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與朱柏廬集錦60條
朱柏廬《朱子家訓》原文翻譯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詳解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作者朱柏廬(1617-1688)名用純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蘇昆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并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為先生所拒絕。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納集》。《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我們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此《朱子家訓》實際應為《朱子治家格言》,與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是不同的,應該分清楚。
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注釋):庭除:庭院。這里有庭堂內外之意。
(譯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
(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譯文):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原文):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注釋):未雨而綢繆(chóu móu):天還未下雨,應先修補好屋舍門窗,喻凡事要預先作好準備。
(譯文):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原文):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譯文):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原文):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注釋):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饈(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譯文):餐具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譯文):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以下灰色內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譯文):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艷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