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友出口成章格言集錦90條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詩友出口成章格言集錦90條

古代詩句人生格言19則

【第1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第2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3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不須多。(王安石)

【第4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第5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6句】: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第8句】: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第9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第10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第11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第12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第13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第14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第15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第16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第17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第18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第19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古代詩句人生格言

古代詩句人生格言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古代詩句人生格言2

【第1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第2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3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不須多。(王安石)

【第4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第5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6句】: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第8句】: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第9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第10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第11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第12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第13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第14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第15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第16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第17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第18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第19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古代詩句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南宋)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春日

朱熹(南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游園不值

葉紹翁(南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望湖樓醉書

蘇軾(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楊萬里(唐)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塞

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陸游(北宋)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代愛國詩句

愛國詩句句句體現詩人的愛國情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代愛國詩句,歡迎參考閱讀!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譯文

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

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

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

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簡析

戴叔綸的《塞上曲》共兩首,為七言絕句。這是第二首。這首較之第一首《塞上曲·軍門頻納受降書》淺明了許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門關”。這“生入玉門關”原本是定遠侯班超的句子,是說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時思歸鄉里,上書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班超30年駐使西域,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老而思鄉求返,本無可咎。但以戴叔綸之見,班超的愛國主義還是不夠徹底——他不應提出“生入玉門關”,也無須提出“生入玉門關”,安心報國就是了。戴叔綸的愛國之切是好的,義無反顧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這個實際例子上看,卻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這個典故,全詩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聯講的是漢家重兵接敵,對胡兵一騎都不會放過。而后就是上文說過的典故——不回玉門關了,要以必死信念戰勝胡兵,報國靖邊以寧。

戴詩同前人述志慷慨的邊塞詩風一體同出,大都是吟詠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豪言志向,至于時代特征的分析、判斷及有關主張,則稍嫌抽象,倘如不將上詩注為唐中期的戴詩,而隨便說成為別個時代的,也是很難提出疑問來的。

  讀陸放翁集

清代:梁啟超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評析

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出走日本期間,寫的是讀陸游詩集引起的感慨。這里所選的是其中一首。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指出千百年來詩壇柔弱不振的總趨勢。在這種柔媚纖弱的風氣籠罩之下,那種剛健雄直的戰斗性和勇于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謂「兵魂銷盡國魂空」是「靡靡風」最突出的表現。作者格外強調這一點,乃在為下兩句蓄勢,抹倒「詩界千年」,正是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從軍樂」指詩題給出的《陸放翁集》。在「兵魂銷盡國魂空」的「千年」詩界,唯有陸游的詩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寫衛國從軍的渴望和歡慰的。所以末句「亙古男兒一放翁」,使足筆力推崇陸游是從古至今的詩人中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詩末梁啟超自注云:「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將詩意說得就更明確了。全詩寫得極為概括凝練,雄直警策,這些都表現為「詩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藝術對比所顯示出的鮮明性。

梁啟超格外推崇愛國主義和為國而戰的「尚武精神」,他認為「中國人無尚武精神」,表現在詩里,則所謂「詩界千年靡靡風」,因而他倡導「詩界革命」,欲改造文學,振作民氣,達到救國拯民的目的。這首詩可說是其發自心聲之作。

  二礪

宋代:鄭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

譯文

愁悶時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擊玉一般發出悲涼的聲音。

要學勾踐立下十年亡吳的大計,

有包胥哭師秦庭七天七夜的堅心。

秋雁悲鳴也懂得亡國的慘痛,

空林餓虎白晝也要出來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還深的誓愿,

決不讓中國大好河山永遠沉淪!

創作意境

這首詩是作者寫來勉勵自己磨礪志氣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報仇的愛國精神。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清代:秋瑾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賞析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紹興府將此詞稿作為“罪狀”公布,可見此詞革命性之強。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道是“閑”字,但有感于祖國沉淪,卻未必有“閑”情。開篇兩句,點明此行日本的緣由,也點出了國內的政治局勢。“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其時列強瓜分中國,堂堂禮儀之邦,卻是衣冠委地,詞人一拍桌案,聲音陡然一揚:“為國犧牲敢惜身?”一句反問,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換頭一折,疏疏三筆,將一路多少霜風雨雪,輕輕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陽光寂滅,風雨鮮活。她是一個革命者,不能也不會為了這些而放慢腳步。有了這樣的信念,關山萬里,層云幾重,一名女子,改換上男兒的裝扮,一葉槎枒,飄揚過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歇拍一韻,似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只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把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句豪言的崢嶸風骨,撐起的正是詞人颯爽的英姿。

  揚子江

宋代: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譯文

被元兵扣留數日(相當隨風去北海游玩過),終于脫險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塊磁鐵,不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創作背景

文天祥在贛州知州任上,以家產充軍資,起兵抗元,入衛臨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脫險南歸,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在從南通往福州擁立端宗以力圖恢復的途中,作《揚子江》一詩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敗被俘,堅持了四年的獄中斗爭,終以不屈被害。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唐代: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譯文

富饒的水域江山都已繪入戰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請你別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將功成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

傳說一旦開戰連眾神靈都發愁,兩岸軍連年混戰一直不停休。

誰還說滄江總是太平沒有禍事,近來江水混著鮮血爭先向東流。

賞析

此詩題作《己亥歲》,題下注:“僖宗廣明元年。”按“己亥”為廣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

安史之亂后,戰爭先在河北,后來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唐王朝進行窮兇極惡的鎮壓,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戰場。這就是所謂“澤國江山入戰圖”。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只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一幅“戰圖”,想象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這是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一個成功例子。

隨戰亂而來的是生靈涂炭。打柴為“樵”,割草為“蘇”。樵蘇生計本來艱辛,無樂可言。然而,“寧為太平犬,勿為亂世民”,在流離失所、掙扎于生死線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樂了。只可惜這種樵蘇之樂,今亦不可復得。用“樂”字反襯“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尋味。

古代戰爭以取首級之數計功,戰爭造成了殘酷的殺戮,人民的大量死亡。這是血淋淋的現實。詩的前兩句雖然筆調輕描淡寫,字里行間卻有斑斑血淚。這就自然逼出后兩句沉痛的呼告。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里“封侯”之事,是有現實針對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歲”)鎮海節度使高駢就以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功績”,受到封賞,無非“功在殺人多”而已。令人聞之發指,言之齒冷。無怪詩人閉目搖手道“憑君莫話封侯事”了。一個“憑”字,意在“請”與“求”之間,語調比言“請”更軟,意謂:行行好吧,可別提封侯的話啦。詞苦聲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來。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將功成萬骨枯”。它詞約而義豐。與“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張?《吊萬人冢》)之句相比,字數減半而意味倍添。它不僅同樣含有“將軍夸寶劍,功在殺人多”(劉商《行營即事》)的.現實內容;還更多一層“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李白《戰城南》)的意味,即言將軍封侯是用士卒犧牲的高昂代價換取的。其次,一句之中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骨”字極形象駭目。這里的對比手法和“骨”字的運用,都很接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驚人之句。它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封建社會歷史的本質,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詞氣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擲地有聲,相形之下更覺字字千鈞。

  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

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

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鑒賞

“拼將熱血灑疆場 ”,這是一首邊塞詩,寫于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游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啟首兩句就寫得頗具氣勢,“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出征的戰士應高唱著戰歌,揮舉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統治者殺到關外。玉關,本指玉門關,這里代指山海關。清政府是在關外發跡的,因此要殺到關外,把他們徹底消滅。這里用一個“環”字,預示著反清斗爭一定會取得勝利,戰士們會踏著歌聲,凱旋而回。后兩句寫得極其悲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作為一名戰士,想到的只是為國捐軀,根本不去考慮身后事,為國捐軀,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馬革裹尸還”呢?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寫下了這首詩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慶起義,失敗被捕,清政府要他寫口供,他揮筆直書:“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爾后,慷慨就義,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首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最后一句“何須馬革裹尸還”,寫出了他壯懷激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總之,這是近代邊塞詩中難得的一首好詩。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之曲《玉樹后庭花》。

創作背景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綺艷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后主長期沉迷于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于丟了江山。陳國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后主的后塵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后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般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饥渴难耐16p| 性感的瑜伽教练|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白白色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h片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亚洲第一区视频| 国产丫丫视频私人影院|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大片|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域名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小视频在线| 香港特级三A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xxx|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西西人体444rt高清大胆|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9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理论免费版| 18末成年禁止观看试看一分钟|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草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а√天堂中文资源| 日本高清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