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28字格言集錦200句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王陽明28字格言集錦200句

關于王陽明名言精選

篇一:王陽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之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上面這句名言出自《傳習錄》。據說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游南鎮,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陽明法書集》的序言中寫道:“倘若把中國歷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學家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陽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學思想高超、警策、簡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經歷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國文化領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許多哲學家無法比擬的。“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到宋明理學,疊起一座高峰,比之漢唐繹學的理論思辯方面,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而陽明之學則是中國儒家的最后一個高峰,并成為近世啟蒙思想的先導。梁啟超稱王陽明“是一個豪杰之士”,是因為他在程朱理學籠罩一統天下,以極大的勇氣,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學說之與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論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他的新說,對當時社會,“像打一藥針一般,令人興奮”,“吐出很大光芒”。

王陽明的這一觀點像極了上面貝克萊的觀點——存在即被感知。看見花時,感覺到了,花就存在;沒有看見時,感覺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兩個人還是有所區別的:貝克萊是要通過“存在即被感知”這句名言解決認識論問題,到最后,為了保證物的存在,貝克萊還不得不搬出了上帝來保證外物的存在。王陽明不同,其“心外無物”說的是意義問題,和維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說,“心外無物”是指心乃生發意義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盡管五彩繽紛,但對我毫無意義可言。就當你未見到那個美麗的女子時,在你心中那個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見到她,那美麗才會呈現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會具有意義。先生說致良知,良知在于我們的`本心,與龍場悟道一樣,你未見龍場之時,世界于你只是狹小的周圍一圈,當你來到深山自然之中,心會變得與自然一樣廣闊,便能窺見更多的真理。

篇二:王陽明名言

【第1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第2句】: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

【第3句】: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4句】: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

【第5句】: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第6句】: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7句】: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第8句】:志不立,則如無舵之舟,無勒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第9句】:大批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第10句】: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

【第11句】: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12句】: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第13句】: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第14句】:知行合一。

【第15句】: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第16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第17句】: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

【第18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19句】: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篇三:王陽明至理名言

【第1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第2句】:“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3句】:“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第4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5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

【第6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7句】:“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第8句】:“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第9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第10句】:“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11句】:“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王陽明名言。

【第12句】:“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篇四:王陽明最經典名言名句

【第1句】: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 《傳習錄》

【第2句】: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王守仁 《傳習錄》

【第3句】: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第4句】: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

【第5句】: 破山中之賊,易 破心中之賊,難 ——王陽明

【第6句】: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守仁

【第7句】: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王陽明

【第8句】: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王陽明 《傳習錄》

【第9句】: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王陽明 《傳習錄》

【第10句】: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王守仁

【第11句】: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

【第12句】: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

【第13句】: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王守仁

【第14句】: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王守仁

【第15句】: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

【第16句】: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王守仁

【第17句】: 王陽明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

【第18句】: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第19句】: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陽明

【第20句】: 為學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第21句】: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陽明 《傳習錄》

【第22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第23句】: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邊尋。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第24句】: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王陽明

【第25句】: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王陽明

【第26句】: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愛物,即仁人愛物便是一物。” ——王陽明 《傳習錄》

【第27句】: 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王陽明

【第28句】: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 ——王陽明

【第29句】: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王守仁

【第30句】: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王守仁

【第31句】: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王陽明

【第32句】: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王陽明

【第33句】: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王陽明 《傳習錄》

【第34句】: 主一就是專注一個天理 ——王陽明 《傳習錄》

【第35句】: 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第36句】: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陽明

【第37句】: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 ——王守仁

【第38句】: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陽明 《泛海》

【第39句】: “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 ——王陽明 《傳習錄》

【第40句】: 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王陽明 《傳習錄》

【第41句】: 靜處體悟,事上磨煉。 ——王陽明

【第42句】: 無聲無臭獨知時, 此是乾坤萬有基。 拋卻自家無盡藏, 沿門持缽效貧兒。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第43句】: 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 ——王陽明 《雙峰》

【第44句】: 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 ——王守仁

【第45句】: 圣人處此更有何通? 圣人會怎么做? 圣人會怎么做? 王先生在貴州面臨生死,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如此問自己。 ——王陽明 《王陽明》

【第46句】: 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王守仁 《傳習錄》

【第47句】: 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則知道 知天 ——王陽明

【第48句】: 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王陽明 《大學問》

【第49句】: “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 ——王陽明 《王陽明全集》

【第50句】: 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王陽明(閃點情話網)

【第51句】: 問君何事日憧憧? 煩惱場中錯用功。 莫道圣門無口訣, 良知二字是參同。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第52句】: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 ——王陽明 《傳習錄》

【第53句】: “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王守仁 《傳習錄》

【第54句】: 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 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讀易》

【第55句】: 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 亦謬乎? ——王陽明

【第56句】: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王守仁 《傳習錄》

【第57句】: 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 ——王陽明

【第58句】: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王陽明

【第59句】: 天理即人欲 ——王陽明

【第60句】: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王陽明

【第61句】: 個個人心有仲尼, 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第62句】: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陽明

【第63句】: 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說閑話。 ——王陽明 《傳習錄》

【第64句】: 先曰:“是徒為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王陽明 《傳習錄》

【第65句】: 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 ——王陽明 《傳習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线天堂| 最猛91大神ben与女教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eeuss影院130020部| 极品国产人妖chinesets|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欧美|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日本高清免费看|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小说专区图片专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网址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亚洲va欧美va|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在线看| 欧美日韩一区视频|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古代np多夫h肉辣文|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金8国欧美系列在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www在线|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ass日本乱妇bbw|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无遮挡h肉动漫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欧美jizz18|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