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描寫城堡的句子100句
關于卡夫卡城堡經(jīng)典語錄
【第1句】: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來到這兒,而是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這個地方的話,那真有點山窮水盡的味道呢!
【第2句】:男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遇見一個女人,于是和她在一起,一切就都變成了為了這個女人,為了這個家!
【第3句】: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供我們談情說愛,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墳墓,又深又窄,在那里我們緊緊抱著,難解難分。
【第4句】:你們客房女侍在鑰匙孔里偷看慣了,因此就會有那種思想方法,從你們確實看到的一點小事便對全局作出(自以為)絕妙而錯誤的結論。
【第5句】:不要失望,甚至對你并不感到失望這一點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時候,新的力量來臨,給你以支柱,而這正表明你是活著的。
【第6句】:沒有得到我的準許,你們不得同任何人交談。我在這兒是個外鄉(xiāng)人,既然你們是我的老助手,你們就也是外鄉(xiāng)人。我們?nèi)齻€外鄉(xiāng)人因此必須團結一致,伸出你們的手來向我保證這一點。
【第7句】: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供我們談情說愛,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墳墓,又深又窄,在那里我們緊緊地摟抱著,難解難分,我的臉藏在你的'懷里,你的臉藏在我的懷里,沒有人再會看到我們。
【第8句】:K知道并沒有真正的強制,他也不怕這種強制,在這兒就更不怕了,可是使人氣餒的環(huán)境的威力,習慣于失望的威力,每時每刻察覺不到的影響的威力,這些倒使他害怕,但他必須敢于同這種危險作斗爭。
【第9句】:K到達村子的時候,已經(jīng)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個山崗籠罩在霧靄和夜色里看不見了,連一星兒顯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兒的光亮也看不見。K站在一座從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橋上,對著他頭上那一片空洞虛無的幻景,凝視了好一會兒。
【第10句】:努力想得到什么東西,其實只要沉著鎮(zhèn)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過于使勁,鬧得太兇,太幼稚,太沒有經(jīng)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
【第11句】:不要嘲笑我,弗麗達小姐——你還有比你過去所征服的更多東西在等著你去征服呢。但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碰到的阻力是巨大的,他所追求的目標越高,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因此要接受一個同樣也在奮斗拼搏的人的幫助,絕不是一種恥辱,盡管他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第12句】:天意在人的理智的注目下,它時而顯得崇高,值得大家愛,恰似克拉姆先生的備受愛戴,時而又受到帶譏諷意味的批評,有明智的批評,也有愚蠢的批評。這個事實就是,上天有時甚至呈現(xiàn)出一種極其可鄙(那個文件保管室)、悲慘、混亂或放縱或乖戾(那兩個助手)或庸俗、而始終都是難以捉摸的景象。
【第13句】:到這時,K突然覺得似乎人們斬斷了一切同他的聯(lián)系,似乎他現(xiàn)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自由,可以在這塊原是禁止他來的地方愿等多久就等多久,并且他是經(jīng)過奮斗爭得的這個自由,這點很少有誰能做到,現(xiàn)在誰也傷不了他一根毫毛或是把他趕走,甚至誰都難得跟他說上一句話;雖然如此,但同時他又覺得——這個想法至少同表面上的感覺一樣強烈——世界上再沒有比這種自由、這種等待、這種刀槍不入的狀態(tài)更荒謬、更讓人絕望的事了。
【第14句】:所以,這會使人顧慮重重;但是,與下述情況相比,也就不會有什么顧慮了:正式錄用要經(jīng)過極其嚴格的挑選,一個名聲不知為什么不好的家庭成員一開始就會被淘汰,比方說,這樣一個人報名參加,他成年累月膽戰(zhàn)心驚地等待審查結果,從第一天起,方方面面的人都會驚奇地問他怎么敢做出這種毫無希望的事,但是他仍舊抱有希望,否則他怎么能活下去呢;可是過了多少年,也許已白發(fā)蒼蒼、年事已高,他才知道自己沒有被錄取,才知道一切都已付諸東流,他虛度了這一生。
卡夫卡經(jīng)典語錄收錄
【第1句】:戰(zhàn)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中你寸步難行。
【第2句】: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來到這兒,而是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這個地方的話,那真有點山窮水盡的味道呢!
【第3句】:書籍,必須是鑿開我們心中那冰封的海洋的斧頭。
【第4句】:被告總是最具吸引力。
【第5句】:你還年輕。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對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延續(xù)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第6句】:離此洞口約一千步遠的地方才是地洞的真正入口。
【第7句】:一定是有人誣陷了約瑟夫·K,因為一天早上,他沒有犯什么錯,就被捕了。
【第8句】:我不識內(nèi)涵,我沒有鑰匙,我不信謠傳,一切均可理解,因為一切就是我自己。
【第9句】:無論什么人,只要你在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只手擋開點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總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經(jīng)死了,但你卻是真正的獲救者。
【第10句】:人們是永遠不可能坦白一切的。甚至往昔那些看上去似乎徹底坦白出來的事情,后來也顯示出還有根子留在內(nèi)心深處。
【第11句】:工作就是把渴望從夢中解脫出來,而夢常常使人眼花繚亂,它把人奉承得美不可言。
【第12句】:宗教像人一樣失敗。
【第13句】:可是你忘了,沒有汽車顛簸著載著你搖搖晃晃地穿過這條小街;我沒看見穿緊身衣服的紳士們當你的隨從,他們呈精確的半圓形跟在你身后,嘴里還喃喃地為你說著祝福的話語;你的雙乳被緊身胸衣裝束得不錯,可是你的大腿和臀部卻為那種節(jié)欲生活付出了代價;你穿一件有細條子褶裥的塔夫綢連衣裙,去年秋天它曾給我們每個人帶來歡樂,可是你偶爾微笑——這是身體上致命的風險。
【第14句】:一只手擋開籠罩著命運的絕望,同時,另一只手記下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
【第15句】:任何一個保持愛美之心的人都不會變老。
【第16句】:讓我們站定,用雙腳插入意見,偏見,流言,欺騙和幻想的淤泥爛漿,插入覆蓋地表的這些沖擊物,直到觸及堅硬的石塊底層。對此,我們稱之為現(xiàn)實。
【第17句】:很多人把作家寫成一個腳踏大地、頭頂青天的偉人,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的更深切、更強烈。對他本人來說,他的歌唱只是一種呼喊。藝術對藝術家來說是一種痛苦,通過這個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
【第18句】:牧師說:“根本不必把他說的一切都當成是真的,只要認為他的話是必要的就夠了。”
【第19句】:我在自己的家里,在那些最好,最親的人中間,感覺比陌生人還要陌生。
【第20句】:生活中有種種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來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種無法逃脫的不可能性。
【第21句】:我沒有像克爾凱郭爾那樣,被基督教沉沉垂下的雙手所喚醒,也沒有像猶太復國主義者那樣,在長方形披巾飛去時,還抓住它最后的一角。我是終結或開端。
【第22句】:人只因承擔責任才是自由的。這是生活的真諦。
【第23句】:男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遇見一個女人,于是和她在一起,一切就都變成了為了這個女人,為了這個家!
【第24句】:極度的孤獨使我恐懼,……實際上孤獨是我的唯一目的,是對我的巨大誘惑。
【第25句】:人們懼怕自由和責任,所以人們寧愿藏身在自鑄的樊籠中。
【第26句】:盡管人群擁擠,每個人都是沉默的,孤獨的。
【第27句】: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進攻只是一種假象,一種詭計。人們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掩飾弱點。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忍受中,只有軟骨頭才急躁粗暴,他們因此而喪失了人的尊嚴。
【第28句】:藝術向來都是要投入整個身心的事情,因此,藝術歸根結底都是悲劇性的。
【第29句】:待在原地不要動,大千世界會主動向你走來。
【第30句】: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供我們談情說愛,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墳墓,又深又窄,在那里我們緊緊地摟抱著,難解難分,我的臉藏在你的懷里,你的臉藏在我的懷里,沒有人再會看到我們。
【第31句】:努力想得到什么東西,其實只要沉著鎮(zhèn)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過于使勁,鬧得太兇,太幼稚,太沒有經(jīng)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
【第32句】:有信仰的人無法給信仰下定義,沒有信仰的人下的定義則籠罩著被嫌棄的影子。
【第33句】:惡魔能誘惑人,卻無法變成人。
【第34句】:起先他想離開這里,可是后來,縱使你跟他說上一百次“這里是出口”,他也不肯動一動。
【第35句】:切莫絕望,甚至不要為了你從不絕望這一事實而感到絕望。
【第36句】:當車到達目的地時,他們的女兒第一個站起來,舒展了一下她那年輕的身體,在他們看來,這恰恰是對他們新的夢想和良好心愿的一種肯定。
【第37句】:對于健康的人來說,生就是對人必有一死這種意識的無意識的、沒有明言的逃遁。疾病總是警告,同時又是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誠的極重要的源泉。
【第38句】: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供我們談情說愛,因此我希望有一座墳墓,又深又窄,在那里我們緊緊抱著,難解難分。
【第39句】:與人的交往誘使人進行自我反思。
【第40句】:真理總是深淵。就像在游泳學校那樣,人們必須敢于從狹窄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搖晃的跳板上往下跳,沉到水底,然后為了邊笑邊呼吸空氣,又漂浮到現(xiàn)在顯得加倍明亮的事物的表面。
【第41句】:這種恐懼最終并不是我私人的恐懼(那僅僅是它的一部分,而且就這點而言也十分可怕),而是自古以來一切信仰的恐懼。
【第42句】:心理學是閱讀一種倒寫體,很吃力,就其永遠正確的結論而言,又堪稱碩果累累,可是實際上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第43句】:人的主罪有二,其余皆由此而來:急躁和懶散。由于急躁,他們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懶散,他們再也回不去。
【第44句】:為了我的寫作我需要孤獨,不是“像一個隱居者”,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而是像一個死人。寫作在這個意義上是一種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們不會也不能夠把死人從墳墓中拉出來一樣,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從寫字臺邊拉開。
【第45句】:從某一點開始不再返回,這一個點是可以達到的。
【第46句】:人只有經(jīng)歷自己的渺小,才能到達高尚。
【第47句】:盡管人群擁擠,每個人都是沉默的,孤獨的。對世界和自己的評價不能正確地交錯吻合。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壞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當你站在我面前,看著我時,你知道我心里的悲傷嗎?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傷嗎?
【第48句】:最強烈的光可以使世界解體。在弱的眼睛前面,世界會變得堅固,在更弱的眼睛前面會長出拳頭,在再弱一些的眼睛前面,它會惱羞成怒,并會把敢于注視它的人擊得粉碎。
【第49句】:我想,我們應該只讀那些咬傷我們、刺痛我們的書。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nèi)心冰封的大海的斧頭。
【第50句】:從印象到認識的道路常常是非常艱難遙遠的,而許多人不過是個軟弱的漫游者。
【第51句】:因為我找不到適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我不會招人參觀,惹人顯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樣,吃得飽飽的。
【第52句】:我們稱之為路的,其實不過是彷徨。
【第53句】:我用我的未來來衡量我的過去,但發(fā)現(xiàn)兩者都是出色的,彼此不相伯仲,只是我必須譴責天意的不公,它是那樣善待我。
【第54句】:兩個時鐘走得不一致。內(nèi)心的那個時鐘發(fā)瘋似的,或者說是著魔似的或者說無論如何以一種非人的方式猛跑著,外部的那個則慢吞吞地以平常的速度走著。除了兩個不同世界的互相分裂之外,還能有什幺呢?而這兩個世界是以一種可怕的方式分裂著,或者至少在互相撕裂著。
【第55句】:不要失望,甚至對你并不感到失望這一點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時候,新的力量來臨,給你以支柱,而這正表明你是活著的。
【第56句】:有時候我想把他們(猶太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塞進衣櫥的抽屜里,然后等一會兒,再把抽屜稍微拉出來一些,查看一下,他們是否都已被悶死,如果沒有的話,再把抽屜推進去,一直持續(xù)到他們死掉為止。
【第57句】:要當國王呢?還是要當國王的使者呢?一叫大家選擇,結果全部的人都志愿當使者。今天的世界,人人只想當國王身邊的使者,就是沒人想當指引方向的國王。
【第58句】:什么是愛?這其實很簡單。凡是提高、充實、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就是愛。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東西就是愛。
【第59句】:這不是城市,這是時間大洋裂開的洋底,布滿了夢幻和熱情的亂石堆。在這里很有趣,但人們慢慢地透不過氣來,和所有潛水者一樣,我不得不上來,否則血液就會突進肝臟。
【第60句】:離開這兒這就是我的目的。
【第61句】:人類有兩大主罪,所有其它罪惡均從其中引出,那就是:缺乏耐心和和漫不經(jīng)心。由于缺乏耐心,他們被驅逐出天堂;由于漫不經(jīng)心,他們無法回去。也許只有一種主罪:缺乏耐心。由于缺乏耐心他們被驅逐,由于缺乏耐心他們回不去。
【第62句】:語言是故鄉(xiāng)的呼吸,而我是個嚴重的哮喘病人。
【第63句】:精神只有不再作為支撐物的時候,它才會自由。
【第64句】:我希望我這樣一本正經(jīng)地做出要離開的樣子,會引起你的注意。
【第65句】:你是作業(yè),舉目不見學生。
【第66句】:相信進步不等于相信某種進步已經(jīng)達成。
【第67句】:我愛她,所以不跟她說話。我窺伺她,以便不與她相遇。
【第68句】:向后倒下時,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無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過一切堤岸的血泊里。
【第69句】:書必須是用來鑿破人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第70句】:對夜的畏懼,對非夜的畏懼。
【第71句】:生活將以鐵一般的邏輯粉碎任何發(fā)自內(nèi)心的疏離和背叛傾向。
【第72句】:德國對俄國宣戰(zhàn)——下午游泳。
【第73句】: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
【第74句】:始終在悲慘結局的污穢中掙扎。
【第75句】:到這時,K突然覺得似乎人們斬斷了一切同他的聯(lián)系,似乎他現(xiàn)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自由,可以在這塊原是禁止他來的地方愿等多久就等多久,并且他是經(jīng)過奮斗爭得的這個自由,這點很少有誰能做到,現(xiàn)在誰也傷不了他一根毫毛或是把他趕走,甚至誰都難得跟他說上一句話;雖然如此,但同時他又覺得——這個想法至少同表面上的感覺一樣強烈——世界上再沒有比這種自由、這種等待、這種刀槍不入的狀態(tài)更荒謬、更讓人絕望的事了。
【第76句】: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大量的勇氣。
【第77句】: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
【第78句】: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負的鐵柵欄后面,所以現(xiàn)在寫動物的書這么多。這表達了對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這一點人們看不見。人們不愿看見這一點。人的生存太艱辛了,所以人們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拋卻。
【第79句】:像這只手一樣緊緊的握著石頭。可是他緊緊握著石頭,僅僅是為了把它扔得更遠。
【第80句】:誰若棄世,他必定愛所有的人,因為他連他們的世界也不要了。
【第81句】:無論什么,只要你在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只手擋開點兒籠罩著你的生活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
【第82句】:沒有真實是不可能生活的,真實大約就是生活之道。
【第83句】:效率能夠讓你做到你以前不曾做到的事情。
【第84句】:除非是逃到這個世界當中,否則怎么會對這個世界感到高興呢?
【第85句】:我生活在這個世上,仿佛確信會有來生,有點像我為了安慰自己沒能去巴黎,就會想,下次爭取去一趟。
【第86句】:你們客房女侍在鑰匙孔里偷看慣了,因此就會有那種思想方法,從你們確實看到的一點小事便對全局作出(自以為)絕妙而錯誤的結論。
【第87句】:現(xiàn)世的這些短夜,卻讓我們承受著那來自永恒之夜的不安。
【第88句】:K知道并沒有真正的強制,他也不怕這種強制,在這兒就更不怕了,可是使人氣餒的環(huán)境的威力,習慣于失望的威力,每時每刻察覺不到的影響的威力,這些倒使他害怕,但他必須敢于同這種危險作斗爭。
【第89句】:你想想看,密倫娜,我是怎么走到你的身邊來的,我已經(jīng)走過了怎樣的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啊。如果說我是在一個拐彎處偶然看到你的話(我從來沒有指望過會見到你。到了現(xiàn)在這般年紀更不會有這個指望了)。那么密倫娜,我不能叫出聲來,我心中已沒有叫喊聲了;我也不會說千百句的傻話,我心中也沒有這些東西了。(當然在其他的時候我干過的傻事夠多的了)。我會跪下來,也許這樣,我才會得知,你的雙腳就在我的眼前,那么近,我會去撫摩它們的。
【第90句】:你對于我來說不是一位夫人,而是一位姑娘,是我見到的最具姑娘特性的一位,我不會向你伸出手去,姑娘,這是我骯臟的、顫抖的、爪子般的、局促不安的、又冷又熱的手。
【第91句】:在巴爾扎克的手杖柄上寫著:我在粉碎一切障礙。在我的手杖柄上寫著: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第92句】:他們變得話少了,心領神會地互相交換了個眼神,一致得出結論,很快就到了給他找個好對象的時候了。似乎是為了驗證他們的想法似的,在旅途終點,女兒第一個站起身,舒展幾下她那充滿青春活力的身體。
【第93句】:客觀看待自己的痛苦。
【第94句】: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
【第95句】:一旦你接受了惡,惡就不會再要求你相信它。
【第96句】:真正的道路在一條繩索上,它不是繃緊在高處,而是貼近地面。它與其說是供人行走的,毋寧說是用來絆人的。
【第97句】:有些時候不是滿懷憂慮就是在勾勒模糊的希望,但憂慮和希望都導向同樣的結論,那就是他得暫時保持低姿態(tài),表現(xiàn)耐心和包容,幫助家人忍受他在目前的情況下對大家所造成的不便。
【第98句】:你可以逃避這世上的痛苦,這是你的自由,也與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許,準確的說,你惟一能逃避的,只是這逃避本身。
【第99句】:這怎么會是格里高爾呢,如果這是格里高爾,他早就會明白,人是不能和這樣的動物一起生活的,他就會自動走開。這樣我雖然沒有了哥哥可是我們就能夠生活下去,并且會尊敬著紀念著他。
100、你沒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傾聽吧。甚至傾聽也不必,僅僅等待著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靜和孤獨好了,這世界將會在你面前蛻去外殼,它不會別的,它將飄飄然地在你面前扭動。
10【第1句】:無論我將轉向何方,總有黑浪迎面打來。
10【第2句】:不要絕望,對你的不絕望也不要絕望。
10【第3句】:所以,這會使人顧慮重重;但是,與下述情況相比,也就不會有什么顧慮了:正式錄用要經(jīng)過極其嚴格的挑選,一個名聲不知為什么不好的家庭成員一開始就會被淘汰,比方說,這樣一個人報名參加,他成年累月膽戰(zhàn)心驚地等待審查結果,從第一天起,方方面面的人都會驚奇地問他怎么敢做出這種毫無希望的事,但是他仍舊抱有希望,否則他怎么能活下去呢;可是過了多少年,也許已白發(fā)蒼蒼、年事已高,他才知道自己沒有被錄取,才知道一切都已付諸東流,他虛度了這一生。
10【第4句】:年輕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有能力可以看出美。任何人,只要有能力看出美來,即非老朽~~任何人,失去了美的感動,即已老朽。
10【第5句】:不要嘲笑我,弗麗達小姐——你還有比你過去所征服的更多東西在等著你去征服呢。但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碰到的阻力是巨大的,他所追求的目標越高,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因此要接受一個同樣也在奮斗拼搏的人的幫助,絕不是一種恥辱,盡管他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10【第6句】:K到達村子的時候,已經(jīng)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個山崗籠罩在霧靄和夜色里看不見了,連一星兒顯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兒的光亮也看不見。K站在一座從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橋上,對著他頭上那一片空洞虛無的幻景,凝視了好一會兒。
10【第7句】:心臟是一座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一間住著痛苦,另一間住著歡樂,人不能笑得太響。否則笑聲會吵醒隔壁房間的痛苦。
10【第8句】:如果說,你是我最心愛的人,那么,這也許不是真正的愛情,愛情就是,我覺得你是把刀子,我用它攪動我的心。
10【第9句】:害怕失去飯碗,這種恐懼心理敗壞了人的性格。生活就是這樣。
1【第10句】:你的意志是自由的。這就是說:當它想要穿越沙漠時,它是自由的,因為它可以選擇穿越的道路,所以它是自由的,由于它可以選擇走路的方式,所以它是自由的。可是它也是不自由的,因為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不自由,因為無論哪條路,由于其謎般的特點,必然令你觸及這片沙漠的每一寸土地。
1【第11句】:真的道路與其說是用來供人行走的,不如說是用來絆人的。
1【第12句】:有些時候不是滿懷憂慮就是在勾勒模糊的希望,但憂慮和希望都導向同樣的結論。
1【第13句】:目標是有的,道路卻沒有;我們說有路,不過是躊躇而已。
1【第14句】:人們憎恨舊的牢房,請求轉入一個新的牢房。在那里人們將開始學會憎恨這新的牢房。
1【第15句】:籠子里放進了一只年輕的美洲豹子。即使是感覺最遲鈍的人,看到這只野獸在閑置長久的籠子里活蹦亂跳時,他也會覺得這是一種舒服的休息。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員無須長時間考慮就會送來。失去自由對它似乎都無所謂,這個高貴的軀體應有盡有,不僅帶著利爪,而且連自由好像也帶在身邊,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齒的某個地方。它生命的歡樂總是同它大口里發(fā)出的強烈吼叫而一起到來。觀眾從它的歡樂中很難享受到輕松,可是他們克制住自己,擠在籠子周圍,絲毫不肯離去。
1【第16句】:此生的快樂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們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懼: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種恐懼引起我們的自我折磨。
1【第17句】:理解這種幸福:你所站立的地面大小不超出你雙足覆蓋的面積。
1【第18句】: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xù)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1【第19句】:人是注定生,而不是注定死的。
1【第20句】:心臟是一座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一間住著快樂,一間住著痛苦。人不能笑的太響,否則會吵醒隔壁的痛苦。
1【第21句】:要冷靜耐心。你盡量讓壞事發(fā)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認真觀看。你要用主動的理解代替被動的接受刺激。這樣你就會應付這些事情。人只有經(jīng)歷自己的渺小,才能到達高尚。
1【第22句】:天意在人的理智的注目下,它時而顯得崇高,值得大家愛,恰似克拉姆先生的備受愛戴,時而又受到帶譏諷意味的批評,有明智的批評,也有愚蠢的批評。這個事實就是,上天有時甚至呈現(xiàn)出一種極其可鄙(那個文件保管室)、悲慘、混亂或放縱或乖戾(那兩個助手)或庸俗、而始終都是難以捉摸的景象。
1【第23句】: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會停止。
1【第24句】: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離開地獄,我的方式是寫作。
1【第25句】:一切美德都是個人的,一切惡癖都是社會的。
1【第26句】:一本書必須是能劈開我們心中冰封的大海的破冰斧。
1【第27句】:我的內(nèi)心充滿不安。
1【第28句】:我們應該忠于自己的夢。
1【第29句】:不可能存在沒有真實的人生,真實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1【第30句】:也許,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冷漠。
1【第31句】:我決不會長大成一個成年人,我將從一個孩子立刻變成一個白發(fā)老人。
1【第32句】:你可以避開這世界的苦難,你完全有這么做的自由,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也許正是這種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難。
1【第33句】:上帝,生活,真理——這些只是同一件事實的不同名稱……我們時刻在體驗它……它存在于我們自己身上,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無法獲得它的全貌。
1【第34句】:這頭牲口奪過主人手中的皮鞭來鞭打自己,意在成為主人,卻不知道,這只是一種幻想,是由主人皮鞭上的一個新結產(chǎn)生的。
1【第35句】:一本書,如果我們讀了不能在我們腦門上擊一猛掌,讓我們驚醒,那我們?yōu)槭裁匆x它呢?
1【第36句】:我的本質是:恐懼。確實,恐懼就是我的一部分,也許是我身上最好的那部分。完全承認恐懼的合理存在,比恐懼本身所要求獲得的還要多,我這么做并不是由于任何壓力,而是欣喜若狂,將自己的整個身心全部地向它傾注。
1【第37句】:人無法通觀自己,他處在黑暗中。
1【第38句】:筆不是作家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
1【第39句】:從真正的對手那兒有無窮的勇氣向你涌來。
卡夫卡《城堡》讀后感范文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整得來概括,卡夫卡《城堡》讀后感。一個外鄉(xiāng)來的土地測量員竭力想取得認可,實施工作,卻一直被阻撓,荒廢著時間和精力,一切的努力都化為徒勞。故事來來回回就講述著他是怎樣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想與城堡取得聯(lián)系,卻又一次又一次以失敗告終,村子里的人是多么麻木又無聊,畏懼和崇拜著城堡里的一切,卑微地生活著,他們又是如何冷漠地對待k這個外鄉(xiāng)人,在這里,他沒有身份,沒有立足之地,或許他是被一紙空文騙過來荒度一生的吧,他是城堡的可憐的受害者之一。
而這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故事。復雜到有無數(shù)可能的內(nèi)涵可以被詮釋,被后人反復咀嚼和玩味。《城堡》無疑是個巨大的隱喻,它到底象征著什么,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城堡中層巒疊嶂般臃腫的部門和機構,官員和秘書是映射當時官僚機制的陳腐和頹敗,是時代的縮影和諷刺,有人說,“走得越近,反而越看不清”的城堡是每個人理想的化身,是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即的終極目標的實現(xiàn),也有人猜測,那是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是流浪無根的猶太民族心中的圣地,是作為猶太后裔的卡夫卡一輩子想去看一眼卻中沒完成的旅途。而終究誰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作者的本意,哪些又是或許根本就是背離原意的曲解和附會?
我們同k一起,走在這“永遠沒有人影的大街上”,冷眼觀望著這個冷漠的村子,孤獨地堅守著唯一的,又或許是根本沒有的希望,淪落在社會的底層,逐漸看透屬于這里的真相。或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扭曲,只是沉浸在里面的我們從不曾察覺,從不曾拒絕罷了。村民們對城堡盲目崇拜,女人們即使淪為城堡官員的情婦也認為是無限的光榮,有無限的尊嚴;他們遵守著嚴苛的條條框框,每個人按照既定的觀念生活,若是有人違背一點,即使像是阿瑪利亞那樣拒絕城堡官員的侮辱,不論原來是多么受人尊敬的家庭,也會立即受到背棄的懲罰;在堆積如山的公文檔案里,腐朽的官僚有忙不完的活兒,表面上無邊的疲勞實際卻“倒是破壞不了的休息,破壞不了的安寧”。我們和k一樣,吃驚地看著這一切,迫切的想尋找一個出路,可惜的是,卡夫卡并沒有給我們答案,一部未完成的小說,仿佛永遠定格在了進行時,一個無解的謎,讓世界來猜。
被一切障礙粉碎的卡夫卡,有人讀出了他的悲觀和絕望。像k的那種無論怎樣努力仍舊在命運面前不堪一擊的`無奈和悲壯,讓人想起希臘的那些偉大的悲劇英雄,而不同的是,英雄們高昂著頭顱走向死亡,而更多像k這樣的小人物,卻在長年累月的孤獨與掙扎中消磨一生。卡夫卡敏感地感受到這一點,犀利地寫出人的脆弱和無助,寫出那無處不在的巨大無名的外在力量是如何將一個幼稚的夢碾碎,是如何在人的心里烙上“明知道自己的前途只會是不斷的失望,還得一個接一個的把它們都吞下去” 的世故、 “誰不服從他,誰就要吃苦頭”的懼怕的印記,還有的,是對抗權威,或者說,對抗霸權的人所要面臨的深深的孤立感,讓人心驚——“似乎那些人都跟他斷絕了一切關系……現(xiàn)在他可以在這兒愛等多久就等多久,贏得了任何人從來沒有贏得的自由,似乎沒有人敢碰他一下,也沒有人敢攆他走,連跟他講一句話也不敢,沒有任何事情比這種自由、這種等待,這種不可侵犯的特權更無聊,更失望的了。”對,我們焦灼、我們掙扎、我們失敗、我們無奈,我們就是要做最后的困獸的斗,不白白的讓自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白白的對自己的命運袖手旁觀,我們是不夠強,沒有足夠的力量選擇自己想要的,但我們依然可以拒絕,拒絕而不是忍受,行動而不是等待,希望而不是絕望,才是人的一生中應該做的事。我讀出了卡夫卡的無奈和痛苦,而他給我更多的感觸,是那種孩子般的天真無畏,連同不顧一切的叛逆執(zhí)拗,還有勇往直前的深深淺淺的腳印。卡夫卡留給我的形象,是在冰天雪地里孤獨地向遠處行進的小小背影,而不是瑟縮在角落里默默哭泣的懦夫。他內(nèi)向,卻并不軟弱,他懼怕,卻并不屈服。“不管路多么難走,甚至不管自己能走回家去的希望是多么渺茫,他也絕不停止前進。”
卡夫卡城堡讀后感范文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整得來概括。一個外鄉(xiāng)來的土地測量員竭力想取得認可,實施工作,卻一直被阻撓,荒廢著時間和精力,一切的努力都化為徒勞。故事來來回回就講述著他是怎樣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想與城堡取得聯(lián)系,卻又一次又一次以失敗告終,村子里的人是多么麻木又無聊,畏懼和崇拜著城堡里的一切,卑微地生活著,他們又是如何冷漠地對待k這個外鄉(xiāng)人,在這里,他沒有身份,沒有立足之地,或許他是被一紙空文騙過來荒度一生的吧,他是城堡的可憐的受害者之一。 日記
而這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故事。復雜到有無數(shù)可能的內(nèi)涵可以被詮釋,被后人反復咀嚼和玩味。《城堡》無疑是個巨大的隱喻,它到底象征著什么,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城堡中層巒疊嶂般臃腫的部門和機構,官員和秘書是映射當時官僚機制的陳腐和頹敗,是時代的縮影和諷刺,有人說,“走得越近,反而越看不清”的城堡是每個人理想的化身,是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即的終極目標的實現(xiàn),也有人猜測,那是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是流浪無根的猶太民族心中的圣地,是作為猶太后裔的卡夫卡一輩子想去看一眼卻中沒完成的旅途。而終究誰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作者的本意,哪些又是或許根本就是背離原意的曲解和附會?
我們同k一起,走在這“永遠沒有人影的大街上”,冷眼觀望著這個冷漠的村子,孤獨地堅守著唯一的,又或許是根本沒有的希望,淪落在社會的底層,逐漸看透屬于這里的真相。或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扭曲,只是沉浸在里面的我們從不曾察覺,從不曾拒絕罷了。村民們對城堡盲目崇拜,女人們即使淪為城堡官員的情婦也認為是無限的光榮,有無限的尊嚴;他們遵守著嚴苛的條條框框,每個人按照既定的觀念生活,若是有人違背一點,即使像是阿瑪利亞那樣拒絕城堡官員的侮辱,不論原來是多么受人尊敬的家庭,也會立即受到背棄的懲罰;在堆積如山的公文檔案里,腐朽的官僚有忙不完的活兒,表面上無邊的疲勞實際卻“倒是破壞不了的休息,破壞不了的安寧”。我們和k一樣,吃驚地看著這一切,迫切的想尋找一個出路,可惜的是,卡夫卡并沒有給我們答案,一部未完成的小說,仿佛永遠定格在了進行時,一個無解的謎,讓世界來猜。
被一切障礙粉碎的卡夫卡,有人讀出了他的悲觀和絕望。像k的那種無論怎樣努力仍舊在命運面前不堪一擊的無奈和悲壯,讓人想起希臘的那些偉大的悲劇英雄,而不同的是,英雄們高昂著頭顱走向死亡,而更多像k這樣的小人物,卻在長年累月的孤獨與掙扎中消磨一生。卡夫卡敏感地感受到這一點,犀利地寫出人的脆弱和無助,寫出那無處不在的巨大無名的外在力量是如何將一個幼稚的夢碾碎,是如何在人的心里烙上“明知道自己的前途只會是不斷的失望,還得一個接一個的把它們都吞下去” 的世故、 “誰不服從他,誰就要吃苦頭”的懼怕的印記,還有的,是對抗權威,或者說,對抗霸權的人所要面臨的深深的孤立感,讓人心驚——“似乎那些人都跟他斷絕了一切關系……現(xiàn)在他可以在這兒愛等多久就等多久,贏得了任何人從來沒有贏得的自由,似乎沒有人敢碰他一下,也沒有人敢攆他走,連跟他講一句話也不敢,沒有任何事情比這種自由、這種等待,這種不可侵犯的特權更無聊,更失望的了。”對,我們焦灼、我們掙扎、我們失敗、我們無奈,我們就是要做最后的困獸的斗,不白白的讓自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白白的對自己的命運袖手旁觀,我們是不夠強,沒有足夠的力量選擇自己想要的,但我們依然可以拒絕,拒絕而不是忍受,行動而不是等待,希望而不是絕望,才是人的一生中應該做的事。我讀出了卡夫卡的無奈和痛苦,而他給我更多的感觸,是那種孩子般的天真無畏,連同不顧一切的叛逆執(zhí)拗,還有勇往直前的深深淺淺的腳印。卡夫卡留給我的形象,是在冰天雪地里孤獨地向遠處行進的小小背影,而不是瑟縮在角落里默默哭泣的懦夫。他內(nèi)向,卻并不軟弱,他懼怕,卻并不屈服。“不管路多么難走,甚至不管自己能走回家去的希望是多么渺茫,他也絕不停止前進。”
他并不樂觀,也不悲觀,只是為了一件自認為有合理的事一味的奔波著。即使身邊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相信他,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會達成所愿,一個外鄉(xiāng)人或許永遠不懂其中的機關和奧妙,但他依舊懷揣著“最后的,微小的,正在消失的,對了,實際上也看不見的希望”奮自努力著。書中,他就明確的說過“干嘛我要對這種捉弄或是官方的忽發(fā)奇想屈服呢?”,他對弗麗達說“難道你忘記了一個人應該努力往上爬,特別是在他處于底層的時候?一個人難道不應該利用一切可能給他帶來希望的機會嗎?”我想,他并不是不知道這城堡的木然與森嚴,而是不想對停滯的生活無動于衷。他在某種程度上,像巴納巴斯一家一樣,做了一個似乎是錯誤的正確選擇,卻像觸犯了某項不知名的條例,被人群孤立,被迫承擔著痛苦與輕蔑,便用盡一切辦法來贖罪,來挽回,來爭取尊重,并用這些來作為生活的全部意義,全部勇氣。作者借奧爾珈之口說出一切的無謂的努力的原因——“可能會有障礙,疑慮和失望,但是這只意味著你所獲得的一切都不是沒有付出代價的,也意味著你必須為每一個細小的事情奮斗。”
不管這奮斗最終有沒有用,對一切若是撒手不管卻一定是坐以待斃的。不用誰來判決,無邊的自由和孤獨也會蠶食掉人最后一點生的活力,不用爭取的人生,像枯槁一樣沉悶呆板。只有矛盾與沖突,爭執(zhí)與對立,痛苦與悲哀才是人永遠的`前進的動力。這才是一切的真理,一切的源頭。
k對弗麗達的愛或許就是這樣消失的吧。原本想靠弗麗達與克拉姆的關系與城堡取得聯(lián)系的他,一旦發(fā)現(xiàn)弗麗達不能為他鋪建橋梁,反而成了一個巨大的包袱時,作者不得不產(chǎn)生了這樣的感嘆“她的不可思議的誘惑力是因為她親近了克拉姆才有的,而吸引k的又是這種誘惑力,可現(xiàn)在她在他的懷抱里枯萎了。”在她身上沒有了昔日的驕傲,沒有了昔日在她身上給予的希望,昔日問題的解脫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她淪為一個普通的伴侶,無奈的平淡的苦日子,日益冷淡的愛,最終迫使弗麗達與他手下的一個討厭的助手日久生情,棄k而去了。
感情充滿了變數(shù),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命運更是變幻莫測。城堡還有那些屬于城堡的無數(shù)的公文——這個高高在上而又烏煙瘴氣的地方,這些決定一切而又可能一無所用的紙片,或許也是這無常的命運中的一個側影,讓人懼怕,讓人敬仰,讓人擠破頭皮想進去,想弄明白,而其實可能就是不過如此的不可企及的遠方和彼岸,它們可能是任何一種白日夢,任何一種迷途或向往。“它們的價值在不斷變化,它們引起的反應,也是無窮無盡。”而卡夫卡自己也是在無數(shù)矛盾的價值變化和其無窮無盡反應中的一個佐證——他是失敗者,但他成功了。
說不盡的卡夫卡,就像說不盡的哈姆雷特,說不盡的紅樓夢。佛眼看佛,魔眼看魔。卡夫卡的謎,沒有人能猜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