磨礪,這次的心態更增加了一份平和、從容、淡定和堅定。”景海鵬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放心!”

努力努力再努力

景海鵬喜歡上打籃球,從小學五年級開始。

個子矮,他就苦練精準的投籃絕技,從而成為隊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

從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后到首次飛天前的十年間,景海鵬從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

那十年,他就是這么過來的——每天6點半起床,吹一會兒長號,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后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床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里過一遍。

“堅持,堅持,再堅持。”他說,“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

景海鵬把這份刻苦,堅持到今天。

在這次任務中,需要航天員參與操作的在軌試(實)驗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過的情況下,他和陳冬仍會拿出時間對一些在軌試(實)驗專門進行強化訓練。

“我們要把地面專家希望達到的目標理念帶到太空去實現。一些在軌試(實)驗之前我也沒做過,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時會留下遺憾,所以要反復練習。”他說,“航天員可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

訓練之余,景海鵬也參加了不少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特別是與青少年進行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從小萌生科學的夢想,這也是航天員任務的一部分。”他說,“在青少年心中種下那一顆種子很重要。”

這位“英雄航天員”卻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很難像平常人一樣侍奉父母、陪伴妻兒。

“從嫁給我那一天開始,她就做好了準備。”但景海鵬依然記得第一次飛天時,妻子緊張得三天三夜沒睡著,“希望這一次她也和我一樣,不會有壓力。”

至于帶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對家人的思念,景海鵬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給大家一個驚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忧传媒在线观看| 一级日韩一级欧美|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一道本不卡免费视频| 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免费| 99热99操99射| 六月丁香色婷婷|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一二三四区产品乱码芒果免费版|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1000部又爽又黄的做黄禁片| 男女抽搐一进一出无遮挡|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小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 aⅴ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操|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成年女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另类的人妖ts视频| 动漫av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超碰| 一级特黄录像绵费播放| 91手机看片国产福利精品| 国产免费小视频|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正在播放pp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