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描寫老師動作的句子70句
小學語文課文《畫楊桃》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畫楊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課文《畫楊桃》教案1
教學目標:
【第1句】: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
【第2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第3句】: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第1句】:實物楊桃;與美術老師合作讓學生畫一畫楊桃。
【第2句】:生字卡片。
教學設計:
程序 教與學 意圖
教學過程:
【第1句】:看楊桃
【第1句】:同學們,請觀察老師手中的楊桃,中間的同學和兩邊的同學說一說是什么形狀?本節課我們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 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2句】:板書課題:畫楊桃
再現課文情景為領悟道理奠定基礎。
【第2句】:讀課文
【第1句】:自由讀課文。
要求:
(1)會認6個生字;
(2)會讀課文;
(3)知道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2句】:認字,同學互查,記分。
【第3句】: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
(1)誰讀得最棒?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一個道理。
讓學生學習概括,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同時通過評價識字、讀書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3句】:學提問
【第1句】:默讀邊讀邊思考,劃出重點詞句。不懂得地方提出問題來討論。
【第2句】:老師觀察,了解學生默讀的情況:
(1)是否劃出重點詞句?
(2)是否會提問?
【第3句】:評價提問:看誰會問?問的問題最有探究的價值。
例如:我畫的楊桃為什么像五角星?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得嚴肅?……
要在提問方面大做文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第4句】:齊探究
【第1句】:讀第一段,
討論:
(1)父親對我要求很嚴,表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這樣要求我?理解:經常、叮囑、想當然等。(從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培養眼力。……)
(2)練習朗讀:
突出“很嚴”“經常”“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這些詞。
【第2句】:讀第二段,
討論:
默讀,“我”是怎樣畫楊桃的?“我”認為畫得怎樣?畫出重點句。“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畫畫一絲不茍。
【第3句】:學習下一段
過渡:
同學們認為我畫得怎樣呢?面對我的畫是什么態度?畫出重點詞句:“哈哈大笑””“……是這個樣子嗎?”“……是五角星吧!”不改變愿意 讓學生知道父親這樣做的道理。
“……是這個樣子嗎?”“……是五角星吧!”不改變愿意,把反問句在成陳述句。概括態度──嘲笑。
用嘲笑的態度讀一讀同學們的話。為什么嘲笑──不像楊桃。
后來同學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讀一讀后來的話,說一說同學的態度是怎樣的?──不好意思,知道錯了。
【第4句】:老師的態度又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畫出老師的動作、語言讀一讀。說說體會:老師從“我”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又讓學生從“我”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使學生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老師的態度在“審視”之后神情變得“嚴肅”后來變得“和顏悅色”。為什么?因為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同學們卻說”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師后來發現同學們已經認識到自己錯在那里了。所以神情變得“和顏悅色”。
【第5句】:想一想老師的動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讀一讀老師的話。想一想每一句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說。
意思:
(1)看楊桃的角度不同,揚子也不同;
(2)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要忙著嘲笑別人;
(3)應該實事求是。
想法: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聯系起來想一想,說明了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僅僅適用于畫畫嗎?
板書:我們做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不同時,不要急于下結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
讓學生知道“我在父親的影響下已經養成了仔細觀察認真畫畫、畫準確的習慣。
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同學們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體會老師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
對老師講的話要認真讀認真想,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其中的道理。升華認識。
【第5句】:學表演
【第1句】:分小組練習朗讀,討論表演的動作和語言、神情。鼓勵同學們創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師說的那段話背下來表演更好)
【第2句】:學生表演。討論:自己在平時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應該怎樣處理。鞏固已經明白的道理,并能聯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第6句】:學寫法
對話:我們應當學習作者那些寫法?
【第1句】:運用呼應的手法:前呼后應,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同的結論。不憑借自己的經驗來否定別人的新發現。
【第2句】:反復描寫“笑”。而最后一個不要忙著發“笑”耐人尋味。
【第3句】:準確運用標點:破折號一處;六處用了問號;四處用了感嘆號;三處用了省略號;形象的描摹了同學們自以為是、得意洋洋的神態;幼稚可笑的表現;知錯不好意思的樣子。
引導學生把讀與寫自覺聯系起來。從讀中悟寫作方法。
【第7句】:抄句子
【第1句】:鼓勵學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來。
【第2句】:讀一讀資料袋。
小學語文課文《畫楊桃》教案2
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第2句】:繼續練習復述課文。
【第3句】: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叮囑、審視、和顏悅色、教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復述課文,體會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第1句】:出示書中的兩段對話,研究有感情朗讀。
(一)、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第1句】:學生練讀。
【第2句】:指名讀,師生共評議。
【第3句】:從這兩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前面說得肯定,后面比較猶豫)
引入:這兩段話是從畫楊桃這片文中節選的(揭題),同學們體會得對嗎?讀得對嗎?又為什么會有這么兩段相似的對話呢?一起來學習課文。
【第2句】: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第1句】:自由朗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第2句】:讀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第3句】:再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第4句】:小組交流。
【第3句】:三讀課文,理清思路
【第1句】:默讀課文,理清思路,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2句】:小組交流。
【第3句】:全班交流(指名說,師生討論)
【第4句】:說說段落大意。
【第4句】:再次研讀兩段話語。
第二課時
引入: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畫楊桃這么一件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 學懂課文,進而復述這部分內容。
【第1句】:復習學習提示
【第1句】:師問:怎樣復述課文?(指名回答)
【第2句】:既然復述時要抓住重點詞句,那么我們就先來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理解意思,再進行復述。
【第2句】:研讀課文,理解句子
【第1句】:學生自由朗讀,圈圈點點劃劃寫寫.
【第2句】:小組交流意見.
3 、全班交流,重點理解
A、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B、同學們怎么笑
(1)、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2)、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出嘻嘻的笑聲.
C、老師怎么做的
(1)、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臺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2)、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
(讓學生從中懂得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第3句】:練習復述課文
【第1句】:學生自由準備說一說
【第2句】:小組互說,選好參賽者
課文楊桃教案參考
《畫楊桃》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的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啟發我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積累語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什么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為切實突破教學難重點,我在教學中采用討論,實物觀察,舉例說明,電話輔助等教法。指導學生利用抓關鍵詞語理解內容的學習方法,實物觀察,合作討論的.學方法來主動解決學習難重點。教具的選擇有楊桃一只、插圖、重點段落投影片,投影機。
在講授中首先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模仿課文中所描述的對楊桃寫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觀察的同學是否觀察到的楊桃樣子不一樣。然后換角度觀察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激發閱讀與思考的積極性。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主體性,讓他們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分組討論來解決問題,推舉代表在班上發言。
在解決重點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利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形式,讀出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朗讀老師神態變化和學生的對話。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形式的設計主要是來突出反映課文的重點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課后布置是根據所學來描述生活中類似的事情,說明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
畫楊桃的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2句】: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第3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第4句】: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第5句】: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第1句】: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第2句】: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第2句】: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第1句】:齊讀課題。
【第2句】: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第2句】: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第1句】: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第2句】:利用,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第3句】: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4句】: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第3句】:檢查預習情況
【第1句】:指讀生字詞。
【第2句】: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3句】: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第4句】: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第5句】:布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第2句】: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第2句】: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3句】: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1句】: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第2句】: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第1句】: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 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第2句】: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第3句】: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第4句】: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3)舉例子說說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并試背誦。
【第5句】: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為什么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么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第3句】:總結全文
【第1句】: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第2句】:齊讀例數第【第1句】:二自然段并試背誦。
板書設計:
【第5句】:畫楊桃
附:
【詞語解釋】
【近、反義詞】
課文《秋天》參考教案
《秋天》導學案6
課題《 秋天 》 課型:講讀 課時:一課時
主備人:龐素娜 審核人:宋新蕊
學習要點:
【第1句】: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第2句】: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第3句】: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第4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第1句】: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第2句】: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第1句】: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第1句】: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丁丁(zhēng zhēng)②鳊魚(biān)
③寥闊(liáo) ④夢寐(mèi)
【第2句】:解釋詞語
丁丁:伐木聲。
肥碩: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寥闊:高遠空曠。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
夢寐:睡夢。
【第3句】:填空
何其芳,現代 (詩人 )、( 評論 )家。本詩選自《 預言 》
【第2句】:檢查導入:
【第1句】: 導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情懷)。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第2句】: 檢查預習,聽寫字詞
【第3句】: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明確: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二)精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第1句】: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明確: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2句】:你能說說你經歷過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嗎?
(能說出秋天的特點即可)
(三)品讀課文,賞析詩歌優美的`語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示例:
【第1句】: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第2句】: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第3句】: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仿照上面示例,賞析下列詩句。
【第1句】: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第2句】: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第3句】: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第4句】: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第4句】:遷移提高
拓展閱讀,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一)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其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艷紅的輕紗
我不愿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積累有關秋天的詩句,開拓視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
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瑾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
【第5句】:反饋檢測
(一)基礎知識檢測
【第1句】:給下面句子中的加點字注音
○1.伐木聲丁丁(zhēng )地飄出幽谷。
○2.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jiù)葉的影子。
○3.輕輕搖著歸泊( bó )的小槳。
【第2句】: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肥碩:又大又飽滿。
○2.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眼里。
夢寐:睡夢,夢中。
【第3句】:默寫詩句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2.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二)閱讀理解
盼 望
艾 青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最使他高興的是
拋錨所發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
一個盼望到達
1.對這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詩人抓住輪船起錨出發和到港拋錨的兩個瞬間場景,將現實生活中看得見的圖景融入了對盼望的哲理思索,構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兩位海員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們不同的追求,暗示人們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
C.兩位海員不同的心態,表達了同一種愿望,即對航海事業的無限熱愛,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們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標。
D.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這首詩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藝術寫照。
生命幻想曲
顧 城
讓太陽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膚
太陽是我的纖夫
它拉著我
用強光的繩索……
2.對詩中的隱喻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D )
A.以“瀑布”隱喻“陽光”,以“洗黑我的皮膚”隱喻陽光曬黑我的皮膚。
B.以“纖夫”隱喻“太陽”,以“繩索”隱喻“陽光”,纖夫“拉著我”隱喻太陽給了我光明。
C.“纖夫”背著“繩索”“拉著我”在逆流中前進,隱喻在險惡的環境中奮力前行。
D.以“皮膚”被“陽光”“洗黑”,隱喻種種曲折造成了心靈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