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的格言和句子50句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勸學的格言和句子50句

勸學的經典名言警句34條

【第1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第2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3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第4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第5句】: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6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第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第8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第9句】: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10句】: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第11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第12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13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14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15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16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17句】: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第18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第19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第20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21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第22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第23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24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25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第26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第27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2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29句】: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30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第31句】: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第32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33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第34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勸學的名人警句

【第1句】: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第2句】: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第3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第4句】:最嚴重的浪費就是時間的浪費。——布封

【第5句】: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第6句】: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幺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第7句】:你熱愛生命嗎?那幺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第8句】:盡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第9句】: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魯迅

【第10句】: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米歇潘

【第11句】: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魯迅

【第12句】: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第13句】: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第14句】: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長。——塞涅卡

【第15句】: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第16句】: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第17句】: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第18句】: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第19句】:歲去弦吐箭。——孟效

【第20句】: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第21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第22句】: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第23句】: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第24句】: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倫·凱勒

【第25句】: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愛默生

【第26句】:我們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

【第27句】: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第28句】: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第29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第30句】: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第31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32句】: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第33句】: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第34句】: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第35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36句】: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當敢于跟各種不利于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于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第37句】: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席勒

【第38句】: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第39句】: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第40句】: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第41句】:誰對時間最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第42句】: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

【第43句】: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第44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45句】: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第46句】: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第47句】: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第48句】: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第49句】: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第50句】: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過。

【第51句】: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第52句】: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第53句】:一個人可以失敗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沒有開始責怪旁人,他還不是一個失敗者。

【第54句】: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第55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第56句】: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于思維,就是粗魯或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第57句】:不要為成功而努力,要為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努力。

【第58句】: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第59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第60句】:人生的奮斗目標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第61句】:只有每天再度戰勝生活并奪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第62句】: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第63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

【第64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65句】: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第66句】: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于一寸生命。

【第67句】: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

【第68句】:只有強者才懂得斗爭;弱者甚至失敗都不夠資格,而是生來就是被征服的。

【第69句】: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

【第70句】: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勸學的格言

勸學的格言1

【第1句】: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第2句】: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第3句】: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第4句】: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而不在我們的后面。

【第5句】:生命中的時光,沒有一分一秒是可工我們喪失的。

【第6句】: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

【第7句】: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第8句】:向今天獻出自己的人,沒有哪一個昨天是給浪費掉的。

【第9句】:不要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欲匆匆溜走的時光。

【第10句】: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第11句】: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于一寸生命。

【第12句】: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第13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

【第14句】: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

【第15句】:只有每天再度戰勝生活并奪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第16句】: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第17句】: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第18句】: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第19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第20句】: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第21句】: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增長知識,還可以讓我們從中得到快樂。

【第22句】: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

【第23句】: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第24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第25句】: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第26句】: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第27句】: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第28句】:盡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第29句】: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第30句】: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勸學的格言2

【第1句】: 細線常鋸木必斷,檐水久滴石必穿。

【第2句】: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第3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第4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第5句】: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第6句】: 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

【第7句】: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第8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第9句】: 讀書千遍,其意自見。

【第10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過江。

【第11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第12句】: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13句】: 策馬前途學努力,莫學龍鐘需嘆息。

【第14句】: 愿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第15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勸學的格言3

【第1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2句】: 務于遠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內。

【第3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第4句】: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第5句】: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是吾憂也。

【第6句】: 白日無定影,清江無定波。

【第7句】: 流水之之為也,不盈科不行。

【第8句】: 人之知識,若登梯然,進一級則所見愈廣。

【第9句】: 任何成功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第10句】: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11句】: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第12句】: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第13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第14句】: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第15句】: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勸學的格言4

【第1句】: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第2句】: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第3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4句】: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第5句】:一個人可以失敗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沒有開始責怪旁人,他還不是一個失敗者。——巴勒斯

【第6句】: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于思維,就是粗魯或蠢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第7句】: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第8句】: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第9句】: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過。

【第10句】: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第11句】:盡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梭羅

【第12句】: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第13句】: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如果找不到機會,他們便自己創造機會。——蕭伯納

【第14句】: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第15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第16句】: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17句】: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第18句】:誰把握機遇,誰就心想事成。——歌德

【第19句】: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第20句】: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第21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22句】:失誤是進取的代價。——歌德

【第23句】:盡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第24句】:我們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

【第25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第26句】: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當敢于跟各種不利于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于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第27句】: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第28句】: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第29句】: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第30句】: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赫爾岑

【第31句】: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

【第32句】: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第33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第34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35句】: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第36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第37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

【第38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第39句】: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第40句】: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第41句】:只有每天再度戰勝生活并奪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第42句】: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長。——塞涅卡

【第43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第44句】: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第45句】: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第46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第47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第48句】: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只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W.哈茲里特

【第49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荀子

【第50句】: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第51句】: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第52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53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54句】: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第55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56句】:讀書時,我愿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第57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第58句】: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第59句】: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第60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第61句】:一個人可以失敗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沒有開始責怪旁人,他還不是一個失敗者。

【第62句】:不要為成功而努力,要為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努力。

【第63句】: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64句】:只有強者才懂得斗爭;弱者甚至失敗都不夠資格,而是生來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第65句】: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第66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第67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第68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第69句】:只有強者才懂得斗爭;弱者甚至失敗都不夠資格,而是生來就是被征服的。

【第70句】: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第71句】: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第72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第73句】: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第74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第75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第76句】: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第77句】: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第78句】: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第79句】:強者能同命運的風暴抗爭。——愛迪生

【第80句】: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第81句】: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第82句】:勝利是不會向我們走來的,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穆爾

【第83句】: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第84句】: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第85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第86句】:人生的奮斗目標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第87句】: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88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第89句】: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B.富蘭克林

【第90句】: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米歇潘

【第91句】: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庫法耶夫

【第92句】: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C.C.科爾頓

【第93句】: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第94句】: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巴甫連柯

【第95句】: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第96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第97句】: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第98句】: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第99句】: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愛默生

100、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10【第1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勸學的格言5

【第1句】: 人之不學,猶谷未粟,米未飯也。

【第2句】: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第3句】: 勿為寸陰短,既過難再獲。

【第4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第5句】: 心者,棲神之舍;神者,知識之本;思者,神識之妙用也。

【第6句】: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第7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第8句】: 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金。

【第9句】: 勿為今日不學有來日,勿為今年不學有來年。

【第10句】: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第11句】: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第12句】: 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第13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第14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第15句】: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16句】: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第17句】: 為學患無疑,以則進也。

【第18句】: 去者如弊帷,來者如新衣。鮮華非久長,色落還棄遺。

【第19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第20句】: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勸學的教案

【第1句】: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第2句】: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第3句】: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現難點,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

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最后板書此段文理示意圖,幫助學生記誦。

4.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上面的示意圖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師檢查。

誦讀第2段。

(八)誦讀第2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用·表示)。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釋詞語:

終日而思和***而望屬于對舉,結構相同,而表示修飾關系。用現代語表述,依次為整天地想和躍起腳跟向遠處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從彡,從章,章亦聲,光彩奪目之意。

利足現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為同至,非是。致與絕對應,都表示動作結果,課本注為達到是正確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會水一詞,指游泳而言。

2.學生練習背誦。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絕江河。)

追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來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語,作解釋,說明登高的效果。③與登高一喻對舉,說明順風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與此相同。)

再追問:結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語句說的?(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揖輿馬)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揖,是人的發明創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小結:①喻屬起句;②③④⑤喻屬結句。

主導問: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請歸納本段大意:能學習才能善假于物(板書)。

4.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順風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點出假字;至輿馬舟揖二喻,才明白點出;最后再說善假于物,給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這種行文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記誦。

(九)誦讀第3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后解釋下列詞語: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2.劃分層次,然后練習背誦。

第一層(首句、以句號為標志、下同)說明積善而后圣心備的道理。

第二層(第24句)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積累的必要性。

第三層(最后兩句)從正反兩面說明用心專一才能積累的道理。

提示學生:此段較長,可按上述層次,一層一層地練習背誦,最后連貫地背誦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十)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義(分論點之二)

學而不已,方能積累,即鍥而不舍態度(分論點之三)

教師點撥: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教師說明: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3.對舉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討論對舉的作用。教師要說明一下:上述對舉句組又都是設喻,那是就其目的(說明事理)來說的,而討論對舉的作用則應從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節奏整齊劃一,鏗鏘有力;以同類事物對舉可以豐富內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對舉,可以使讀者對問題獲得一面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触手被吸乳羞羞动漫| 日产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乱码工厂|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免费永久看黄在线观看app| 中国大陆国产高清aⅴ毛片| 蕾丝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红怡院在线|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你懂的在线视频|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人员|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啦啦啦啦在线直播免费播放|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官网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天天天天天天操|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h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男人桶女人视频30分钟看看吧| 女人18毛片水最多|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麻豆tv入口在线看| 成年人免费视频软件|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丨九色丨蝌蚪3p|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wwwxxx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