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許愿不燒香格言80條
節日去寺院禮佛常識
寺院是出家師父用功辦道的地方,非常清凈莊嚴的。許多人都會在元旦、春節來寺院敬香禮佛,祈福還愿。 但有很多所謂的“說法”讓大眾迷惑和誤解,也有很多人第一次來這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節日去寺院禮佛常識,希望有所幫助!
著裝要樸素大方
【第1句】:我們來寺院,穿著要莊嚴樸素,干凈整潔。不要穿太過性感和招搖,要穿長衣長褲,免動人心念,自招過愆。
【第2句】:鞋子盡量穿休閑或運動鞋,不要穿高跟鞋,尤其是鞋子不要太響。
【第3句】:最好不濃妝艷抹、香水味濃烈。
進入寺院基本禮儀
【第1句】:遇到師父有禮貌,自動止步側站并問候“師父好”。遇居士可微笑問候“師兄好”。
【第2句】:進入殿堂不要踩門檻,因傳統建筑門檻為木制,用以擋塵避鼠蟲防寒,長期踩踏易壞。
【第3句】:進殿堂不能隨意敲打法器,法器是龍天眼目,隨意敲打會有過失。
【第4句】:進入齋堂,手機調成靜音。師父過堂時,自動排隊等候。進入座位不從師父用餐桌前穿過,更不可從供桌前穿行。
【第5句】:用餐不可說話,取食物適量,不可浪費。用餐時咀嚼聲音不要太大。餐畢凳子輕挪歸位。
【第6句】:在寺院不能大聲喧嘩嬉戲打鬧,更不能在寺院抽煙。
如何如法拜佛
【第1句】:拜佛前要洗凈手并漱口,不可滿嘴酒氣到寺院拜佛。
【第2句】:拜佛一般拜三拜,每個殿堂供奉的佛菩薩都可以拜。
【第3句】:在大殿拜佛時不能在中間蒲團上拜,那是寺院方丈或住持的位置,應當在左右兩邊的蒲團上拜。
【第4句】:別人在拜佛時,不要從他前面走過,以免動人念頭,應當從他后面過。
如何正確燒香
【第1句】:燒香最重要的不是香有多大,而是心有多誠。
【第2句】:為了環保盡量不要燒高香粗香,我們燒三支香就好。代表戒、定、慧,也寓意去除貪、瞋、癡三毒煩惱。
【第3句】:燒香后如果有剩香,不要亂扔,可以留到下次用,但一定放在清凈處。
【第4句】:點著香祭拜前注意香頭不要碰到旁邊香客。
【第5句】:點著香不可用嘴吹,最好左手插香。
如何如法供養
【第1句】:不能拿酒肉等葷腥食品供佛,更不能在寺院燒紙錢冥幣。可以供水果、鮮花、蔬菜、素食食品等。
【第2句】:如果想得更多福報最好是供齋,具體事宜可到寺院客堂辦理。
【第3句】:如誠意供養法師,可準備紅包。供養法師時要雙手奉上比較虔誠。
【第4句】:如想供養三寶,可把錢放到寺院功德箱,隨心隨力,不拘多少。
其他所謂的“說法”是怎么回事
【第1句】:摸佛像、獅子頭腳祈福或者扔硬幣雖是向善行為,但不如日常生活中落實生活禪的信條;佛教認為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第2句】:來寺院禮佛很吉祥,佛教從來沒有規定說:女性生理期不干凈不能進寺院。
【第3句】:香灰成分和草木灰類似,沒有治病、保平安、驅邪的“神效”;如果是人造香精超標還會損害健康。
【第4句】:一般不允許拍照為了保護文物,不是“拍到不好的事物或不恭敬”。
【第5句】:佛教沒有規定燒香許愿必須要三年。向佛菩薩祈愿不是交易,真正圓滿愿望的是自己和行動的落實。
作文欣賞:禮佛
正月初三,我們一家去東莞觀音山拜佛。
進入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坐上觀光車,順著盤曲的山道上行。一路的近山突兀,遠山逶迤;一路的蒼翠滿眼,清風拂面;更有一路的車來車往,行人絡繹。
距山頂約一公里,到達停車場,我們下車徒步登山。一家人停停走走,大約花了半小時,終于遠遠望見一尊偌大的佛像屹立山頂。
走到廣場,瞻觀音佛像,須極力仰視。佛像高達33米,由999塊3300多頓花崗石雕刻而成。菩薩端坐須彌蓮座之上,頭戴寶冠,身著天衣,左手持凈瓶于胸腹,右手結成無畏之印。
廣場上人頭攢動,煙霧彌漫。不管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面若桃花的少婦,亦或是黧黑的青壯之漢,莫不手持香火,或望佛禱告,或閉目祈福,亦莫不是一臉虔敬滿懷寄望。
敬完香火,我便去讀刻寫在佛像底座之上的《般若波羅蜜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經的意思說,宇宙間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天地山河、花鳥蟲魚以及我們的發膚身體,都是有形有相的,我們身體的感受、思想、行為、意識(所謂受想行識),卻是無形無相的,這些外在的有相和內在的無相蘊合一起,就是色。
而無論是外在的有相或內在的無相,都是因緣合和成的,是沒有獨立自性實體的空幻,所以佛說色與空沒有兩樣,色本身就是空,空也是色。舉例說一塊有相的布,是由紗線紡織而成的,但紗線本身不是布;紗線要靠棉花來紡成,棉花本身又不是紗線;棉花不能自有,要靠種子;種子不能自種,要靠人工天時地肥等等。布是由天時地肥種子人工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布本身不過是一個空幻的名稱而已。所以布這個色體不過是一個無自性的空幻的不實之體,所謂色即是空,但也不是絕對的空,而是有著眾多因緣的空,這個空中也有色,是謂空即是色。又舉例說一人睡在夏天的涼席上甜美至極,無我無心。忽而被蚊蟲叮咬而醒,心便有了叮咬的覺得。這個無相的覺得之色便是由我身與蚊蟲集合的因緣而起,是一個因緣而生的無形的'空幻,但這個色空也不是絕對的空,里面有著我與蚊蟲的因緣。
佛經說,有著受想行識和色身的我們由四大合和而成。地成就了我們的毛發和骨肉,水成就了我們的血液和分泌,火成就了我們的體溫,風成就了我們的呼吸。而我們因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生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來,又因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貪且不知滿足而又生嗔、癡,從而使人生長出無數的煩憂墮入苦海。
佛與肉眼凡胎的我們區別在于佛是參透一切的,知道一切皆是鏡中花一般的不實之相,放下一切所有,得了了然自在。而我們卻把一切空幻看作實在,企盼唯我所有,終究得到的只是滿心的掛礙。
似懂非懂地默念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從龐大的佛像底座上拾級而下,走遠了,抬起頭,再看觀音佛像,便從她極靜的眼中和慈悲的面容上看出一絲笑意來。佛笑我心中滿滿,不知放下,反來求取,許下種種的心愿。
在觀音山頂禮完佛,小憩,而后隨著接踵的香客沿著極陡的石階下行。
觀音在身后,在頭頂,仿佛隨我而來,駐進心里。
文學常識:古代主要節日
導語:我國有傳統的歷史,古代有許多節日都保留了下面,那古代主要節目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禮佛詩歌
1
拿起時,方覺沉重
放下
是快樂
我不明白
那個敞懷端坐的老和尚
到后來也不過是消瘦了幾分
說真的
你說苦去自會甘來。
而我卻從未自在。
2
執著,方入苦海
回頭,
是善哉。
我不明白
那個流離自渡的`浪子,
到老來,也不過是油了一嗓腔白。
說真的
你說一切皆有定數,
我卻還在苦等果來。
3
如是我聞一時
如是,
我聞千般佛義,佛信,佛智。
我不明白
那個年輕人,
到頭來,也不過是笑的有些緬懷。
說真的
你說,萬物皆有緣法。
我卻強求因來。
4
佛說。
世間萬物萬般皆苦
如是我嘗千般苦。
失去是苦,堅持是苦
追求是苦,執著是苦。
但你呵
這般早早來到世上,
為何,
卻遲遲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